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堂江/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未來教育家》總編輯
點燃心靈的火把
劉堂江/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未來教育家》總編輯
作者:陳善釗
一位長期在重點高中、大型教育集團任職,辛勤耕耘在教育一線、閱歷頗為豐富的資深校長。
一位出身農村,做過農民、木工和民辦教師,教書像拉車挑擔、揮斧劈木一樣用力也不缺書卷味的語文教師。
一位做教育沒有做夠,覺得意猶未盡,以為自己尚有余力,試圖填補曾經的缺憾,退而未休,仍在讀書、寫作和演講的教育老兵。
在我的印象中,中小學的校會班會、國旗下講話,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平臺,是叩開學生心扉,播種道德種子,喚起成長覺醒,進行立德樹人教育的極好時機。而深受學生歡迎的講話,是久旱時的甘露,迷茫中的路標,某次會議甚或某句話語也許可以改變學生的一生,其引領感化作用不可低估。學生會議講什么,怎么講,很有講究,而講稿的準備是其中的關鍵。擬寫講稿,我們甘苦自知,既少時間又缺資料,既勞心費神又常留遺憾,所以,我們真切希望有一根助力的“拐杖”——一本有價值的參考用書。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書恰逢其時,付梓印行,它正是我們所期盼的“拐杖”。
本書緊扣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特別是核心品格培育的時代命題,緊扣改進和提高德育效能,推動教育立德樹人的現實要求,從目前學校德育工作現狀和學生品性表現實際出發(fā),以問題為導向,精選討論話題,表明教育主張,以深入淺出的道理,典型生動的事例,睿智雋永的名言警句,絲絲入扣的闡述分析,撰寫成系列演講文稿,內容上突出核心價值觀教育和智慧學習引導,涉及德育的方方面面,試圖破解當前學生教育的熱點難點問題。
首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看問題,具有新穎性。一是理念的新穎。先進的理念是有效行動的必要先導。作者站在改革的前沿,在書稿中提出和體現了一系列先進的理念,比如,在培養(yǎng)目標上,提出培育核心品格為主要內容的核心素養(yǎng);在愛國教育中,提出“國家就在身邊,愛國就在手上”;在體育鍛煉上,提出“體育不僅僅是強身健體”“鍛煉是往健康銀行里儲蓄”;在課程學習中,提出“構建智慧課堂,開展智慧學習”,等等。二是內容的鮮活。要在今天的德育話題中翻出新意,確非易事,但作者努力踐行并收獲預期。《尊重那些不易尊重的人》別開生面;《家庭親情“五個一”》至情至理;《學習的三重境界》推陳出新。三是形式的別致。對德育問題,逐一研究,逐一成篇,編輯成書,供施教者參考,鮮見先例。
其次,針對青少年教育的實際謀劃,具有實用性。作者是一位資深校長,本書是其幾十年實踐積累、學習體會和研究成果融合而成的結晶。因為來自親身實踐,故其著述切合實際連接地氣。而且,講稿的選題,是根據學生教育的重點難點,反復篩選確定的,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實用性。如誠信教育、生命教育、少男少女情感問題、手機使用問題、網絡道德問題等,這些既繞不過又很撓頭的問題,都進入了選題,目的是幫助施教者解決有難度的實際問題。再則,每篇講稿解決一個問題,既講“是什么”和“為什么”,又把重點落在“怎么做”上;既是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的說服教育,又為施教者提供問題的整體解決方案。因此,本書不僅適合校長教師閱讀參考,適合家長和其他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閱讀參考,同時,也適合青少年學生閱讀,其內容正是他們學做人學寫作的有益養(yǎng)分。
第三,本著讓讀者喜聞樂見的初衷撰寫,具有可讀性。作者非常懂得真理樸素、大道至簡、灼見親和的道理,并力求在文稿中得以體現。書稿在講究科學性、知識性、實用性的同時,處處體現可讀性,莊重而不呆板,幽默而不俏皮,明快而不淺陋。少高高在上的說教布道,多娓娓道來的交流切磋。作者也深諳“四兩故事,抵過千斤說教”的道理,援引古今中外的眾多事例,增強說服力和可讀性。在語言的運用上,作者根據演講語言的要求,多用口語化的簡短句,多用增強說服氣勢的排比句,多用具有時代特征的新語言,增強演講的親和力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