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陳驥,王亞莉
(成都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成都 610500)
HBeAg陰性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與肝功能的關系
袁媛,陳驥,王亞莉
(成都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成都 610500)
目的 探討HBeAg陰性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與肝功能的相關性,以便為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的診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擇HBeAg陰性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61例(觀察組)和HBeAg陰性慢性乙肝無肝硬化患者70例(對照組);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測定兩組血清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白蛋白(A)及球蛋白(G)等肝功能指標;采用免疫比濁法、速率法分別測定血清透明質酸(HA)、單胺氧化酶(MAO)等肝纖維化指標。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患者血清HBV-DNA水平與肝功能及纖維化指標的關系。結果 觀察組血清HBV-DNA、AST/ALT、HA及MAO高于對照組,ALT 、A、A/G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血清HBV-DNA水平與AST/ALT、HA及MAO指標呈正相關(r分別為0.396、0.438、0.514,P均<0.05),與A/G呈負相關(r=-0.362,P<0.05)。結論 HBeAg陰性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病毒載量的升高可導致肝實質損傷、肝臟儲備功能下降及肝組織發(fā)生纖維化,HBV-DNA定量分析可指導乙肝合并腫硬化患者的臨床診治。
乙型肝炎;肝硬化;HBeAg陰性;HBV-DNA;肝臟功能
乙肝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檢測能夠反映患者乙肝病毒轉錄復制狀態(tài)[1]。以往有學者認為乙肝患者血清HBeAg陰轉及HBeAb陽轉說明乙肝患者肝炎已進入慢性期,乙肝病毒復制減弱,肝炎傳染性降低[2]。但是近年來有文獻指出,HBeAg陰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體內乙肝病毒仍具有感染復制的功能;特別是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定量處于較高水平,病毒復制可能會誘發(fā)患者出現肝臟組織纖維化、肝癌等疾病[3]。本文通過觀察HBeAg陰性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及其肝功能、肝纖維化指標的變化及其相關性,為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的診療提供參考。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HBeAg陰性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61例(觀察組),男35例、女26例,年齡(54.3±11.8)歲,BMI(25.1±2.2)kg/m2;有吸煙史38例、飲酒史42例、乙肝家族史22例。另選取HBeAg陰性慢性乙肝無肝硬化患者70例(對照組),男38例、女32例,年齡(52.7±9.5)歲,BMI(24.7±1.9)kg/m2;有吸煙史34例、飲酒史45例、乙肝家族史28例。兩組均符合《2014年全國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4]的慢性乙肝診斷標準,HBeAg檢測陰性;二者性別、年齡、BMI、吸煙史、飲酒史、乙肝家族史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以上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排除合并急性乙肝及其他肝臟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艾滋病以及入組前3個月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
1.2 檢測方法 抽取兩組清晨靜脈血5 mL,離心機(2 500 r/min)離心5 min,取其上層清液置于-20 ℃環(huán)境下冷凍保存。血清HBV-DNA水平采用實時免疫熒光PCR法進行檢測,血清HBeAg水平采用免疫熒光定量分析儀進行檢測,二者檢測值均取對數表示。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測定兩組血清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白蛋白(A)及球蛋白(G)等肝功能指標。采用免疫比濁法、速率法分別測定血清透明質酸(HA)、單胺氧化酶(MAO)水平。
2.1 兩組血清HBV-DNA、HBeAg水平 觀察組血清HBV-DNA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血清HBeAg水平無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HBV-DNA、HBeAg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肝功能、肝纖維化指標 觀察組血清AST/ALT、HA及MAO高于對照組,ALT 、A、A/G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2.3 血清HBV-DNA水平與肝功能、肝纖維化指標的相關性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HBV-DNA水平與AST/ALT、HA及MAO指標呈正相關(r分別為0.396、0.438、0.514,P均<0.05),與A/G呈負相關(r=-0.362,P<0.05)。見圖1。
表2 兩組肝功能、肝纖維化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圖1 血清HBV-DNA水平與AST/ALT、A/G、HA、MAO的相關分析散點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飲食習慣發(fā)生改變,乙肝發(fā)病率呈現逐年升高趨勢,其中有15%~20%的肝炎患者逐漸發(fā)展成為肝硬化[5],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有學者指出,HBeAg陰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檢測可為陽性,說明慢性乙肝患者體內乙肝病毒仍然處于復制狀態(tài)[6,7]。我們研究發(fā)現,HBeAg陰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無論是否合并肝硬化均存在一定量的HBV-DNA復制,且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DNA定量值明顯高于無肝硬化患者。與上述文獻結果一致。說明對HBeAg陰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進行HBeAg聯合HBV-DNA定量檢測十分必要,可反映患者慢性乙肝病情發(fā)展情況。
乙肝病毒長期處于增殖復制狀態(tài)易導致患者肝內纖維結蹄組織增生,細胞外基質發(fā)生沉積形成纖維化。隨著肝小葉結構的破壞,肝細胞再生結節(jié)的增多,最終可發(fā)展成為肝硬化,表現為肝功能受損及門靜脈高壓[8~10],導致患者死亡。我們研究結果顯示,與無肝硬化患者比較,HBeAg陰性的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AST/ALT上升,A/G下降,提示HBeAg陰性的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細胞損傷程度較重,肝臟儲備功能減退,患者多預后不良。血清HA、MAO是反映肝細胞發(fā)生纖維化指標。HA是構成人體細胞間質、眼玻璃體、關節(jié)滑液等結締組織的主要成分,乙肝患者肝臟發(fā)生實質損傷可導致肝細胞對HA的代謝發(fā)生障礙,加重肝臟組織發(fā)生纖維化[11,12]。MAO主要存在人體的線粒體中,促使機體膠原和彈性硬蛋白的產生,是診斷肝纖維化的敏感指標之一[13]。本研究發(fā)現,HBeAg陰性的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血清HA、MAO水平明顯高于乙肝無肝硬化患者,符合患者肝臟纖維化病情進展的診斷。Pearson相關性顯示,患者血清HBV-DNA定量與AST/ALT、HA、MAO呈正相關,與A/G呈現顯著負相關;提示HBeAg陰性的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病毒載量升高可加重肝實質損傷,導致肝臟儲備功能下降,是產生肝臟纖維化的重要因素。對HBeAg陰性的慢性乙肝合并肝硬化患者進行病毒載量檢測對指導臨床診治有重要意義。
[1] 喬輝.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儀與ELISA法檢測乙肝兩對半的臨床價值比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3(11):85-86.
[2] 沙廣群,王波,曹大吉.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關系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1):19-21.
[3] 陳慧君,趙土亮.拉米夫定聯合阿德福韋酯治療e抗原陰性的慢性乙型肝炎32例[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0,11(18):2536-2536.
[4] 郜玉峰,湯磊,潘高峰,等.IL-18在慢性HBV感染后不同轉歸患者肝臟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14,6(3):1-5.
[5] 周鈞,謝仿云.血清FIB-4在預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癌變中的意義[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5,12(21):3192-3193,3196.
[6] 黎莉,賀超奇,劉軍.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與HBeAg定量及ALT水平的相關性分析及臨床意義[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7):779-780,782.
[7] 葉遠青,羅文沈,黃華,等.乙型肝炎病毒preS1與乙肝兩對半和HBVDNA聯合檢測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5(17):146-148.
[8] 周德江,牟東,翁敏,等.慢性乙肝免疫清除期HBeAg、HBVDNA水平與活動度分級和纖維化分期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5):1221-1222.
[9] 劉洪波,單洪,秦麗莉,等.恩替卡韋聯合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慢性乙肝HBV-DNA陰轉患者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5,55(2):105-105.
[10] 劉慧.慢性乙型肝炎的干擾素治療[J].山東醫(yī)藥,2011,51(7):104-104.
[11] 胥松,顧行軍,楊國旗,等.慢性乙肝與肝硬化患者血清IL-2、IL-6、IL-10、ChE和HA變化臨床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5(15):1986-1988.
[12] 陸傳統,高國生.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肝臟病理與臨床特征研究[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11,25(3):214-216.
[13] 袁平宗,楊舸,汪永強,等.血清5′-NT、TBA及MAO聯合檢測在肝腫瘤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6,37(7):959-960.
10.3969/j.issn.1002-266X.2017.01.029
R575.1
B
1002-266X(2017)01-0081-03
2016-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