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煙
今年6月,亞洲首家杜比影院落戶大連萬達影城,至今僅半年的時間,全國范圍的杜比影院已經超過十家。同時,萬達影城承諾未來將建設至少100家杜比影院,并不斷加快步伐。杜比影院的品質和成績有目共睹,那么杜比實驗室將如何運營和推進這個品牌?未來將如何發(fā)展?我們采訪了杜比實驗室杜比影院業(yè)務高級總監(jiān)兼產品架構師Pascal Sijen和杜比實驗室大中華區(qū)內容與行業(yè)合作總監(jiān)柯永德,聽聽他們怎么說。
杜比影院為《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呈現(xiàn)出了非凡的畫面,但多數(shù)觀眾還是為分辨率沒有達到4K而覺得遺憾。這對杜比來說是不是一個遺憾?怎樣理解不同分辨率對畫面的影響?
Pascal Sijen:我們和很多電影的出品方一直有很密切的合作,并共同努力將120幀的電影制作出了杜比視界格式。杜比影院的系統(tǒng)目前可以支持120幀2K,如果未來120幀4K更加普及,杜比實驗室會考慮升級系統(tǒng),去支持相應的格式放映。不過在目前放映的120幀2K版本,杜比影院得到的反饋非常不錯,《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在好萊塢的The Vine做過一場放映,我們邀請李安導演過來體驗,他也表示杜比影院的畫面很棒。
在我個人來看,業(yè)界針對于高幀率、高分辨率等技術有很多實驗和嘗試。比如這次李安推出120幀的電影,觀眾對這個技術點都很感興趣。電影在制作過程中的難度很大,需要在拍攝、制作流程上做很多改變,比如化妝、打光都有很大的挑戰(zhàn),包括拍攝文件容量太大,已經改變了后期制作的流程,有很多挑戰(zhàn)?,F(xiàn)在大家都很在意高幀率和4K分辨率等話題,實際上高動態(tài)范圍、高對比度、高亮度還有更棒的色彩,對畫面的提升也非常重要,會讓你看到更多畫面里的細節(jié),所以說這些方面也是需要關注的,同時這些方面的優(yōu)異表現(xiàn)也正是杜比視界激光放映機一直追求的。
很多放映機都已經開始支持4K分辨率,但即便是放映4K的拷貝,也沒有覺得畫面質量有特別顯著的提升,原因是什么?
Pascal Sijen:關于如何提升畫面質量,我們做了大量的研究。對畫面的感知并不完全取決于分辨率這一個指標,亮度和對比度影響也很大,現(xiàn)在大家覺得4K的價值沒有得到體現(xiàn),正是因為目前支持4K的很多放映機的對比度是低于普通放映機放映2K的對比度的。所以杜比實驗室還在尋找新的空間,去提升畫面質量,看還有哪些是值得我們繼續(xù)探索的。目前杜比視界的放映機能支持48幀4K和120幀2K的放映,內容制作者們對于現(xiàn)有的技術支持還是很滿意的,未來如果有更新的東西想要去嘗試,我們也會提供技術支持;相應的,我們如果發(fā)現(xiàn)有哪些新技術能提升畫面也會去嘗試,杜比就是這樣一家公司,不斷地去嘗試新的東西,通過創(chuàng)新去提升娛樂體驗,所以我們會一直不斷地去發(fā)現(xiàn)和探索。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會掀起追逐電影技術的浪潮嗎?高幀率是不是電影的未來?
Pascal Sijen:電影技術從膠片時代轉向數(shù)字時代,極大的推動了電影領域的創(chuàng)新,在那之后電影相關的創(chuàng)新變化很多也很快。我們當然期待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到來,這樣會吸引更多的觀眾去電影院看電影,杜比影院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們在技術領域有創(chuàng)新,吸引更多的影迷和觀眾回到電影院來享受電影。
下一個能帶來革新的技術會是什么?
Pascal Sijen:我們也不太能預測到底電影下一個突破的技術是什么,很多從事技術工作的人覺得技術能夠預知未來,但是電影的未來是電影內容決定的。好的技術還是為好的內容服務,所以還是要偉大的導演們引領電影往前走,他們將合適的技術融入到作品中,才會得到觀眾的認可。
從杜比實驗室來說,我們和內容創(chuàng)作者都有非常密切的合作,這就像從膠片過渡到數(shù)字時代,雖然是一次很大的飛躍,不過很多膠片能帶來的體驗并沒有承接到數(shù)字時代,比如高對比度、高分辨率等等,這些是我們想要再拿回來的。導演、以及從事后期制作的人士對杜比視界都贊譽有加,導演們非常喜歡用這樣的技術提高對比度,實現(xiàn)更多細節(jié)的展現(xiàn),因此杜比影院從一定意義來說是幫助電影把膠片時代一些非常好的視覺體驗帶回到數(shù)字電影時代。
現(xiàn)在看來,杜比影院的3D眼鏡價格較高,是否有辦法能降低價格?
Pascal Sijen:3D眼鏡的成本確實有點高,它不是拋棄型的3D眼鏡,設計出來是要重復使用的。所以在設計和生產中,就要保證它一定要經久耐用,能使用幾百上千次,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它很結實。另外,我們也在逐步改善3D涂層技術,而且又有新的激光放映機支持,所以成本也是在不斷下降的。
另外我們也做了一些特制眼鏡,讓影院和觀眾有更多選擇,不過正如上面所說,我們不是拋棄型的眼鏡,所以不會針對每一部電影都開發(fā)主題眼鏡。
杜比影院目前針對的都是大廳,未來會不會分檔次、根據(jù)不同影廳提供不同的方案,包括使用熒光粉激光放映機,降低建設成本?
Pascal Sijen:單就杜比影院來說,我們對所有的影院只提供一種標準。我們也認識到成本高的問題,但是我們和影院的雙方合作有很好的模式,大家互惠共贏,也會通過技術上的不斷創(chuàng)新更好的控制成本。但是在理念上,我們希望提供一致性的體驗,不管你去哪里,只要看到杜比影院的標志,就知道能獲得怎樣的視聽體驗。
當然,我們不對外具體討論商業(yè)模式的細節(jié),但我們有一個很靈活的商業(yè)模式,保證在影城當?shù)厥亲詈线m的。事實也證明,這個模式對于合作雙方都是很成功的,AMC計劃在2018年底前在美國總共開160家杜比影院,萬達也打算加快杜比影院的建設。
怎樣看中美電影市場的相同和不同?
Pascal Sijen:首先我們很感嘆著兩個市場給我們的反饋都很令人振奮,接受度很一致。在美國和中國,我們最大的合作對象是AMC和萬達,量級也是最大的。當然,我們在美國發(fā)展的時間稍長一點,就有更多的數(shù)據(jù),在中國也有相近的反饋,尤其是通過《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杜比影院在中國獲得很大的成功。兩個市場發(fā)展的都很好,都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柯永德:看上去中國觀眾比美國觀眾更幸運,因為他們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導演帶來的不同類型的作品,有好萊塢大片,同時也有各種類型的國產大片。你可以先看《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再看《我不是潘金蓮》,觀眾能夠獲得的體驗是,在全黑的影廳里只看到一個圓形的畫幅,這非常奇妙;接著就又迎來了《神奇動物在哪里》,一下子有三部杜比視界的電影上映,杜比影院都快排不過來了,當然這意味著觀眾也有更多的選擇。我們也會積極和片方合作推進杜比視界格式的電影發(fā)行,帶來更多、更好的電影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