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健
(孟州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孟州 454750)
布病也稱布魯氏菌病,是由布魯氏菌屬細菌引起牛、羊、豬、鹿、犬等哺乳動物和人類共患的一種傳染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該病以引起妊娠動物流產(chǎn)、雄性動物睪丸炎為主要臨床癥狀;人感染此病后,表現(xiàn)為長期發(fā)熱,多汗,關節(jié)痛,神經(jīng)痛及肝、脾腫大等癥狀,導致嚴重的公共安全問題。近年來,隨著牛、羊飼養(yǎng)量不斷增加,動物及其產(chǎn)品流通頻繁,我國部分地區(qū)布病呈持續(xù)上升勢頭,不僅嚴重影響畜牧業(yè)生產(chǎn),也嚴重危及人民身體健康和公共衛(wèi)生安全。因此,加強該病的防控工作勢在必行。按照《國家布魯氏菌病防治計劃(2016-2020年)》,家畜布病防治實行區(qū)域化管理,河南省作為布病一類地區(qū),主要采取以強制免疫接種為主的防控策略。使用人工主動免疫,注射布病疫苗是能使布病發(fā)病率迅速降低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布病疫苗是一種弱毒活菌苗,大量接觸有較高的感染風險,因此科學規(guī)范免疫十分重要。筆者主要談談牛、羊布病免疫過程中的技術要點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目前,國家預防布病的疫苗主要有羊5號疫苗(M5疫苗)、牛19號苗(A19疫苗)和豬2號疫苗(S2疫苗)三種。M5疫苗,對牛、羊布病的預防效果良好(懷孕動物不能服用),免疫方法為皮下注射或點眼,免疫期對羊可達18個月,牛為12個月,但毒力較強且存在毒力返強的風險,目前市場上該產(chǎn)品已不進行生產(chǎn)銷售。A19疫苗,只對牛有保護效果,是牛場布病防疫的最佳疫苗,最長免疫期可達6年,但要注意其對孕畜不安全,限于3~8月齡犢牛免疫,免疫方法為肌肉皮下注射。S2疫苗,毒力弱,生物性狀穩(wěn)定,免疫原性好,對牛、羊、豬等都有較好的免疫效果,可接種任何年齡的動物,甚至可以接種懷孕動物而不引起流產(chǎn),免疫方法有口服和注射等,免疫期在豬為12個月,牛、羊均為24個月。
全群用S2疫苗口服,1~3個月后加強免疫1次,以后每年口服免疫1次。一般免疫劑量:羊≥1.0×1010CFU活菌/頭,肉?!?.0×1010CFU活菌/頭。具體用法及用量參見產(chǎn)品說明書。
3~8月齡犢牛用A19疫苗免疫,免疫劑量≥6.0×1010CFU活菌/頭;免疫方法可采用皮下注射,必要時可在18~20月齡(即第1次配種前) 再接種1次,免疫劑量為1.0×109CFU-3.0×109CFU活菌/頭,免疫過A19疫苗的犢牛以后不再免疫;8月齡以上的奶牛每年口服一次S2疫苗,免疫劑量≥5.0×1010CFU活菌/頭。
布病免疫前要配備必要的防護裝備和應急物資,如防護用品、封閉式投藥器、消毒藥、四環(huán)素類抗菌藥物等,并確保防護物資充實。防疫人員應當熟練掌握防護用品的穿戴順序以及布病免疫投藥器的操作方法。
包括防護服、膠靴、N95口罩、手套、護目鏡等,按照內(nèi)層手套→口罩→帽子→防護服→護目鏡→鞋套或膠鞋→外層手套的順序進行穿戴。
必須使用布病疫苗專用全封閉式投藥器或連續(xù)注射投藥槍。使用前,先對投藥器或投藥槍各部位進行仔細檢查,并用清水進行調(diào)試,以確保其完好、嚴密、無堵塞。
常用的消毒藥品有新潔爾滅、二氯異氰尿酸鈉粉、火堿、來蘇兒、稀戊二醛溶液等。畜舍壓塵消毒可使用新潔爾滅、2%~3%的氫氧化鈉、20%二氯異氰尿酸鈉等,手、皮膚消毒可使用0.1%新潔爾滅,防護物品消毒可用0.1%~0.3%新潔爾滅。
免疫前圈舍地面要先噴灑一遍消毒液,噴灑消毒時將噴頭高舉空中,噴嘴向上以畫圓圈方式“先里后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順序噴灑。噴灑劑量以墻壁、地面均勻濕潤和牛羊體表稍濕為宜,起到防塵作用,避免防疫人員吸入圈舍灰塵及病原微生物。
稀釋疫苗時,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依據(jù)所免動物數(shù)量進行配制,劑量要準確,防止疫苗浪費、不足或疫苗降解。疫苗稀釋方法和步驟嚴格按照布病免疫專用全封閉式投藥器或連續(xù)注射投藥槍的使用說明實施,防止疫苗泄漏。
對羊免疫接種時,保定人員騎胯在羊的肩部,兩腿夾住羊的頸部和肩部,同時用兩手緊握羊的兩角或兩耳,羊嘴鼻不能對人、不能左右擺動。對牛免疫接種時,要用保定繩將牛固定,使其不能移動,再用牛鼻鉗夾住兩個鼻孔,使牛頭朝向正前方。
操作人員站在上風口。采取口服免疫方式時,迅速將投藥彎管插入免疫動物口腔深部,噴至咽部或舌底;采取皮下注射方式時,選擇頸部兩側(cè),左手拇指與食指捏取皮膚成褶皺,右手持注射針管在褶皺底部針頭與皮膚呈30~40°角,快速刺入皮膚與肌肉間將疫苗注入。
接種完成后要對場地進行徹底消毒。免疫器械、防護裝備等所有接觸過的物品進行徹底消毒,并對空疫苗瓶及廢棄的一次性物品做回收和無害化處理,同時做好防疫和保定人員的自身防護及消毒,避免防疫人員和保定人員感染。
免疫時應避開熱天和刮風天,選擇晴好、無風或風小的天氣進行,以減少因免疫而造成人感染的風險。動物免疫接種前后3d,應停止使用抗生素。
免疫前一定要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使其熟練掌握布病疫苗安全使用、消毒方法以及投藥槍和防護裝備的使用方法,規(guī)范操作程序,確保免疫質(zhì)量,提升個人安全防護水平。
使用疫苗前應仔細檢查疫苗外觀質(zhì)量,如是否在有效期內(nèi)、疫苗瓶是否破損等。出現(xiàn)瓶蓋松動、疫苗瓶損壞、超過保質(zhì)期、色澤與說明不符、氣味和物理形狀有異常,不得使用。注意疫苗儲存條件是2~8℃保存。疫苗稀釋后,限當日用完。
防疫人員要穿戴個人防護用品,隨身攜帶消毒藥。避免通過皮膚傷口、呼吸道、消化道、可視黏膜等途徑感染病原或引起不良反應。用過的疫苗瓶、器具和未用完的疫苗等進行無害化處理,嚴禁隨意拋棄。
要做好免疫記錄工作,建立規(guī)范完整的免疫檔案,確保免疫時間、免疫數(shù)量、使用疫苗種類、疫苗批號等信息準確翔實、可追溯。
免疫過程中,如出現(xiàn)動物體溫升高、飲食欲減退等應激反應,一般在3d內(nèi)可自行恢復。嚴重者可注射腎上腺素、地塞米松等藥物,并采取輔助治療措施。如果疫苗噴灑到工作人員身上,應停止作業(yè),立即消毒。如果操作人員眼睛、口、鼻腔、皮膚等敏感區(qū)不慎接觸到疫苗藥液,為確保安全,應服用1w抗生素,避免感染。
免疫接種完成28d后,對已免疫的牛、羊按照5%比例采血,進行免疫抗體檢測,檢測結(jié)果為陽性視為免疫合格,檢測結(jié)果非陽性的視為免疫不合格,對免疫不合格的牛、羊要進行及時補免,確保免疫效果和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