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敦奇
拱橋離我們學校不遠,它是許多同學上學往返的必經(jīng)之路。拱橋兩邊的石欄桿上,有兩排石獅子。每一次路過拱橋,我相信大家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看幾眼石獅子。但是,作文寫起石獅子來,有的同學卻咬了筆桿。
為了讓大家把石獅子寫得生動一些,老師特意決定帶領大家去看一次石獅子。到了那兒,多數(shù)同學都看得非常認真仔細,但是,有的同學——包括咬筆桿的同學則不然,他們根本沒把看石獅當回事。到了那兒不是認真地看石獅,而是東看西看的??戳说扔跊]看?;貋韺懯{子時還是咬筆桿。
我們?nèi)诉@一雙眼睛的功能是很強大的,它不僅僅能“看”,還能“瞧、瞅、望、瞄、瞭、瞟、盯、瞪、觀察、審視、打量、端詳、瀏覽”等等。我們作文中如果翻來覆去老用一個“看”字,不僅不能準確、生動地表達文章的本來意義,而且也不符合一般的語言習慣。這樣對眼睛的其他功能來說,是不是也很不公平呢?
上述短短230字左右的片段,就用了9個“看”,簡直像炒現(xiàn)飯一樣,越炒越干,讀起來讓人乏味。既然表達“看”的詞語那么多,我們何不好好利用它們來豐富我們的習作內(nèi)容呢?
拱橋離我們學校不遠,它是許多同學上學往返的必經(jīng)之路。拱橋兩邊的石欄桿上,有兩排神態(tài)各異的石獅子。每一次路過拱橋,我相信大家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看幾眼石獅。但是,作文寫到石獅子時,有的同學卻把筆桿咬得嘣嘣響。
為了讓大家把石獅子寫得生動一些,老師決定帶領大家去參觀一下。到了那兒,多數(shù)同學都觀察得非常認真,他們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反復復仔細察看石獅子的形態(tài),一邊觀察還一邊開動腦筋思索,分析雕刻石獅子的藝術(shù)家們?yōu)槭裁匆@樣設計,甚至想到作文的時候,應當如何來描繪石獅子的各種神態(tài)。但是,有的同學——甚至包括咬筆桿的同學則不然,他們根本就沒把參觀當回事,到了那兒不是認真地觀察、審視石獅子,而是心不在焉地東瞧瞧西望望。因而,回來寫作時他們還是無從下筆。
修改后的片段,再不是翻來覆去的“看”了,有的換成了“參觀”,有的換成了“觀察”,有的換成了“審視”,有的換成了“瞧瞧”“望望”。同時,在兩排“石獅子”前加上了形容詞“神態(tài)各異”,在 “咬筆桿”前加上了“嘣嘣”的聲響,還將第二個“咬筆桿”換成了“無從下筆”。這樣,文章就生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