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司法實踐中,對強奸行為的認定時常出現(xiàn)分歧。認定某一行為是否構成強奸罪,應當首先弄清弄懂該罪的具體構成要件,尤其是客體和客觀方面的要件,不能以被害婦女有無反抗表示作為必要條件,要具體分析,精心區(qū)別。本文認為判斷強奸行為要從保護婦女權利的角度分析行為是否違背婦女意志,而是否違背婦女意志是主觀要素,需要結合一系列客觀證據(jù)進行推斷。
關鍵詞 強奸罪 要件 婦女
作者簡介:劉春德,天津市北辰區(qū)人民檢察院助理檢察員,研究方向:檢察理論及實務。
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119
一、具體案例
案例一:犯罪嫌疑人張某經(jīng)常到當?shù)匾患易惘煹曜霭茨?,漸漸與店內一名服務員被害人汪某某相識,期間多次接受汪某某提供的有償性服務。案發(fā)當天晚上,張某再次來到該足療店要求汪某某進行按摩服務,二人進入包間,張某交給汪某某200元錢要求發(fā)生性關系,因汪某某嫌200元太少拒絕了張某發(fā)生性關系的要求,后張某不顧汪某某的反抗強行與其發(fā)生了性關系。案發(fā)后,犯罪嫌疑人辯解稱,被害人汪某某名為按摩服務實為提供性服務,雙方多次發(fā)生性關系,每次都是200元服務費,案發(fā)時也是基于汪某某自愿而發(fā)生性關系。
案例二:犯罪嫌疑人豆某某為其年邁患有老年癡呆癥的獨立一人居住的母親,從中介公司雇傭了一名保姆被害人李某。在李某在豆某某母親家中干了10多天后的一天晚上,嫌疑人豆某某酒后來到其母親家中,看到其母親已經(jīng)入睡,此時保姆李某與豆某某打完招呼后轉身進入里間臥室,豆某某緊跟李某進入并將其推倒在床上,采取摳摸陰道、親吻乳房等方式強行與其發(fā)生性關系,但出于身體原因最終未射精。案發(fā)后,被害人陳述稱,其并非自愿與豆某某發(fā)生性關系,其當時除了采取推搡動作外未采取其他過激反抗,原因在于其考慮本人已經(jīng)歲數(shù)大了(50多歲),擔心在半夜里進行大聲呼救和進行其他強烈反抗方式驚擾周圍鄰居,這事被傳出去丟人。嫌疑人豆某某到案后辯解稱,雙方發(fā)生性關系為自愿行為,被害人李某并未進行反抗。
在對上述兩則案例中嫌疑人的行為定性分析時,存在不同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案例中現(xiàn)有證據(jù)均無法證實兩名嫌疑人構成強奸罪。理由為,案例一中從被害人實際從事賣淫服務這一工作,之前多次給嫌疑人提供有償性服務等來看,無法排除發(fā)生性關系基于被害人自愿行為。案例二中未發(fā)現(xiàn)被害人身體有傷痕,且其未采取較為明顯的反抗方式,因此無法證實發(fā)生性關系違背被害人的意志。第二種觀點認為,兩名嫌疑人均構成強奸罪。案例一中,通過其他證據(jù)能夠證實被害人案發(fā)前后的行為存在異常,如果認定其主觀為自愿,顯然不符合一般公眾的理解。至于被害婦女生活作風如何,如是否為賣淫女,只要該次性行為違背其意志,不影響強奸罪的成立。案例二中,被害婦女是否反抗,反抗是否明顯與證明其是否自愿不能劃等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本案例中被害婦女并不是沒有進行反抗,只是反抗不激烈而已,況且其對此所做陳述具有一定合理性,綜合本案DNA鑒定、保姆身份等其他證據(jù),可以認定嫌疑人的行為構成強奸罪。
二、強奸罪具體構成要件
筆者認為,認定某一行為是否構成強奸罪,應當首先弄清弄懂該罪的具體構成要件,尤其是客體和客觀方面的要件。強奸罪,是指違背婦女意志,以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與婦女性交的行為,或奸淫未滿14周歲幼女的行為。1.強奸罪侵犯的客體是婦女對與之不具有婚姻關系的男子拒絕發(fā)生性交的權利,和幼女的身心健康。婦女的性權利主要是一種拒絕權,是指婦女享有的一種拒絕與其不具有合法婚姻關系的男子發(fā)生性交的獨有權利。女性是否有合法配偶、生活作風如何、精神狀況怎樣,均不影響其成為本罪的侵害對象,即使是從事賣淫的女子,只要該次性行為違背其意志,行為人同樣可以構成強奸罪。2.強奸罪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以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違背婦女意志而與婦女發(fā)生性交的行為,以及與幼女性交的行為(本文專指強奸14周歲以上婦女的行為)。強奸罪的本質特征是違背婦女意志,而對此判斷的依據(jù)是行為人的暴力、脅迫或其他手段,至于該手段達到何種程度才能說明違背婦女意志,能夠將達到了婦女不能抗拒的程度作為判斷的唯一標準?目前我國刑法理論界存在分歧。筆者同意王作富教授的觀點,婦女的不反抗或者反抗不明顯不等于同意,明顯的反抗固然是認定違背婦女意志的重要標志,而在沒有反抗或者沒有明顯反抗的情況下,則應具體分析原因,判斷當時具體情況下婦女的真實心理。只有當婦女是基于同意或者無所謂的心態(tài)而沒有反抗或沒有明顯反抗時,才可以認定沒有違背婦女意志從而排除強奸犯罪,否則不能斷然認定不構成強奸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當前辦理強奸案件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答》第1條第四款規(guī)定:“認定強奸罪不能以被害婦女有無反抗表示作為必要條件。對婦女未作反抗表示,或者反抗表示不明顯的,要具體分析,精心區(qū)別?!惫P者認為,雖然該司法解釋已于2013年以“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已有新規(guī)定”為由被廢止,但至今尚未有與該款規(guī)定相沖突的新規(guī)定,鑒于其仍具有合理性,其基本精神可參考適用。強奸罪的主體是14周歲以上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男子,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故意,由于這兩方面構成要件分歧不大,這里不再贅述。
三、案例分析
筆者認為,上述兩則案例存在相同的爭議點,即如何判斷是否違背被害人意志的問題,而司法實踐中往往通過被害人是否反抗來證明這一問題,有些案件被害婦女性格堅強、勇敢、寧死不屈,往往遭到嫌疑人的毆打致身體多處傷痕,這樣較為容易證明違背了婦女意志,但是有的案件被害婦女性格軟弱,或者礙于臉面,再或者與嫌疑人存在上下級、師生、教養(yǎng)等關系,不敢聲張,只好忍辱為奸,此類案件被害婦女要么反抗不明顯,要么不反抗,如果據(jù)此判斷未違背婦女意志,顯然不合常理,也無法被廣大民眾接受。對這一問題的分析,應當首先弄清強奸罪的保護客體,如前文所述,保護婦女對與之不具有婚姻關系的男子拒絕發(fā)生性交的權利,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違背婦女意志而與婦女發(fā)生性交的行為,簡言之,判斷強奸行為要從保護婦女權利的角度分析行為是否違背婦女意志,而是否違背婦女意志是主觀要素,需要結合一系列客觀證據(jù)進行推斷。這些客觀證據(jù)包括雙方的年齡、職業(yè)、社會評價等基本信息,雙方的關系、相識時間和程度,案發(fā)前、中、后雙方行為表現(xiàn),報警時間,到案后陳述情況等。舉例言之,案例一中,雖然雙方較為相識,且多次發(fā)生性關系,但這些證據(jù)無法證實該次性行為出于被害婦女自愿,通過其他證據(jù),案發(fā)過程中雙方所在包間內有被害人呼喊聲音,案發(fā)后被害人跑到樓道呼救等可以證實被害人在此期間有異常行為,結合DNA鑒定、被害人陳述具有一定合理性,考慮到強奸罪的保護客體,可以認定嫌疑人的行為構成強奸罪?;谕瑯拥乃悸?,案例二中,根據(jù)客觀證據(jù),被害人年齡、性格、社會評價、職業(yè)等信息,其被雇傭時間較短,雙方通過中介公司認識且相識時間較短、DNA鑒定等,結合被害人陳述情況較為合理,可以認定嫌疑人的行為構成強奸罪。
注釋:
王作富.刑法分則實務研究.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3.75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