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濤
日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簡稱NASA)宣布,在TRAP?PIST-1“適居帶”發(fā)現(xiàn)4顆類似地球的行星,加上此前發(fā)現(xiàn)的3顆類地行星,這7顆行星被稱為“地球七兄弟”。人類移民其他星球的希望再次被點燃。事實上,早在半個多世紀前,科學界就探討過太空移民,以便能在遙遠的未來使人類這個物種在宇宙中延續(xù)下去。
1953年,美國科學家胡貝圖斯·斯特拉胡德首次在論文《綠色與紅色星球:對火星上生命可能性的生理學研究》中提出“生物圈”這個概念,“生物圈”指的是生命可能出現(xiàn)的不同區(qū)域。同一年,天文學家哈洛·沙普利提出“液態(tài)水帶”,用進一步的科學細節(jié)描述了同樣的理論。這兩人都強調液態(tài)水對生命的重要性。在1958年,華裔天體物理學家黃授書首次引入“適居帶”概念,他稱“適居帶”指的是一顆恒星附近液態(tài)水可以以足夠多數(shù)量存在的區(qū)域,這也是行星適居性以及適宜外星生命的環(huán)境首次被提出。1964年,《人類的宜居行星》一書中稱,銀河系中宜居行星數(shù)量大約有6億顆。
在諸多理論的支撐下,上世紀60年代中期后,美國科學界開始熱議太空移民。NASA很多科學家表示,呼吁太空移民是為了人類文明的長期生存,通過發(fā)展地球以外的替代星球,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物種能在地球上自然或人為災難發(fā)生后仍存活下去。有一種觀點認為,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奪全球霸權情況下有爆發(fā)核大戰(zhàn)的危險,如果大災難威脅地球上的人類生存,一個自給自足的太空殖民地能保護人類文明。美國國務院官員路易斯·J·哈利在《外交》雜志上撰文稱,移民太空能在全球核大戰(zhàn)情況下保護人類。與此同時,生物化學教授、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出版了眾多太空移民的小說,把公眾的注意力引到了移居銀河系星球上。
60年代的科學家們把太空移民目標首先放在月球上,他們向美國政府提議在月球上建永久性人類基地或機器人工業(yè)區(qū)。美國陸軍曾計劃1967年前在月球上建造一個要塞,陸軍彈道導彈局火箭工程師海因茨-赫爾曼·克勒提議,在1965年先由兩名“士兵宇航員”登月,接著再向月球運送更多的建筑工人。雖然這個計劃最終未能實施,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969年美國航天員登月。
在全美科學界乃至其他各界都在熱議太空移民情況下,美國街頭巷尾流傳開了一個奇怪的“賽伯計劃”,這個“計劃”聲稱美國政府同一顆名叫“賽伯”的星球上的外星人展開著秘密交流,甚至連美國空軍軍士理查德·C·多蒂也站出來作證。該故事宣稱,1965年,12名美國軍人乘外星人的飛船前往一顆行星,考察人類是否能在外星存活下來。結果,在這顆行星上,很多人因為高輻射而死亡,另有2個美國軍人適應外星生活后決定留在那里。但是,由于這個故事過于離奇,科學界很多重要人士認為它根本不值一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