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 俠
楊文斌:給我三天假 讓我好好睡一覺
■ 路 俠
今年39歲的楊文斌是內蒙古自治區(qū)杭錦后旗公安局交警大隊事故處理中隊的副中隊長。他高大魁梧,黝黑方正的臉上有一股堅毅的神情,從部隊到交警隊整整20年的歷練,讓他一直保持著軍人、警察的使命感與堅決服從命令的本色。轉業(yè)到交警崗位之后,他一直工作在最艱苦的第一線。
交通事故處理中隊是交警大隊很重要的一個部門,事故處理民警是“交警中的刑警”,在這個崗位上,沒有過硬的業(yè)務技術是不行的。這個崗位有外人難以知曉的艱苦,許多人都不愿意在這個崗位上久留,而楊文斌從2011年調到這個崗位后,一干就是5年,真正領略了舍小家為大家的酸甜苦辣。
內蒙古自治區(qū)杭錦后旗轄區(qū)面積有1700多平方公里,每天發(fā)生交通事故5起左右,高峰時可達20起。事故中隊只有8名民警,他們需要晝夜值班,只要有情況,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趕到現場。楊文斌剛到事故中隊時,人手更少,上班36小時后休息8小時,接著再上36小時,這樣的循環(huán)維持整整兩年。現在的情況略好,三天一個夜班、一個備勤。交警就是這樣一種職業(yè),站在馬路上,是馬路吸塵器;坐在辦公室,是麻煩處理者。面對這樣的工作強度,楊文斌從沒有怨言,以自己的堅韌和耐心,兢兢業(yè)業(yè)工作,贏得了領導的認可、同事的敬佩和群眾的贊揚。
交通事故處理是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最難處理的問題,事關雙方當事人的切身利益。特別是事故現場勘查、事故責任認定等重要環(huán)節(jié)必須公平公正才能服人。作為事故中隊的一名老民警,楊文斌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多年來一直堅持重調查、重證據、依法辦事的原則,有理有據處理事故,增加處理工作的透明度,盡可能減少事故處理的矛盾,讓雙方在平和的心態(tài)中解決問題,吸取教訓。
楊文斌還多次破獲交通肇事逃逸案,為逝者討回公道,彰顯了法律正義。
2015年2月23日是正月初五。當天晚上,人們還沉浸在春節(jié)的歡樂之中,節(jié)日的煙花還在天空不時綻放。然而,事故還是來了。在蠻會鎮(zhèn)的一條道路上發(fā)生交通事故,一名男子倒在路上死亡,疑似因交通事故。接警后,正在值班的楊文斌帶隊火速趕往現場勘查。現場看起來有些特別,死者看不出明顯的傷痕與被撞擊痕跡,只有頭皮上有豆大的一點擦傷,道路上沒有普通事故常見的車輛碎片,這為事故認定帶來困難。在漆黑的夜晚,楊文斌蹲在路上,用強光手電仔細查看,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終于,細心的楊文斌在馬路上找到一片汽車的漆皮,這塊不起眼的漆皮和比較明顯的剎車痕跡成為破案的關鍵證據。收集完證據后,楊文斌馬上把情況向大隊匯報,大隊迅速抽調民警組成專案組,由楊文斌負責偵破這起逃逸案。增援民警到達后,楊文斌指揮民警分組入戶走訪調查,第一時間搜集到了許多有價值的線索。死者經過尸檢后,認定為撞擊導致內傷死亡。追逃,擺在了事故中隊面前。經過技術分析認定,肇事車為一輛越野車,由于前面加裝了保險杠,在撞擊時車輛沒有受損,只是脫落了漆皮。楊文斌他們根據剎車痕跡、漆皮以及走訪線索,明確了肇事車輛顏色、車型并發(fā)出協(xié)查通報。犯罪嫌疑人在看到通報后,迫于壓力在10天后投案自首。
談起破案,楊文斌最大的感受就是,技巧少、笨辦法多,必須舍得下苦功,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防止現場被破壞、證據流失,然后就是馬上走訪,不能怕累,戰(zhàn)機稍縱即逝。
這些年,楊文斌已經習慣了工作起來沒有周末與節(jié)假日,工作生活融為一體。當談起對自己的工作有什么體會時,他以及他的戰(zhàn)友幾乎都會說:“給我三天假,讓我好好睡一覺?!睏钗谋笞约阂矝]有算過,他一年的上班時間有多少。結婚這么多年,孩子已經上小學五年級了,上幼兒園,他沒有接送過;上小學,他沒有接送過,沒有輔導過,沒有開過家長會。當妻子埋怨時,他總是說,大家都這樣上班,也不是我一個人,我不能偷懶搞特殊,工作總得有人干。
在妻子眼里,楊文斌是個實在人,總是工作第一,怕耽誤工作,怕工作落后,也許唯一不怕的就是妻子的埋怨與無奈。每當提起他的工作,妻子眼里總是滿含淚水,這是心疼的淚水、委屈的淚水,也是支持的淚水。當一個女人在婚姻上選擇了軍人,選擇了警察,就是選擇了奉獻,選擇了對家庭的更多擔當。妻子常對人說,我都能數得出楊文斌一年在家正點吃過幾頓飯……
20年彈指一揮間,在平凡的崗位上,楊文斌不忘初心,努力踐行著自己的入黨誓言。在每一次被評為優(yōu)秀標兵的感言中,他總是說:“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嚴格要求自己,認真接待好群眾,處理好交通事故,起到共產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p>
心口如一,始終不渝。楊文斌,好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