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琳
河南濮陽市人民醫(yī)院 濮陽 457000
老年患者口腔頜面外科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相關因素分析
朱曉琳
河南濮陽市人民醫(yī)院 濮陽 457000
目的 探討老年患者口腔頜面外科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因素。方法 選取我院2014-12—2015-12收治的57例行口腔頜面外科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手術前后以簡易智能量表進行評定,術后評分低于術前評分者為認知功能障礙。利用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老年口腔頜面外科手術患者出現(xiàn)認知障礙的相關因素。結果 術后認知障礙患者16例,發(fā)生率28.07%。年齡、文化程度、生活環(huán)境、高血壓、阿托品用量、手術時長、術后鎮(zhèn)痛、住院時間、術后血漿白蛋白的濃度變化等與術后認知障礙有密切關系,其中以高齡、獨處、術后血漿白蛋白濃度下降最為主要。結論 導致口腔頜面外科手術老年患者出現(xiàn)術后認知障礙的因素較多,臨床應將高齡、獨處、術后血漿白蛋白濃度下降患者作為重點防治對象,以降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率。
術后認知障礙;老年;口腔頜面;外科手術
相關研究表明[1],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體中,70%以上臨終前經(jīng)受過至少1次的手術治療。老年人術后極易出現(xiàn)與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關的并發(fā)癥,患者多表現(xiàn)為焦慮、記憶受損、人格改變、精神錯亂等[2]。術后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多表現(xiàn)為認知能力與社交能力顯著下降、人格改變等[3]。本研究選取我院2014-12—2015-12收治的57例行口腔頜面外科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為對象,通過對手術前中后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將誘發(fā)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各項因素進行篩選,從而為口腔頜面手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提供參考,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12—2015-12收治的57例行口腔頜面外科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手術類型主要包括頜面部骨折復位固定術30例以及頜面部腫瘤切除修復術27例。男32例,女25例;年齡60~82歲。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年齡>60歲;簡易智能量表評分>24分;對本研究知情且自愿簽署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有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手術史者;治療前3個月服用過精神類藥物者;存在視力或聽力等感官障礙者;無法正常言語交流者;治療期間不予配合者。
1.3 方法
1.3.1 分組方法:術后均隨訪7 d,分別于手術前和隨訪結束時對患者展開認知功能評定[4]。以簡易智能量表[5]對認知能力進行評定,所有患者評分均在24分以上。于手術完成后第7天進行二次認知功能評定,凡評分<24分者可斷定為術后認知功能障礙,歸于認知障礙組,并將未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歸入認知正常組。
1.3.2 相關因素分析方法: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并綜合筆者既往工作經(jīng)驗,將可能影響老年口腔頜面外科手術患者出現(xiàn)認知障礙的相關因素總結如下:年齡、文化程度、生活環(huán)境、高血壓、阿托品用量、手術時長、術后鎮(zhèn)痛、住院時間、手術后血漿白蛋白的濃度變化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線性回歸分析。P<0.05時,危險系數(shù)OR>1表示危險因素,OR<1表示保護性因素。
2.1 一般資料與術后認知功能障礙 57例老年患者,男33例,女24例,頜面部骨折復位固定術30例,頜面部腫瘤切除修復術27例,出現(xiàn)術后認知功能障礙者16例,占28.07%。
2.2 單因素分析
2.2.1 年齡、性別、體質量:認知障礙組年齡與認知正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性別及體質量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年齡、性別、體質量與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
2.2.2 文化程度、生活環(huán)境:認知障礙組文化程度與生活環(huán)境與認知正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3 術前合并疾病:認知障礙組患者高血壓比例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2.4 手術麻醉用藥:認知障礙組患者阿托品用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2 文化程度、生活環(huán)境與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 (n)
表3 術前合并疾病與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 [n(%)]
表4 手術麻醉用藥與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
2.2.5 術后蘇醒時間、術后鎮(zhèn)痛效果、住院時間:認知障礙組術后蘇醒時間、術后鎮(zhèn)痛效果、住院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術后蘇醒時間、術后鎮(zhèn)痛效果、住院時間與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
2.2.6 血漿總蛋白、血漿白蛋白:認知障礙組術后血漿總蛋白、血漿白蛋白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2.3 多因素Logistic線性回歸分析 多因素Logis-tic線性回歸分析顯示,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為高齡、獨處、術后血漿白蛋白濃度下降。見表7。
表6 血漿總蛋白、血漿白蛋白與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
表7 多因素Logistic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研究認為[6],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出現(xiàn)與患者腦部損傷及中樞膽堿能系統(tǒng)受損有一定關系。S-100蛋白與神經(jīng)膠質細胞的損害有一定關系,而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與神經(jīng)元受損有密切關系[7]。人體血漿S-100蛋白及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濃度變化與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生有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8]。本研究中出現(xiàn)術后認知障礙患者16例,發(fā)生率28.07%。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文化程度、生活環(huán)境、高血壓、阿托品用量、手術時長、術后鎮(zhèn)痛、住院時間、手術后血漿白蛋白的濃度變化等與術后認知障礙的出現(xiàn)有密切關系。手術及麻醉對于患者認知能力亦會造成一定影響,如阿托品能使人體的數(shù)字回憶能力顯著下降,而異氟醚則會降低人體的理解能力以及定向,苯二氮可影響韋氏記憶量表的測試結果[9]。全麻藥物通過改變人體的記憶過程,使患者的認知功能受到一定影響。此外,過度通氣亦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二氧化碳血癥,并使腦血管出現(xiàn)收縮[10]。手術作為對患者造成強烈應激反應的一項內容,對大腦的記憶與理解能力往往會造成一定影響,相較采用鎮(zhèn)痛治療的患者而言,未給予足夠鎮(zhèn)痛藥物的患者認知障礙的發(fā)生率要高出許多。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高齡、獨處、術后血漿白蛋白濃度下降是導致老年患者出現(xiàn)術后認知障礙的獨立因素。高齡患者由于其身的免疫能力與機體能力較常人偏弱,發(fā)生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幾率相對較高。獨處患者之所以出現(xiàn)術后認知功能障礙,可能與其無法受到悉心照顧有關,由于該類患者在生活上處于獨居狀態(tài),因此在身體稍有不便且缺乏相應人員照顧時,便極易出現(xiàn)術后并發(fā)癥,即認知功能障礙。此外,術后血漿白蛋白濃度下降也是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認知功能障礙的一項重要因素,其減少將會導致乙酰膽堿的傳遞受到較大影響。乙酰膽堿作為腦內所普遍存在的一種神經(jīng)遞質,主要負責大腦睡眠、記憶及注意力神經(jīng)傳遞,能夠增強谷氨酸的信號選擇能力,在毒性侵害度上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其損害將會誘發(fā)認知功能障礙。
綜上所述,導致口腔頜面外科手術老年患者出現(xiàn)術后認知障礙的因素繁多,包括文化程度偏低、高血壓、生活環(huán)境、阿托品使用、手術時間過長、術后未給予鎮(zhèn)痛處理、住院時間過長及術后血漿白蛋白濃度下降等,其中高齡、獨處、術后血漿白蛋白濃度下降是其獨立危險因素。
[1] 梁冰,徐輝.口腔腫瘤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5,13(4):352-355.
[2] 葉菁菁,安娜,黃秋雨,等.口腔癌術后患者發(fā)生認知功能障礙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8):721-724.
[3] 梁冰,徐輝.炎癥反應在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病機制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3,11(5):429-432.
[4] 張倫強,李書濤,何曉帆,等.氯化鋰對老齡大鼠口腔頜面部外科術后認知功能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5,8(5):297-301.
[5] 孫惠,方芬,汪東梅.頜面部體像障礙求術患者的健康教育內容的構建和干預效果的觀察[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6,17(2):86-88.
[6] 歐洪波,王啟晉.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關因素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6,27(8):1 329-1 330.
[7] 何偉,陳歡,陳衛(wèi)民.口腔頜面外科手術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因素分析[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5,25(1):44-46.
[8] 東志芳,景俊.關于口腔頜面外科老年患者圍手術期的處理的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1,2(9):55.
[9] 段文鍇,王艷華.口腔頜面腫瘤術后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及應對措施[J].中國醫(yī)療美容,2016,6(2):31-33.
[10] 王維,池宇峰,劉潔如,等.口腔癌患者術后生存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34(4):585-587.
(收稿2016-09-26)
R782.2
A
1673-5110(2017)04-00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