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蘇蘇,龔 杰
(浙江醫(yī)院,浙江杭州 310013)
?
重癥顱腦損傷并發(fā)癥的預見性護理
俞蘇蘇,龔 杰
(浙江醫(yī)院,浙江杭州 310013)
總結134例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并發(fā)癥防治的預見性護理。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易并發(fā)肺部感染、低血壓、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良綜合征等,護理上進行針對性觀察并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及時發(fā)現并處理。本組并發(fā)肺部感染3例、低血壓2例、心律失常3例、消化道出血3例、電解質紊亂9例;103例患者治愈出院,29例植物生存,死亡2例。
顱腦損傷;并發(fā)癥;預見性護理
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昏迷時間長,因存在顱骨骨折、廣泛腦挫裂傷及腦干損傷或顱內血腫等情況,導致病情變化快、病死率高、預后差、臨床護理工作復雜[1]。重癥顱腦損傷容易出現肺部感染、電解質紊亂、消化道出血、內分泌失調等并發(fā)癥,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對患者的預后造成不良影響。預見性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在全面了解專業(yè)知識的的基礎上,根據臨床經驗總結患者治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據此擬定有針對性的預防性護理措施,從而最大限度的防止意外事件并提升護理質量[2]。預見性護理不僅能有效搶救患者生命,且能鞏固手術治療效果和促進患者康復、減少致殘率,同時也是密切醫(yī)患關系的途徑之一[3-5]。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神經外科和重癥監(jiān)護室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以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34例,男74例,女60例;年齡18~49歲,平均(28.93±9.24)歲;受傷原因:車禍傷67例,墜落傷41例,打擊傷26例;受傷性質:單純腦外傷51例,合并廣泛腦挫裂傷25例,伴顱骨骨折28例,合并腦干傷13例,顱內血腫9例,伴血氣胸8例;氣道開放(氣管插管/氣管切開)46例,呼吸機輔助通氣29例;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GCS)[6]平均(5.29±1.50)分。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予常規(guī)抗感染、脫水降顱壓、對癥支持等治療,預防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監(jiān)測血常規(guī)、電解質等,定期復查頭顱CT,顱內血腫有手術指征者行開顱手術治療,有氣管插管指征者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1.3 結果 103例恢復良好,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平均(4.56±0.38)分,29例植物生存,2例因心律失常死亡。并發(fā)電解質紊亂9例,心律失常3例,肺部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3例,低血壓2例,無廢用綜合征發(fā)生。
2.1 肺部感染 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病情重,臥床率高,意識障礙容易導致咳嗽與吞咽反射減弱甚至消失,痰液淤積,胃液反流,消化道細菌逆行;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呼吸機等侵入性診療措施的運用使患者呼吸道屏障功能破壞,影響纖毛運動功能和分泌物的排出,易并發(fā)肺部感染。臥床患者抬高床頭15~30°[7],對惡心嘔吐患者予頭偏向一側,對肺挫傷的患者予定時翻身拍背、加強排痰,配以霧化吸入。一旦感染即進行痰標本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鼻飼前吸盡氣道內痰液,采用適宜的鼻飼速度,防止嗆咳引起呼吸道感染。本組發(fā)生肺部感染3例,予抗生素階梯用藥治療,結合排痰對癥處理后治愈。
2.2 低血壓 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常有胸腹合并傷、血氣胸、骨折等合并傷,加上血管調節(jié)功能紊亂,引起有效循環(huán)血量減少,易發(fā)生低血壓。仔細查體,完善相關檢查,以免遺漏內出血導致的低血壓,加強生命體征監(jiān)測,加強巡視,一旦平均動脈壓<80 mmHg時,及時補液,對不能進食者增加靜脈高營養(yǎng)治療的量,必要時輸血,維持有效循環(huán)血量,同時查明出血原因,針對病因治療。本組發(fā)生低血壓2例,均伴有肢體骨折,因此考慮失血引起有效循環(huán)血量減少所致,經補液、輸血等治療在2~3 h內血壓逐漸恢復正常,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均行骨折內固定手術。
2.3 心律失常 顱腦損傷患者常伴有各種形式的心律失常, 尤以緩慢型心律失常最為常見。心律失常的發(fā)生與腦對心臟調節(jié)作用的紊亂、神經體液調節(jié)紊亂、高代謝狀態(tài)和高動力狀態(tài)引起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 低氧和二氧化碳張力過高有關。詳細詢問病史,評估患者心血管功能和機體內環(huán)境情況,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保持患者心律波動在60~100次/min,預防微循環(huán)障礙。顱腦外傷并發(fā)心律失常多為繼發(fā)性改變,因此首先及時處理腦外傷,降低顱內壓,避免出現腦疝,此外及時糾正內環(huán)境紊亂,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盡量避免低氧或二氧化碳蓄積,必要時視情況予藥物治療或電復律。本組發(fā)生心律失常3例,1例為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考慮顱壓升高,予脫水、肌內注射阿托品后行開顱血腫清除,心律失常好轉;2例因心律失常死亡,1例發(fā)生心力衰竭、室性早搏,1例為心肌梗死,前壁S-T段壓低,AVR、V1導聯S-T段抬高。
2.4 消化道出血 重癥顱腦損傷因凝血功能障礙、應激性潰瘍等,易引起消化道出血。留置胃管者觀察胃液情況,定期做潛血試驗,同時宜進行腸內營養(yǎng)以減少消化道出血的發(fā)生?;颊咂脚P,有惡心嘔吐者頭偏向一側,預防性給予止血藥并補充血容量,預防消化道出血。一旦出現消化道出血,遵醫(yī)囑予止血、制酸、胃黏膜保護劑等治療,并予胃管注入冰鹽水+去甲腎上腺素,也可加凝血酶,及時觀察胃管內回抽物、嘔吐物的顏色及量,關注患者大便顏色性狀及量,如藥物治療無效或出血嚴重,可予內鏡或手術止血,同時加強血壓等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本組3例患者發(fā)生消化道出血,予上述藥物治療均好轉。
2.5 電解質紊亂 顱腦損傷后電解質紊亂以低滲、低鈉多見,可由嘔吐、失血、大量脫水或補液、下丘腦損傷等因素引起,中樞性低鈉血癥分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良綜合征 (SIADH) 和腦性炎耗綜合征(CSWS)[8]兩大類,另外下丘腦損傷引起的尿崩癥或中樞性高鈉血癥也有報道。SIADH是由于顱腦損傷后影響下丘腦-神經垂體功能, 促使抗利尿激素(ADH)功能亢進,從而導致水潴留,稀釋性低鈉血癥,因此有血容量增高。CSWS是由于神經內分泌紊亂引起腎排鈉過多,一般有血容量減少。電解質紊亂患者的一般處理是每天檢測電解質2~3次,并記錄24 h尿量,根據水和電解質情況控制水鹽攝入,常用方法有輸注5%葡萄糖、等滲鹽水、2%~3%高滲鹽水、利尿劑等,以維持出入量和電解質平衡。SIADH主張限制水鈉攝入,CSWS主張補充等滲鹽水、維持血容量。本組9例電解質紊亂患者,其中2例考慮SIADH,3例考慮CSWS,其余無法明確特定類型,均按上述原則根據血電解質情況個體化治療,均好轉,另外有3例伴低鉀,補鉀治療后好轉。
重癥顱腦損傷在治療過程中常存在多系統的并發(fā)癥,如電解質紊亂、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低血壓、消化道出血等,護理上加強預見性護理,包括詳細詢問病史、仔細查體,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和內環(huán)境,根據患者入院時的病情預估可能出現的并發(fā)癥,提前采取一系列護理干預,如體位、宣教、加強排痰等,降低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病死率。
[1] 張國霞,譚麗萍,徐蘇萍,等.預見性護理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1):1040-1041.
[2] 孟婷婷,張媛,江濤.預見性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流灌流凝血事件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17,23(2):330-332.
[3] 國偉.預見性護理在重型顱腦外傷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12):1889-1890.
[4] 譚國珠.預見性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急性期并發(fā)癥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9,30(11):1388-1389.
[5] 郭紅梅,胡桂利.預見性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并發(fā)癥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2,50(18):109-111.
[6] 王忠誠,張玉琪.王忠誠神經外科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76.
[7] 趙桂榮.探討顱腦損傷術后病人的預見性護理[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1,19(5):90-91.
[8] 孫永東,許建強.腦性鹽耗綜合征 18 例誤診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03,16(4):283.
俞蘇蘇(1986-),女,本科,護師.
2017-02-02
R473.6
B
1671-9875(2017)06-0648-02
10.3969/j.issn.1671-9875.2017.06.016
浙江省中醫(yī)藥管理局科技計劃項目,編號:2016ZQ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