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慧
(遼寧省本溪市康寧醫(yī)院 精神科, 遼寧 本溪, 117019)
奧氮平治療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認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張愛慧
(遼寧省本溪市康寧醫(yī)院 精神科, 遼寧 本溪, 117019)
老年精神分裂癥; 奧氮平; 認知功能
約85%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執(zhí)行功能損害等[1]。研究[2]表明,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障礙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xiàn)持續(xù)惡化的趨勢,導致許多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呈衰退狀態(tài)及認知功能缺損,嚴重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目前臨床上仍主要采用藥物治療老年精神分類癥,主要分為典型和非典型類藥物[3]。本研究分別給予80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奧氮平和氟哌啶醇治療,分析兩種藥物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 PANSS評分≥60, 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齡55~78歲,平均(62.54±6.81)歲;病程6~30年。排除標準: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腦炎、癲癇、精神發(fā)育遲緩等嚴重性疾病。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書面知情書。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8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口服奧氮平片(國藥準字H20010799, 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起始劑量為10 mg/d, 1次/d。治療過程中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狀態(tài)調(diào)整日劑量為5~20 mg/d。經(jīng)適當?shù)呐R床評估后,劑量可增加至10 mg/d的常規(guī)劑量以上,加藥間隔不少于24 h。停用奧氮平時應逐漸減少劑量。
對照組口服氟哌啶醇片(國藥準字H33020585, 寧波大紅鷹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起始劑量2~4 mg/次, 2~3次/d。逐漸增加至常用量10~40 mg/d, 維持劑量4~20 mg/d。
1.3 療效判定
治療前、治療10周后,由主治醫(yī)師進行相關量表及測驗評定。① 采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價患者病情嚴重程度[4], 陽性量表(P)和陰性量表(N)的得分范圍為4~49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G)為16~112分。② 臨床療效總評量表(CGI)根據(jù)療效總評(GI)進行評價,分值為0~7分, 0分表示療效最高, ≤2分為顯著進步。③ 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CST)評定認知功能[5]。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分析與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同組患者治療前后數(shù)據(jù)采用配對資料t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根據(jù)CGI-GI評分結果,觀察組治療后療效評分≤2共30例,占75%; 對照療效評分≤2共24例,占60%。觀察組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1)。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PANSS評分為(103.04±17.03)、(106.08±22.58)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PANSS評分為(42.52±10.23)、(55.46±11.58)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完成分類數(shù)、正確應答數(shù)、持續(xù)性應答數(shù)、不能持續(xù)完整分類數(shù)和概念化水平百分數(shù)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而錯誤應答數(shù)、選擇性錯誤率和持續(xù)性錯誤數(shù)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后WCST各項指標評分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如奧氮平、氯氮平、氟哌啶醇等[6]。奧氮平是一種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癥藥物,主要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和其他有嚴重陽性癥狀,如妄想、幻覺、思維障礙、敵意、猜疑等[7], 同時也對陰性癥狀如情感淡漠、社會退縮、言語貧乏等癥狀具有緩解效果。非經(jīng)典抗精神病藥物具有多巴胺拮抗劑和5-HT受體拮抗劑的性質(zhì)。研究[8-12]證明,這類藥物對精神分裂癥的多種癥狀療效顯著優(yōu)于經(jīng)典抗精神病藥物,尤其是對老年患者的治療更加適合,其錐體外系反應(EPS)輕微或基本沒有,因此對老年患者的副作用較少。氟哌啶醇是一種典型的丁酰苯類抗精神分裂藥,為白色或類白色的結晶性粉末,無臭、無味,其藥理作用與酚噻嗪類抗精神分裂藥類似[13-15]。經(jīng)典抗精神病藥物的主要缺點在于它們的副作用多且嚴重,雖然高劑量治療可有效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陽性癥狀,并抑制患者的行為功能障礙,但長時間、高劑量的服用會造成認知功能減退、鎮(zhèn)靜、遲發(fā)性運動障礙、跌倒等副作用[16-18]。
本研究結果顯示,奧氮平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總療效顯著優(yōu)于氟哌啶醇。奧氮平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記憶力和執(zhí)行能力上,而氟哌啶醇對患者認知功能無顯著功效,甚至存在損害作用,這與以往臨床研究結果存在相似性。總之,相比于典型抗精神分裂藥物氟哌啶醇,奧氮平治療老年精神分裂癥的療效更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
[1] 徐逸, 陸崢. 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評估與治療[J]. 世界臨床藥物, 2016, 36(1): 8-12.
[2] Reynolds G P, Kirk S L. Metabolic side effects of antipsychotic drug treatment-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J]. Pharmacol Ther, 2010, 125(1): 169-173.
[3] 王真真, 張有志, 李云峰. 抗精神分裂癥藥物的研究進展[J]. 軍事醫(yī)學, 2013, 37(8): 628-631.
[4] 楊海東, 陳萬明, 強強, 等. 奧氮平與氨磺必利對精神分裂癥首次發(fā)病患者認知功能影響的比較[J]. 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5, 25(6): 415-415.
[5] Lee R S, Hedoblado-Hodge M A, Naismith S L, et al. Cognitive remediation improves memory and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in first-episodepsychiatric out-patients[J]. Psychol Med, 2013, 43(6): 1161-1173.
[6] 彭曉玲. 認知控制任務下精神分裂癥患者健康親屬大腦激活模式的元分析[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6, 23(1): 13-17.
[7] 關德海. 奧氮平與阿立哌唑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研究[J]. 中國民康醫(yī)學, 2011, 23(18): 2231-2232.
[8] 徐良雄, 高卉, 劉祖松, 等. 奧氮平聯(lián)合丙戊酸鎂緩釋片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的隨機對照試驗[J]. 四川精神衛(wèi)生, 2016, 28(1): 46-50.
[9] 莫迪, 王葉芳, 楊曦, 等. 氟哌啶醇短期療法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腦漲落圖相關檢測指標的影響[J]. 醫(yī)學臨床研究, 2015, 32(7): 1381-1383.
[10] 王毅剛, 羅海峰, 丁振華, 等. 阿立哌唑結合奧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16, 42(1): 69-72.
[11] 張仕欣. 奧氮平與利培酮治療伴激越癥狀的精神分裂癥或分裂樣精神障礙患者的療效觀察[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5, 19(E01): 186-187.
[12] 王勇. 奧氮平合用丙戊酸鎂緩釋片治療精神分裂癥療效分析[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3, 11(5): 730-730.
[13] 張群華, 楊仲利, 李逸鴻, 等. 奧氮平聯(lián)合無抽搐電休克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80例[J]. 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 2013(4): 251-253.
[14] 楊艷, 夏泳, 孫繼軍, 等. 托吡酯對奧氮平所致體重增加及糖脂代謝、瘦素水平的影響研究[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6, 14(6): 937-939.
[15] 武銳. 奧氮平與利培酮治療女性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的研究[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0, 10(6): 683-685.
[16] 郝衛(wèi)萍, 張加明, 王靜. 奧氮平與利培酮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臨床對比分析[J]. 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1, 24(4): 301-303.
[17] 周天紅, 孫凌. 奧氮平治療兒童精神分裂癥30例療效觀察[J]. 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 2004, 14(4): 237-238.
[18] 張龍元. 耳穴壓豆聯(lián)合奧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研究[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電子版, 2016, 0(50): 151-151.
2016-11-09
遼寧省本溪市衛(wèi)生局資助基金(b2912c)
R 749.3
A
1672-2353(2017)01-154-02
10.7619/jcmp.20170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