蔣方舟
有個老師很討厭《南方周末》,每堂課上,他會把當(dāng)天的《南方周末》打在幻燈片上,讓大家挑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他自己會挑很多毛病。那門課的期末作業(yè),是讓每個人寫對于南方系報紙的評價。
我把南方系寫得很“別有用心”,很“說一套做一套”。老師覺得寫得很好。
突然,某一個瞬間,我從得意中清醒過來:我當(dāng)然騙過了老師,騙過了大家,對于我不贊同的價值觀也可以收放自如、如魚得水。那么,什么時候,我騙過了自己該怎么辦?這恐怕只有一步之遙而已。我發(fā)現(xiàn)成為他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就像阿拉斯加犬,它在雪地中會一點(diǎn)一點(diǎn)地偏離方向,到最后可能偏離180度方向,而坐在雪橇上的人對此一點(diǎn)知覺沒有。變化一點(diǎn)點(diǎn)累積,我們也一步一步變得不像自己,或者變成自己不喜歡的人,甚至是自己所反對的人。
“記錄本身,即已是反抗”,因?yàn)橐粋€人短暫的一生,真正能夠反抗、改變、推翻的東西,其實(shí)是很少的。甚至,傾其一生,可能連身邊的某一個人都無法去動搖。能做的,恐怕就在行過的地方都留下記錄,如同阿拉斯加犬在雪上留下的痕跡,任何一點(diǎn)偏離、倒退和陷落都清清楚楚。
有一天,看到這條留下痕跡的軌道,會提醒自己:不能偏離這么多。于是迅速擺回到正確的軌道。成長,本來就不那么順理成章,是一件需要主動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