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穎+崔潔+朱春山+董翠香+季瀏
摘 要:從框架體系、課程目標、內容領域、成就目標、實施與評價等方面對韓國《體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選修教育課程進行了解讀。研究表明:韓國高中體育課程標準以科目為主線構建科目目標與內容體系;課程內容承上啟下,重視體育文化與基本原理知識的學習;滲透“就業(yè)”教育,注重學生體育職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培養(yǎng)。應積極探索我國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框架體系的重構,發(fā)揮高中體育課程學習在初中、大學階段的橋梁作用,增加體育文化、體育基本原理及職業(yè)滲透教育的知識,為學生指引正確的體育從業(yè)導向,逐步做到健全人格、體育知識學習和未來就業(yè)三者相結合。
關 鍵 詞:學校體育;體育課程標準;選修教育;韓國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7)01-0115-06
Abstract: The authors interpreted electiv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the 2011 vers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Korea in terms of framework system, curriculum objectives, content areas, objectives to be achieved,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etc.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Korean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s build course objectives and content systems mainly based on courses, and that the curriculum contents are mutually linked, value the learn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lture and basic principle knowledge, permeate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highligh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sports makings and abilities. We should actively probe in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 system in China, exert the bridging role of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tudy at junior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stages, add the knowled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lture, basic principl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permeated education, guide the students to a correct physical education employment orientation, and gradually fulfill the combination of healthy personality, phys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learning and future employment.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tandard;elective education;Korea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至2015年8月底,韓國已歷經9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1-2]。其中高中作為改革的重點,其課程體系已逐步修訂與完善,但韓國高中的課程設置和內容嚴重受高考影響的現狀一直未有實質性改變,重分數輕能力的問題仍未得到解決[3]。所以為解決這些問題,韓國課程改革理念逐步轉向強調個人能力發(fā)展與世界品質培養(yǎng)[4]的“全球化創(chuàng)造性人才教育”方面上來[5],注重學生基礎學歷的同時,特別重視高中學生興趣愛好及學習能力的個性差異[6],將原來高中兩年的選修課拓展至高中3個學年[7-9],并將其命名為“選修教育課程”。
依托于韓國基礎教育課程歷次改革的背景,體育課程同樣歷經變革與修訂。韓國現行《體育課程標準》是2011年由教育科學技術部(2013年更名為“教育部”)頒布與逐步實施的[10],標準包括“共同教育課程”(3~9年級,相當于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和“選修教育課程”(10~12年級,相當于我國高中教育階段)兩部分。韓國與中國同處于亞洲文化圈,受儒家思想影響頗深,具備相同的文化和教育理念,對韓國體育選修教育課程進行解讀,可為我國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深化改革提供一定借鑒。
1 韓國《體育課程標準》中選修教育課程體系
選修教育課程包括“基礎科目”和“發(fā)展科目”兩大類。通過基礎科目培養(yǎng)學生具備享受生活所必須的知識和實踐能力,應用體育科學原理和知識于體育活動的能力;通過發(fā)展科目,開展不同運動項目的專門化教學,培養(yǎng)不同運動素質和運動技能的優(yōu)秀體育人才。因此,韓國體育選修教育課程是普通體育教學與專門化體育教學的融合,保證體育基礎內容的學習,并注重高中生對體育運動的自我規(guī)劃與實踐,以及對體育的專門化學習與指導。
1.1 基礎科目
基礎科目包括運動和健康生活、體育文化、體育科學3個子科目,各子科目均由教育理念、高中教育目標、科目性質及目標、內容領域及成就目標、實施建議和評價建議6個部分構成。
1)基礎科目的學習目標。
基礎科目從運動和健康生活、體育文化、體育科學3個子科目入手,結合體育的固有價值,以高中階段學生已有的體育學習為基礎,規(guī)定了3個子科目的學習目標和側重點。
(1)運動和健康生活科目與健康身體活動價值領域緊密聯(lián)系,是為普通高中開設促進健康和增進體能的一門科目,旨在使學生了解運動對促進健康的作用,形成健康的運動習慣,懂得健康問題的原因,學會制定健康管理計劃;重點在于體驗與生活相連的各種身體活動、增進健康,學會享受健康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參與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活動,加強對健康教育理念的理解,培養(yǎng)終生體育意識。
(2)體育文化科目是一門理解體育人文社會領域及藝術領域,并強調體驗和實踐的選修科目。了解、欣賞體育多元文化(精神、競技、慶典)的價值,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將體育文化活動貫穿于生活中,重在培養(yǎng)學生體育文化的創(chuàng)意能力和實踐能力。
(3)體育科學科目是使學生綜合理解體育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現象,重在培養(yǎng)學生將所學理論(生理學、力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科學地應用于體育活動的能力的一門選修科目。
3門子科目目標的達成與融合,匯成一種“合力”,以促進高中體育教學目標的整體實現。
2)基礎科目的內容體系及成就目標。
(1)內容體系。
依據3個子科目的目標,將每個子科目的內容體系各自劃分為幾個內容領域,分別設置各內容領域的內容要素,列舉相關項目示例(見表1)。
基礎科目的內容體系以3個子科目為切入點,劃分內容領域、提供相應內容要素和身體活動示例,體現出課程內容的層層銜接和遞進,內容設置理念趨于國際化,逐步擴大學校和教師的自主權[11],便于每所高中結合本校體育場地設備、學生興趣、師資數量及水平等情況,合理選擇運動項目、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及選擇性。內容本身注重對學生健康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健全人格塑造、心理健康與社會實踐能力等,邁向更加全面、立體的課程體系和豐富多樣的課程內容[12-13]。
(2)成就目標。
成就目標(即學生學習某一內容后應達到的水平)的設定,既可作為標準給學生學習提供參考,也可用于學習效果的衡量與評價。成就目標仍以子科目為主線,依據內容要素確定成就目標,細化在各要素學習方面學生應了解、掌握及實踐的內容,為體育教師的教學提供指導方向和依據。本研究僅以‘體育科學中體育運動科學的原理內容為例,呈現其各內容要素的成就目標(見表2),由于篇幅所限,其它子科目的成就目標在此便不一一贅述。
由表2可見,韓國高中體育課程的學習側重于學生對與體育活動相關的生理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科學原理的認知與探索,相較于共同教育階段(小學和初中)的體育教育,加大了內容學習的深度與廣度,提高了目標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具備體育科學知識與素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實踐。此處雖未列舉另外兩個子科目的成就目標,但同樣側重發(fā)展高中生對運動與健康、體育文化知識的認知、思考、探索、實踐等方面的能力。
3)基礎科目的實施建議。
《標準》對基礎科目中3個子科目的實施提出了相應建議,均包含3個方面,即教學要求、教學計劃、各內容領域的指導意見。3個子科目在教學要求和計劃方面一致,內容指導意見因科目而異。
(1)在教學要求方面,強調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運動技能、體能、性別等差異,按照不同水平進行分級授課;對統(tǒng)一運動課題制定不同水平的目標,防止學習活動中學生被排擠的現象發(fā)生;鼓勵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去探索和理解各個領域內容的概念,自行完成課題并體驗活動過程。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選用融合“創(chuàng)意性·人性”教育因素的授課模式,如“個人·社會責任感”模式、合作學習模式、以理解為中心的游戲授課模式等進行教學。
(2)在教學計劃方面,提出體育教課協(xié)議會(類似于我國學校負責教學的委員會)應結合地區(qū)及學校的現實條件選定適當的教育內容。教師應考慮學生所處的實際狀況提供合理的體育學習機會,而不是所有學生以相同的內容和方式學習。在設計課程內容時,教師應考慮班級的規(guī)模,根據場地器材、活動參與人數、競賽規(guī)則等方面進行調節(jié),在充分利用資源的情況下保證活動效果。為確保授課時間,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校的年度課程安排、校園活動安排(如運動會、現場學習、模擬考試等),提前安排好室內授課內容,避免在酷寒、風沙、酷暑、雨季等天氣時的無意義、無計劃授課。此外,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前期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水平,這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一種體現。
(3)在內容指導意見方面,針對3個子科目的不同內容要素提出不同的指導意見,為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學習提供思路與參考。
基礎科目中未列舉詳細的指導方法,而是從各內容要素的角度闡述指導的方向和理念,這有助于體育教師結合學校、自身、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教學方法、組織形式等,為教師教學創(chuàng)造了廣闊的空間。同時,各內容領域指導意見的提出與學生應達到的成就目標設置相呼應,區(qū)別在于前者為體育教師而設。因此,教師指導是以學生學習的成就目標為前提,直接影響學習目標的達成。
4)基礎科目的評價理念與內容。
評價注重與目標、內容、教學過程緊密聯(lián)系,均衡地實施評價,合理調整各內容領域的評價比重,避免片面的或一次性測定記錄的評價,保證評價方式和評價工具的多樣化,并進行量與質的評價,側重實質性和綜合能力的執(zhí)行評價。要求教師以評價的內容、標準、方法、工具等為基礎,制定年度評價計劃書來引導學生,現以運動和健康生活的年度評價計劃書為例來說明(見表3)。年度評價計劃書體現出各評價領域的重點評價內容,依據評價內容設置相應的評價內容要素,結合內容特點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及所需工具,為不同評價內容配置不同比例。這使評價體系清晰且極具針對性,有助于體育教師明確各類內容的重要程度,進而有效選擇評價方法和工具、把握內容要素,合理分配教學時間。
1.2 發(fā)展科目
發(fā)展科目首先呈現出體育的目標及結構,繼而以“各科目標-內容體系及成就目標-實施建議-評價”的結構分別介紹18個子科目,各科目的教學和評價理念與基礎科目一致,故不再一一闡釋各科目的結構內容,而側重分析發(fā)展科目的總體目標和結構設置。
1)發(fā)展科目的總目標和具體目標。
發(fā)展科目的總目標在于通過與體育相關系統(tǒng)的專門化教育,培養(yǎng)具備不同運動素質和運動能力的優(yōu)秀體育人才,即以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運動天賦為基礎,培養(yǎng)具備體能、競技能力、體育精神、團體意識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方面能力的優(yōu)秀運動員和指導者,帶動未來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體育發(fā)展科目強調在各種體育領域中,學生在基礎體育學知識、運動能力、競技能力、健康人格和合理指導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注重積極響應體育運動的國際化,綜合考慮高中生的運動能力、適應性、前途發(fā)展等因素,為其提供體育專業(yè)的教育內容,這為高中生正確認識體育領域和職業(yè)發(fā)展,獲得進入大學學習的體育素養(yǎng)和資質奠定了基礎。因此,體育發(fā)展科目的具體目標應包括4個方面:(1)了解體育的價值和社會作用、(2)掌握與體育相關的專門知識并應用于體育活動、(3)具備體育相關專業(yè)的技術能力和指導能力、(4)具備開拓各種體育職業(yè)前途的力量和精神。
2)發(fā)展科目的結構設置。
發(fā)展科目有兩種分類,一是按科目類別劃分為共同科目和專業(yè)選修科目,其中共同科目又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二是按科目性質劃分為體育運動競賽課和體育指導課兩類。共同科目涵蓋的必修課和選修課都屬于這兩類,而專業(yè)選修課中的體育運動競技體能、技戰(zhàn)術能力、運動實踐3個科目屬于體育運動競賽課,運動指導論、體育產業(yè)的運營與體育管理、運動技戰(zhàn)術的理解與運用、專項運動訓練的規(guī)劃與運動實踐4個科目屬于體育指導課。
發(fā)展科目涉及“體育運動基礎知識、體育職業(yè)規(guī)劃、體育運動項目技術實踐、體育專業(yè)不同人才培養(yǎng)”等學習內容,既體現了科目設置的全面性和邏輯性,又為體育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展成為優(yōu)秀運動員和指導者提供了更多可能。各科目的學習目標是:
(1)在共同必修課中,體育運動概論在于使學生綜合了解體育運動的本質、歷史、社會及教育活動的價值;體育的探究和發(fā)展規(guī)劃在于讓學生明確體育領域學習的前途發(fā)展及所需具備的就業(yè)素養(yǎng)。兩門科目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對體育的整體把握及未來發(fā)展方向的認知。
(2)共同選修課涉及各類體育運動項目,以便使學生結合興趣、能力、性別等方面的差異進行自主選擇。這些科目側重于學生對不同運動項目的實踐與體驗,理解各項目的理論知識,掌握運動技能、練習方法以及競技運動賽事的運營方法等,體會運動項目的價值并實踐體育精神。這些科目的學習,能夠加深學生對體育運動項目的身體體驗與感受,使學生真正發(fā)現自己的體育興趣。
(3)在專業(yè)選修課中,體育運動競賽課側重學生理解與參與體育競技運動中的體能和技術訓練,提高運動體能和技術水平,同時學會制定賽前、賽中以及賽后訓練計劃,收集與分析運動競賽資料。體育指導課從運動員指導、體育產業(yè)運營與體育管理、運動技戰(zhàn)術的理解與運用、專項運動訓練的規(guī)劃與運動實踐4個方面切入,提供相關理論知識與組織實踐活動,這為學生發(fā)展成為優(yōu)秀運動員和指導者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2 韓國體育選修教育課程的特色
韓國高中體育課程標準是以科目為主線,將課程劃分為基礎科目和發(fā)展科目,其中基礎科目又分為3個子科目,發(fā)展科目又分為18個子科目。每個子科目分別由科目性質及目標、內容領域及成就目標、實施建議和評價建議幾個方面構成。這種目標與內容體系的構建,為我們打破高中階段一貫構建的“目標引領內容”體系[14],提供新的思路與視角。與此同時,可依據高中學段學生體育學習發(fā)展水平、初中至大學的關鍵過渡期特征等因素,構建出適合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高中體育課程框架體系。
2.1 內容“承上啟下”,重視體育文化與基本原理知識的學習
韓國基礎科目和發(fā)展科目的設置,在整個教育階段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基礎科目合理承接了共同教育階段(小學和初中)體育課程內容,保證與前一學段的聯(lián)系并鞏固體育基礎內容的學習。發(fā)展科目在基礎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設置高中生在體育領域的深化學習科目,為學生進入大學階段的學習奠定基礎。
兩類科目均以體育基本原理、體育文化相關內容為側重點?;A科目中,運動和健康生活包括運動與健康管理、體格(正確姿勢、身體形象與肥胖)、體能、精神健康的關系及相互作用。體育文化從體育精神、競技和慶典文化3個角度,理解體育運動的歷史、制度、倫理,學習競技規(guī)則、戰(zhàn)略、運行程序和方法,以及體育慶典的特性與作用,體育活動類型和技能,體育慶典和媒體、產業(yè)的關系等。體育科學以及發(fā)展科目中體育運動概論,均強調使學生綜合理解體育運動的本質、歷史、社會及教育活動價值,通過對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體育心理學、社會學等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運用原理科學分析不同的體育活動現象,具有創(chuàng)意地適用于其它運動項目。
因此,應加強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制定、教材編寫、課程實施以及體育教師教學等環(huán)節(jié)的整體規(guī)劃[15],增加一些體育文化、體育基本原理知識等方面的內容,促進學生在體育理論知識方面的學習,使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同時促進學生科學、合理地進行體育鍛煉。
2.2 滲透職業(yè)教育內容,注重學生體育職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的培養(yǎng)
發(fā)展科目體系秉承基礎教育課程理念,一方面通過不同運動項目的專門化教學,培養(yǎng)不同運動素質和運動技能的優(yōu)秀體育人才,推動未來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另一方面,開設“體育的探究和發(fā)展規(guī)劃”為共同必修課,設置體育競賽、教育、健康體能與管理、體育產業(yè)、行政、研究、體育新聞與媒體等領域的內容,讓學生了解體育不同領域的就業(yè)前景與職業(yè)類型。例如,體育競賽領域可從事專業(yè)(業(yè)余)選手、教練、指導員及裁判等工作,體育教育領域可做體育教師、體育生活指導者、殘疾人體育指導者,健康體能與管理領域可考慮運動處方師、運動教練、康復醫(yī)療師的工作,體育新聞與媒體領域能從體育運動解說員、運動記者、廣播技術員等方面發(fā)展等。所有領域內容結合學生的運動體能與技能、體育興趣愛好、未來體育職業(yè)傾向,讓學生對自身能力、素質以及各項體育職業(yè)特點進行了解、比較、分析,保證學生知曉從事體育職業(yè)所需具備的能力和素養(yǎng),以及不同體育職業(yè)必備的準備過程,并為自身在體育領域的發(fā)展進行前期分析與預期,這為可能選擇體育職業(yè)的學生提供明確的理論指導。
高中生在體育領域的發(fā)展傾向有3種,一是將體育運動發(fā)展為興趣愛好,二是基于良好的體能、技能發(fā)展為優(yōu)秀競技運動人才,三是結合體育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發(fā)展為體育工作者。高中生有選擇未來從事體育職業(yè)的權利,高中體育教育有義務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以避免學生盲從。因此,我國高中體育課程標準的設置可嘗試拓展有關體育職業(yè)教育方面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能力以及職業(yè)愿望,發(fā)現與吸納有志加入體育事業(yè)的學生,培養(yǎng)專門化優(yōu)秀運動人才,幫助其樹立正確的體育從業(yè)觀,為他們未來從事體育職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奠定基礎。
韓國基礎教育歷來重視職業(yè)教育,從學生的個性、興趣、需要和職業(yè)愿望出發(fā),對出路教育及相關課程進行深化學習,逐步做到健全人格、學習知識和未來就業(yè)三者相結合,其高中教育愈發(fā)呈現出類型多樣、培養(yǎng)目標多元、重視精英教育的特點,為韓國的經濟騰飛提供了大量的成熟勞動力和高技能人才,而提升學生“基礎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已日漸成為韓國教育改革的關鍵詞,這些理念有效地滲透于韓國基礎教育階段的各個學科。體育選修課程關于知識與未來職業(yè)滲透教育的結合,深刻印證了其綜合教育的宗旨,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及體育課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素蓉. 韓國、新加坡基礎教育概覽[M]. 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1993:1-113.
[2] ?????. 7? ????(??? ???1997-15?) [EB/OL]. (1997-12-30) [2016-01-20] http://www.moe.go.kr/main.do.
[3] JANG S Y. Korean curriculum and career-oriented curriculum design[C]. 北京:中日韓課程改革國際論壇,2011.
[4] 教育科學技術部. 高中教育課程解說2—國語科(教育人力資源部公示第2007—79號文件)[Z]. 2008.
[5] 梁榮華,王凌宇. “全球化創(chuàng)造性人才教育”理念下的韓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2009年課程修訂為中心[J]. 外國教育研究,2012(2):38-46.
[6] 譚菲,馬金晶. 韓國2007年高中課程改革的背景、內容及特點分析[J]. 教育探索,2011(3):145-146.
[7] 譚菲,楊柳. 韓國2009年中小學課程改革述評[J]. 比較教育研究,2011(5):15-19.
[8] ?????????. 2009?? ????(??????? ?? ? 2009-41 ?) [EB/OL]. (2009-12-23)[2016-01-20]. http://www.moe.go.kr/main.do.
[9] ?????????. 2007?? ????(??????? ?? ? 2007-79 ?) [EB/OL]. (2007-05-28)[2015-01-20]. http://www.moe.go.kr/main.do.
[10] ?????????. ??? ????. ??????? ?? ? 2011-361? [?? 11] [EB/OL]. (2011-11-20) [2016-01-20]. http://www.moe.go.kr/main.do.
[11] 董翠香,刁玉翠,黨林秀,等. 英國國家中小學體育課程學習綱要解讀及啟示[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41(2):16-21.
[12] 李佑發(fā),馬曉. 我國與英國、愛爾蘭、新西蘭三國體育課程標準的比較[J]. 體育學刊,2015,22(4):60-65.
[13] 王韶峰,隋旭東. 中俄兩所學校體育課程標準實施的對比分析[J]. 體育學刊,2010,17(5):69-71.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 2011年版.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15] 黨林秀,董翠香,季瀏. 新西蘭《健康與體育課程標準》解析及啟示[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41(1):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