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戀情
摘 要 較強的學校認同感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性,還會使學生在學習上更加積極主動和專注,參加學?;顒痈訜崆椋疫€可以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美國高等學校籌集資金的很大一部分是校友的捐贈,這是學生對學校認同并給予回報的有力證明。如何提升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是眾多學者研究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 校園生活 學校認同感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11.002
Abstract High school identity can not only increase the students' adaptability to the new environment, but also make students more active in learning and attention, more enthusiastic to participate in school activities, but also to the students'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have a profound impact. A large part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aise money for alumni donations, which is a strong proof of the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the school and the reward.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sense of identity is the key problem of many scholars' research.
Keywords campus life; sense of identity; student
學校認同感不僅是一種歸屬感、更是學生對學校的認可、承認和感激。目前學者的研究分為理論層面和實證層面,理論層面集中研究學校認同感的內(nèi)涵,理論基礎以及形成過程。實證層面主要是研究某一學校或者對學生進行實證調(diào)查研究并做歸因分析。學校認同感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體是學生和學校,如何提高學校認同感,也得從這兩個重要的主體著手。立足于學校基本層面,從學生角度出發(fā)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校認同感。
1 提高學生學校認同感的基礎條件——校園的文化建設
文化不僅是知識的傳播、傳承和互相溝通的橋梁,文化更是人的一種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文化具有排他性和凝聚性雙重特質(zhì)。文化與教育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文化在宏觀方面影響教育目的的確立,教育內(nèi)容的選擇和教育方法的使用,在微觀方面文化更多的是以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比如文化環(huán)境、文化氛圍,價值觀等方面。這種文化影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潛移默化的。
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是校園,接觸更多的是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縮影,是學?;顒拥奶厥馕幕问?。按照學校文化呈形態(tài)進行劃分,學校文化可以分為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兩大部分。顯性文化主要包括了校園的有形的,能親身體驗的文化形式,如:校園的建筑,校園的風景,校園的文化活動等;隱性文化更多側重于精神層面的文化形式,如:校風、班風、學風、辦學宗旨、教育理念、價值觀等。
校園顯性文化是校園文化發(fā)展的保障,是精神文化得以呈現(xiàn)的載體,精神文化建設是常常被忽視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核心部分,是高于物質(zhì)層面的。校園的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和自然環(huán)境承擔著人才培養(yǎng)的重任,是校園物質(zhì)文化中最重要的硬件之一。武漢大學每年的“櫻花節(jié)”,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高校的校園開放日,利用學校優(yōu)勢資源發(fā)展校園旅游,不僅能展示學校校園文化,還可以起到宣傳和提升學校知名度的作用,讓學生對校園文化有新的認識和認可。高校不僅僅依靠建設更加需要宣傳,校園內(nèi)的人文景觀和各種展覽館一方面是學校物質(zhì)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形式;體育場館在鍛煉健身娛樂的同時也是增強團隊合作和凝聚力的重要場所;校園廣播是學校宣傳和溝通的重要媒介。學??梢蕴峁┍憷姆赵O施如:自動售貨機、網(wǎng)上圖書館、開放體育館、校園廣播等?!靶@廣播”這一媒介在學校宣傳和學校參與方面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就以我的母?!包S岡師范學院”為例,周一至周五每天中午11點40到12點40,下午5點40到6點40,每天兩個小時播放時間,每個時間段有不同的節(jié)目安排,中午時間播放最新的新聞資訊,方便我們了解新聞時事,晚間時間為我們送上動聽的歌曲和感人的故事,有時候學生也可以參與互動點歌,評論,還可以通過廣播找人,播放重要通知等等。可以說“廣播”這一重要的媒介,為全體師生帶來收獲,同時也給新聞傳播專業(yè)的同學很好的鍛煉機會,他們在播報新聞中不斷的鍛煉自己的能力的處理應變的能力。
2 提高學生學校認同感的持久動力——“以人為本,權利至上”
保障學生權利直接的受益者是學生群體,學生權利有法律保障,學生能夠在侵權行為發(fā)生時,使用正確的維權方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不僅能夠達到“育人”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法制觀念和道德認識水平,還可以推進高校管理的法制化管理進程,從而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和促進師生關系和諧。
高?!坝恕钡年P鍵是人才質(zhì)量,那什么是質(zhì)量?管理學和經(jīng)濟學中對“質(zhì)量”的定義是指顧客的滿意度,那么學校管理的質(zhì)量就是指學生的滿意度,管理者如何讓學生滿意?關鍵在于學校管理者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以權利為本位”的管理理念,高校管理者工作的出發(fā)點必須從學生出發(fā),工作環(huán)節(jié)中必須做到服務學生和以學生為中心,落腳點也得是學生。①在管理工作中從促進學生的知識水平、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保障學生的基本權利、保證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等方面來展開,使學生在接受管理的過程中受到思想上的教育、人格上的熏陶和行為上的指導,這樣才能將“管理”上升到“教育”的境界,達到培養(yǎng)人、塑造人、引導人、規(guī)范和鼓舞人的目的。
在學校管理過程中管理者要加強服務意識和法律意識,充分認識到學生群體地位和保障學生群體的權益,充分的理解學生,保持尊重學生,樂于服務學生,堅持相信學生。如:對學生收費的透明化,公布重要的信息保障學生的知情權;學校招生的公平化不因為學生的家庭情況和經(jīng)濟情況、性別甚至生理,歧視學生;對成績優(yōu)異家庭貧困的學生給予經(jīng)濟資助等。加強學生自主管理,對學生組織建設給予相應的支持和幫助,師生共同管理增強學生主人翁意識。
3 提高學生學校認同感的后援力量——后勤服務建設
學校發(fā)展是整體共同發(fā)展,高校后勤作為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發(fā)展和保證高等教育質(zhì)量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后勤服務建設是教學建設和科研建設的重要保障,只有做好吃、穿、住、用、行等基本工作才能讓高校教育事業(yè)保質(zhì)和保量。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高校后勤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和后勤企業(yè)化改革如火如荼,在后勤改革的實踐中,質(zhì)量管理模式被廣泛的應用并且在實踐中不斷的改進和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的大環(huán)境下,競爭越來越激烈,經(jīng)濟學中指出“在買方市場中,求得生存的最佳途徑就是提高顧客的滿意度”,好的后勤服務建設一定是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以為學生服務為核心的。
要在市場大環(huán)境下優(yōu)勝劣汰,就必須把服務的落腳點放在學生這個重要主體上。因此高校后勤在社會化改革中還可以增加開展貼近學生生活的活動,如:我最喜愛的食堂窗口評選活動,不僅可以增加大家參與學校活動的熱情,還可以提升學校食堂的服務水平和質(zhì)量;開展宿舍文明建設活動包括宿舍裝飾、宿舍衛(wèi)生評比,參與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集體感,還可以加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從而增加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
4 提高學生學校認同感的助推器——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求
作為一名管理者要善于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的需求,學校管理不僅要注意學生的生活需求,更多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需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從低到高依次是:生理方面的需求、安全方面的需求、情感和歸屬方面的需求、受人尊重以及自我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當人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后他所追求的是安全需求和更高層次的需要,只有當?shù)蛯哟蔚男枰玫綕M足,才可能追求高層次的需要。學生作為一個發(fā)展中的個體,在不同學習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作為一名管理者,應該保持發(fā)展的觀點,認識并了解到學生發(fā)展的需求變化,積極采取相應的對策滿足學生的需求。
隨著高校學生人數(shù)逐漸增多,學習任務逐漸增重,學業(yè)壓力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約嚴重?,F(xiàn)在,心理咨詢在大學中已經(jīng)越來越受到重視,逐漸成為師生共同關注和重視建設部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特別提到學校要積極的開展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教育,分別根據(jù)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健康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zhì),健全人格,更要提高學生經(jīng)受挫折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②心理健康問題在大學中越來越突出,學生對心理健康咨詢方面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學校可以開展心理健康咨詢講座,校園廣播和校園多媒體可以進行有關心理教育方面的宣傳片放映,努力實現(xiàn)一個很好的心理健康氛圍;開展各種形式的心理教育、團體心理訓練、咨詢服務、心理治療等,加強學生對集體的情感適應。③
對于學生創(chuàng)業(yè)方面的需求,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工作不能忽視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就業(yè)指導中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方面在學校方面增加多對大學生就業(yè)指導中心的充分保障,在經(jīng)費、設備、人員、給予支持,不斷地增加教師在就業(yè)方面指導的能力;另一方面,積極的對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給予支持和鼓勵,在不能充分的自主就業(yè)的情況下,鼓勵有能力的學生大膽的創(chuàng)業(yè)也是一種很好的辦法,學校不僅可以給創(chuàng)業(yè)學生提供資金的支持,還可以請有相關經(jīng)驗的老師對創(chuàng)業(yè)學生進行指導。
總之,在新時期背景下,雖然學校招生人數(shù)上升,但是學生管理更加復雜,人才流失嚴重,學生整體素質(zhì)不太高,提高學生認同感是有效管理學生,留住有用人才,提高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有效方法。
注釋
① 曹燕華.和諧校園建設中大學生權利維護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36.
②③ 張勇.以人為本的高校學生管理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35.
參考文獻
[1] 王漢偉.中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比較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