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學院 趙丹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衡水學院 趙丹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由于社會對大學生寄托很高的期望,導致諸多特有問題的產生,如何避免或消除大學生的各種心理壓力,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為社會及高校需要共同關注的問題。
大學生;高校;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個體能夠適應發(fā)展著的環(huán)境,有完善的個性特征、認知、情緒反應以及意志行為處于積極狀態(tài),并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我,正確對待外界的影響,從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
心理健康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積極作用,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基本保障,對大學生的素質發(fā)展有積極的影響。
(1)自卑心理的產生。大學生往往對自己缺乏自信,不能正確看待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容易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yōu)點相比較,導致自卑心理;盲目攀比,有強烈的虛榮心,形成一種自卑與虛榮相互矛盾的心理。
(2)情緒易波動,遇事不冷靜。大學生大部分年齡集中在18~24歲,在心理上還處于不成熟的階段,主要表現為易怒、無理由地發(fā)脾氣,遇到事情不能冷靜處理,容易沖動做錯事情。
(3)有的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自負心態(tài)嚴重,為人處世以自我為中心,處處表現自己,經常抱怨別人。
(4)由于社會復雜背景因素和巨大就業(yè)壓力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心理調節(jié)能力差,易出現心理問題。
(5)大學生普遍受挫能力差,遇到挫折就非常悲觀,承受不住壓力,往往需要尋求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6)戀愛問題,大學生正處于情感發(fā)育期,有對戀愛的渴望,但是由于不能承受失戀的挫折,不能及時調整心態(tài),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甚至會誘發(fā)抑郁癥和自殺行為。
2.1 社會方面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受到社會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隨著我國經濟體制不斷改革,社會壓力逐漸增大,大學生會感到茫然無措;隨著網絡的發(fā)展,有的大學生會受到網絡信息的消極影響,使學生產生不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2.2 學校方面[3]
由于中國教育的特色,中小學的教育屬于應試教育,為了一味地追求升學率而忽略了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導致中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差、缺乏人際交往能力。進入大學后,學生多,管理老師少,老師不能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另外,大學里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增多,缺少了家長和老師的管教,一部分學生無所適從,不能合理利用課余時間,甚至誤入歧途。
2.3 家庭方面[4]
由于不同家庭的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方式不同,因而大學生的心理特征也有差異。如果家庭人際關系和諧,教育方式科學,學生就會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如果父母過分溺愛,學生則多會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心他人,甚至侵害他人利益。因此,只有父母處理好家庭問題,才能為大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提供良好的條件。
2.4 大學生自身
大學生處在人生成長時期,本身還不是很成熟,社會閱歷淺,人格發(fā)展還不完善,自我管理能力差,缺乏控制能力,情緒易波動,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因此,心理學家稱這一時期為“心理斷乳期”。
3.1 開展入學教育,使學生更快地適應新的環(huán)境
通過校級、院級以及班級的入學教育,讓學生更快地了解新的環(huán)境,縮短適應時間,更好、更快的投入新的生活、新的學習中。只依靠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是遠遠不能解決學生的問題的,讓每個老師參與到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中來,除了講授知識外,也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做到早發(fā)現、早解決。
3.2 提高校園文化建設機制
大學生在校承受學習壓力,還要面臨社會嚴峻的就業(yè)壓力,需要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來緩解壓力。學校要改善硬件設施,滿足學生開展豐富的校園活動的需求,但要注意加強管理,防止不健康的校園文化的傳播,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豐富的校園文化能滿足大學生校園生活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培養(yǎng)其積極向上的樂觀態(tài)度,愉悅身心,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
3.3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使學生了解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學習心理調節(jié)的方法,增強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學校和教師應重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地位,提高學分、保證學時,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完善課程體系,建立精品課程,更好地完成該課程的教學,避免形式主義的產生。要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主動分析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在課程的考核中,重視學生的收獲,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定期邀請專家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知識講座,對學生進行答疑解惑。
3.4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競賽
為了使學生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競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在學習中及時解決自身心理問題,并幫助有問題的同學疏解心理。
[1]孫竟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09).
[2]劉憲華.北京市高校學生心理素質狀況及開展心理素質教育工作的研究報告(節(jié)選)[R].2003.
[3]梁金霞,包金鈴.我國高校學生思政工作分析[N].中國教育報,2004.12.3(04).
[4]譚勇.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J].才智,2009(27).
趙丹,女,1985年出生,河北辛集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植物分子遺傳學與基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