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王志飛
陜西省千陽縣針對貧困群眾不知道怎么干、包扶干部不知道怎么扶、愛心人士不知道怎么幫、各級各部門不知道怎么評等現(xiàn)實問題,采取“多向匯集建超市、四批認領促項目、各方聯(lián)動保落實”的辦法,創(chuàng)新建立縣、鎮(zhèn)、村三級脫貧攻堅“項目超市”,把貧困村產業(yè)和群眾的脫貧需求轉化為項目,進入超市成為“商品”,組織各種扶貧力量進入項目超市“購買商品”——認領項目,使針對貧困戶的各項扶持辦法項目化、條理化、可視化,讓扶貧工作從“想辦法”變?yōu)椤斑x辦法”,實現(xiàn)了各種資源要素的高效對接,各種扶貧力量的有機整合,解決了如何精準幫扶的現(xiàn)實問題。
多向匯集 搭建平臺
千陽縣整合政府、企業(yè)、社會愛心人士等各方資源,以貧困戶需求為切入點,以政策、項目、資金為支撐,搭建“超市平臺”,實現(xiàn)了扶貧要素的有機整合。
向下征集需求。成立“1+10”脫貧攻堅工作領導機構,抽調7名縣級領導、76名科級領導、152名機關干部,組建了7個駐鎮(zhèn)工作隊和76個駐村工作組,動員100個單位包村、3879名干部聯(lián)戶,形成四支脫貧攻堅力量進村入戶,下沉到貧困群眾身邊,廣泛走訪群眾,深入調查研究,摸清致貧原因,找準發(fā)展瓶頸,了解貧困戶的所思、所需和所想,列成一個個問題清單,為制訂脫貧舉措奠定了基礎。
向上對接政策。將征集形成的貧困群眾需求和問題清單,與各級各行各業(yè)的政策、資金、項目進行對接,真正把貧困戶的需求轉化為可操作的、到村到戶到人的具體項目,用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和群眾易懂的語言整理成脫貧攻堅政策匯編,發(fā)送到幫扶干部和貧困群眾手中,做到幫扶干部人手一冊,貧困戶每戶一冊。組織職能部門,動員幫扶人員,進村入戶開展脫貧政策宣講,把各級的扶持激勵政策直接送到群眾身邊。
搭建超市平臺。在需求與政策對接的基礎上,歸納梳理出針對貧困村脫貧的基礎設施、產業(yè)發(fā)展、公共服務、環(huán)境優(yōu)化等四大類項目,針對貧困戶脫貧的易地搬遷、產業(yè)脫貧、轉移就業(yè)、生態(tài)補償、金融扶貧、教育資助、醫(yī)療救助、兜底保障等八大類項目,經過召開村組干部、黨員代表、貧困群眾代表專題會議和與貧困戶的反復討論,匯集形成村級和貧困戶項目超市,為精準幫扶奠定了基礎。
四批認領 全面實施
為將超市項目逐一落實到位,千陽縣將每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和第三個星期二定為全縣“扶貧工作日”,“扶貧工作日”當天,所有包扶單位除留下必要的值班人員外,全部深入到包扶村和幫扶戶,對接落實“超市”項目,解決貧困群眾脫貧愿望。到目前為止,所有項目已被全部認領。認領方式如下:
動員貧困戶結合自身實際積極選領一批。幫扶干部在“扶貧工作日”入戶幫扶中,對照貧困戶脫貧超市項目,結合家庭成員勞動能力等實際情況,幫助貧困戶認清自身特點和優(yōu)勢,了解政策扶持方向,動員其選領一批。全縣貧困戶“項目超市”自領率達49%。
督促包抓單位和幫扶干部主動認領一批。動員9個省級、12個市級、100個縣級幫扶單位,廣泛籌集資金,幫助改善包抓村的生產生活條件。發(fā)動幫扶干部為幫扶戶送技術,送信息,介紹務工,發(fā)展生產,共認領產業(yè)發(fā)展和轉移就業(yè)等超市項目9988個。
倡導社會各界力量支持幫扶一批。整合工會、共青團、婦聯(lián)、工商聯(lián)等籌資幫扶資源,利用政府網站、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微信微博等形式,公開全縣“項目超市”清單和圖冊,動員征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積極認領。蒙牛集團、寶雞二電廠及各級社會組織、愛心人士共認領落實了70個村級和1180個戶級超市項目。
縣鎮(zhèn)兩級項目對接兜底一批。對各級承接、認領后的剩余項目,縣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按照項目類型,以文件形式分解下達到各相關單位。各單位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兜底認領實施村級超市項目190個、戶級超市項目1490個。
協(xié)調聯(lián)動 推動落實
千陽縣按照“責任明晰、運行規(guī)范、公開透明、常態(tài)管理”的要求,通過部門聯(lián)動、動態(tài)管理、信息公開、督查問責等方式,推進超市項目有力有序實施。
部門聯(lián)動。針對超市項目,由縣級部門牽頭,成立10個專項工作組,出臺教育、醫(yī)療、轉移就業(yè)、兜底保障等扶貧政策9大類100條,協(xié)調各類資源,督促項目落實。動員3879名干部聯(lián)戶幫扶,幫助貧困戶制訂項目落實計劃及措施,確保所有超市項目落到實處。
動態(tài)管理。結合扶貧政策導向、貧困戶發(fā)展需求和項目實施進度,及時銷號已完成項目,不斷調整不合理項目,適時對接包裝新項目,使項目更具針對性、實效性、可操作性。
公開監(jiān)督。以村為單位,將“項目超市”全部掛牌,實施情況實行“紅心”標注管理。建立項目超市電子管理臺賬,認真記錄每個項目的實施情況;建立網上公示平臺,對項目內容、完成時限、責任單位和個人予以公示,接受各界人士監(jiān)督。
督查考核。發(fā)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把超市項目認領、實施情況納入脫貧攻堅重點督查考核內容,制定溫馨提示、督查督辦、通報批評三項督查機制,提高考核分值,重獎重罰,使認領單位和個人有壓力,有動力,確保落實對群眾的每項承諾。
截至目前,千陽縣76個貧困村的“項目超市”全部建成,共納入村級脫貧項目1055個,貧困戶脫貧項目24858個,目標覆蓋全縣所有貧困戶。帶動全縣發(fā)展蘋果種植8500畝,栽植新品種核桃4000畝,培育良種奶牛、奶山羊共8161頭(只),幫助2864名貧困人口實現(xiàn)轉移就業(yè)。“項目超市”已成為千陽縣調整產業(yè)結構、加快轉型升級、實現(xiàn)穩(wěn)定脫貧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