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劍飛
你知道自己這些年喝過多少假雞湯嗎?近日,莫言老師就在微博被一條假雞湯炸出了真身。事情是這樣的:一位自媒體博主發(fā)了一首莫言的長詩。結(jié)果莫言老師一頭霧水地轉(zhuǎn)發(fā)稱:這是我寫的?
不是莫言寫的詩歌,卻以莫言的署名出現(xiàn),就連真身莫言也一頭霧水,這種假冒名人的雞湯文不僅嚴重侵犯甚至損害名人的名譽和權(quán)利,還給公眾造成誤導,可以說是一種文化毒品。
雞湯文,顧名思義,就是文章像雞湯一樣充滿營養(yǎng),主要是指一些充滿教育和教化意義的文章,比如名人名言、勵志格言等,這些文章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或發(fā)人深省,或溫暖人心,或提振信心,或催人奮進,能夠給人傳遞力量和正確的價值觀,深受公眾喜愛。千百年來,名人名言在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不論在國外還是在國內(nèi),很多人的書本扉頁上、書桌上,座位旁都會寫著自己喜歡的名言,成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人們努力學習、認真工作、好好生活。
近些年,一些雞湯文卻逐漸變了味。一方面,一些名人名言被篡改和惡搞,嚴重歪曲了原本的含義;另一方面,一些人假借名人寫出一些沒有水平的所謂名言,就像莫言這次一樣,這就導致一些“名言”索然無味,毫無營養(yǎng)價值可言,失去了激勵人心的功效,甚至一些名言傳遞出一種浮躁、貪婪、腐化等不良的價值觀,嚴重影響著文化純潔,誤導讀者。比如,“比爾·蓋茨”的“如果你想成為富人,那么千萬別扶老人”,言外之意,就是看到老人不要去扶,因為容易被訛詐,這顯然是一種負面的教導,與倡導的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等價值觀相違背;比如,“愛迪生”的“如果沒有看見你們秀恩愛,我就不會發(fā)明電燈泡”,還有“魯迅”的、“喬布斯”的,甚至還有一些娛樂明星的,這些假冒的名言警句,有的調(diào)侃,有的諷刺,有的搞笑,不僅顛覆著公眾的價值觀,也損害了名人的名譽權(quán),損害了名言的權(quán)威性和嚴肅性,無異于一種文化毒品,損害著社會文明,毒害著公眾的思想。
對于這種文化現(xiàn)象,不能等閑視之,更不能一笑了之,應(yīng)該意識到其背后存在的巨大危害,意識到可能給文化健康帶來的污染和破壞,應(yīng)該對這些偽雞湯甚至毒雞湯進行凈化和抵制,嚴厲懲處造假行為,嚴肅捍衛(wèi)文化純潔和尊嚴,為公眾營造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價值引導和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