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風
【摘 要】
眼睛是通往世界的窗口,是文字與世界相通的橋梁。在寫作中的人物特點描述、語言描述、情感的表達都離不開眼睛所看到的事物,因此觀察是寫作前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入手,通過指導學生在觀察中要有明確的目標和順序、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重視學生真實情感的表達探討了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觀察能力。
【關鍵詞】
小學 寫作 觀察能力 培養(yǎng)
一、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
1.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小學生的觀察能力遠比大人們想象中的還要豐富,尤其是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想象空間更加開闊。老師布置學生在某項互動中好好觀察,然后寫一篇作文,很多學生對此抵觸的原因就是不感興趣,因此也很難從中找到觀察的樂趣,反而使活動帶著一種不情愿的使命感。老師要善于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例如:喜歡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在描寫螞蟻的作文課上,老師充分利用小學生愛玩的心理特點提前布置給學生捉螞蟻的任務,并請學生要注意觀察捉螞蟻的過程以便在課堂中和同學們一起分享,然后老師讓學生將捉到的螞蟻裝到瓶子里帶到課堂上。有了這樣的前景鋪墊,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采取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觀察無處不在,除了活的事物,一幅畫、一首歌都可以成為學生觀察的對象。小學生喜歡新穎、豐富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也要充分利用身邊的一切資源去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例如:在描寫水果的作文課上,老師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根香蕉帶到課堂上,然后通過看看、聞聞香蕉的外觀,再剝開嘗嘗味道,使學生享受到了觀察帶來的樂趣;在描寫人物的作文課上,老師把一張人物畫像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觀察人物的面部細節(jié);在描寫季節(jié)時,老師通過展示圖片并配上音樂,讓學生在觀察和聆聽中感受四季的美好。
二、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
1.觀察要有明確的目標。小學生在觀察過程中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這也是小學生的一大特點之一,比如路邊的小花、蝸牛、飄飛的塑料袋等都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忘記了要繼續(xù)走路。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時一定要使學生樹立明確的觀察目標,并知道要具體觀察哪些細節(jié),才會避免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例如:在描寫春天的作文教學中,老師帶領學生去觀察校園中的春天氣息,就要引導學生要通過哪些事物才能追尋春天的腳步。盛開的花朵、吐芽的小草、飛翔的小鳥、自由自在的白云都可以成為春天的元素,可以把這些元素一起寫,也可以給個特寫,重要的是要表現(xiàn)出春天。使學生能夠在校園中捕捉春天的氣息和元素。
2.觀察要有一定的順序。小學生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一般都是看到哪里是哪里,眼睛完全跟著心情走,這樣的觀察造成的不好影響是學生最后往往不知道自己看到了些什么,或者沒有使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而有順序的觀察則可以使學生分清主次,能夠看到重點,從而使作文中的描述從“雜亂無章”變得“井井有條”起來。例如:在植物的描寫作文課中,老師帶領學生觀察校園中的一棵無花果樹,要引導學生先從整體看到局部,然后再嘗試從上向下、從左向右的順序觀察,使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無花果樹的特點。
三、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1.養(yǎng)成觀察生活與自然的習慣。作文課堂上對于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有其局限性,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觀察生活和自然的習慣,一方面加強了實際的能力鍛煉,一方面為學生的寫作觀察能力打好了基礎。寫作源于生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前觀察能力,就要鼓勵學生多去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更多寫作的素材。生活中的人物、動物,大自然中的植物、風景都可以成為觀察的對象和寫作的素材,能夠抓住身邊生活中的小事,就是學生觀察能力的體現(xiàn)。
2.養(yǎng)成記錄、寫日記的習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將觀察到的事物及時的記錄下來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的記憶,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老師要鼓勵學生堅持記錄、寫日記的習慣。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21天的時間,老師可以循循善誘、慢慢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使學生漸漸拋下自己的惰性,養(yǎng)成勤寫、勤記的習慣。
3.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除此之外,閱讀也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書中人物故事細節(jié)的描寫,大家都能發(fā)現(xiàn)一些道理,而這也恰是閱讀帶來的觀察體驗。老師可以定期舉辦一些閱讀分享會或者明書推選會等,使學生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重視學生真實情感的表達
真實情感就是一篇作文的靈魂,使作文變得富有感情色彩起來。而很多學生的作文中往往缺少真實情感的表達,這與學生缺乏觀察能力是分不開的。當學生的觀察經驗不足時,就出現(xiàn)寫作時的“詞窮”現(xiàn)象,寫不出親身經歷但是為了能夠完成字數(shù)任務便開始了湊字、胡編模式。因此,老師要重視學生真實情感的表達,才能使學生意識到觀察的重要性。觀察不僅是寫作的素材,還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經驗的積累,使學生有目標繼續(xù)前行。例如:在描寫“使我最感動的一件事”時,老師要引導學生回憶事情中的細節(jié)及情感,并結合自己的感受寫出來。杜絕學生胡編亂造。有學生寫的是媽媽在雨天為自己送傘,就把媽媽在雨中焦急等待、看到自己來了激動的招手、心疼的為自己穿上外套等細節(jié)展露出來了,體現(xiàn)出學生的觀察能力非常出彩;還有的學生寫的是同桌幫助自己解決一道不會的題目,通過對同桌的表情、語氣、態(tài)度等表現(xiàn)的觀察體現(xiàn)出了學生很棒的觀察能力。觀察不僅是通往世界的窗口,也是情感流露的紐帶,因此,重視培養(yǎng)學生真情實感的表達尤為重要。
除此之外,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還要有意識的提高學生觀察的積極性,使學生保持觀察的熱情和干勁,并不斷增加學生的知識和認識,這也是豐富學生寫作生活的一股可持續(xù)的力量。教師還要不斷了解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并在已有的知識上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熱愛觀察、勤于觀察、善于觀察。
【參考文獻】
【1】王賢梅.談小學生寫作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0)
【2】高麗麗. 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體會【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