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雅
(華中師范大學 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 430079)
副詞“有點”與謂詞性結構組合的兩種句式分布差異及規(guī)律
鄧 雅
(華中師范大學 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 430079)
副詞“有點”與謂詞性結構的組合,可以形成兩種句式(用“X+Y”代表謂詞性結構):“X+‘有點’+Y”和“‘有點’+X+Y”。由于搭配不同的謂詞性結構,“有點”在句中所處的句法位置也會產生差異,對于主謂短語來說,能進入前一句式的結構類型多于后一句式;對于狀中短語來說,能進入兩種句式的結構類型相當;對于中補短語、動賓短語和兼語短語來說,能進入后一句式的結構類型多于前一句式。如果某些謂詞性結構能同時進入兩種句式,這時同一語料的出現頻率卻是前一句式多于后一句式,并且形成互相轉換的關系。
“有點”;謂詞性結構;分布差異;分布規(guī)律
學界對于“有點+謂詞性結構”*為行文簡便,對于“有點”的幾種變式“有一點兒、有點兒、有一點”等,本文將它們一律統(tǒng)一為“有點”。的搭配,已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由于副詞“有點”在組合中的位置不同導致該結構組合關系不同的問題,卻鮮有人關注。謂詞包括動詞和形容詞兩類,因此謂詞性結構通常也包括動詞性短語和形容詞性短語,可以在單句中整個充當謂語,如動賓短語、中補短語、狀中短語、兼語短語等。另考慮到主謂短語有時也可作為整體受副詞“有點”的修飾,在句中充當謂語,因此本文暫將主謂短語也歸入謂詞性結構中。并非所有的謂詞性結構都可與副詞“有點”組合,例如“我有點受不了”成立,而“*我有點受得了”不成立。在能與副詞“有點”組合的謂詞性結構中,由于“有點”的位置不同,同樣的句子成分有的能形成相對應的兩種句式,如“他有點心理不正?!迸c“他心理有點不正?!薄坝悬c讓人害怕”與“讓人有點害怕”均成立;而有的卻不能,如“他桌子有點亂”成立,“*他有點桌子亂”卻不成立,“在屋里有點熱”成立,“*有點在屋里熱”卻不成立。這不僅與副詞“有點”的語義特征有關,還與謂詞性結構整體的特點及各組成成分的性質有關。
因此,副詞“有點”與謂詞性結構到底如何組合?其組合方式是否千篇一律、始終不變?不同組合方式造成的不同句式有什么特點?它們之間有什么區(qū)別與聯(lián)系?這些問題還有待深入研究。本文針對這些問題,主要討論副詞“有點”與謂詞性結構組合所構成的兩種主要句式(我們用“X+Y”代表謂詞性結構,其中X和Y分別代表“有點”所搭配謂詞性結構的前后兩個成分),分別是:
A式:X+“有點”+Y(如“憋得有點難受”);
B式:“有點”+X+Y(如“有點憋得難受”)。*本文對短語的表述和必要時涉及的短語分類,除個別術語外,大部分來自邢福義先生的《漢語語法學》。
文章將通過對大量語言事實的分析,重點探討兩種句式的分布差異和規(guī)律。本文的例句,大部分來自CCL語料庫,少數未標明出處的例句或自擬,或來自BCC語料庫。
(一)“有點”與主謂短語
A.主語+“有點”+謂語
只要是用來對主語進行描述且謂語能受“有點”修飾的主謂結構都可采用該句式,因此,符合這一條件的主謂短語范圍很廣。
(1)今天天氣有點陰。
(2)我心情有點不好。
(3)你校服有點臟。
B.“有點”+主語+謂語
這里的主謂短語必須能在主謂謂語句中整體充當大謂語,且具有描述性質,能受“有點”的修飾,此時它幾乎已經具備形容詞性功能了。其中四字主謂短語居多,如“心情不好、底氣不足、精神不振、體力下降、額頭冒汗”等,也有三字或其他少數主謂短語,如“腦袋疼、牙疼”等,大多用來形容人體機能和狀況,“與人的生理、心理方面的感覺有關”。
(4)姐姐的話明顯有點底氣不足,大概自己也知道有點異想天開。
(5)可是雷克因為打滿的第一節(jié),在第二節(jié)的開始有點體力下降。
(6)韓愈握著韁繩的手有點發(fā)抖,另外三個人看得出來也有點腿肚子打顫。
有些主謂短語雖與身心感覺無關,但表示主體表現出某一方面的征兆或趨向。主謂之間的關系較緊密,它們是作為一個整體的特征陳述或說明句中大主語的。[1]
(7)一聽黎芬的名字,她有點條件反射,立刻緊張起來。
(轉引自張誼生《程度副詞修飾V和VP的考察》一文)
在“有點”與主謂短語組合時,只要與人體機能有關的主謂短語,均可在兩個句式間自由變換。如“有點神經不健全”與“神經有點不健全”“有點筋骨疼”與“筋骨有點疼”的說法都成立。
(二)“有點”與狀中短語
可以與“有點”組合的狀中結構中,包括介賓短語作狀語和副詞作狀語兩大類,由于“有點”本身也是副詞,它和副詞共現一起修飾謂語時,其位置與多個副詞同時修飾謂語的次序有關,此外還可疊加其他副詞一起使用,與本文研究的范圍不相一致,因此,這里我們僅就介賓短語作狀語的情況進行討論。
能夠進入該結構介詞短語中的介詞僅限于主要跟性質狀態(tài)發(fā)生聯(lián)系的涉形介詞*《漢語語法學》中對“涉形介詞”的定義:指在介合作用中涉及形容詞的介詞。[2],在與賓語參照物對比的同時凸顯性質狀態(tài),最典型的是介詞“與、和、跟”,這種與“有點”組合的情況A式和B式是對等的。
A.介賓短語+“有點”+謂語
(8)細心人可能會發(fā)現,今年的梨花跟往年有點不一樣。
(CCL·2001年某新聞報道)
(9)前途么,倒是個大問題,不過,我的看法,和你有點不同。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
B.“有點”+介賓短語+謂語
(10)但對嚴重犯規(guī)的隊員,則不像足球賽那樣出示黃牌警告或紅牌取消其比賽資格,而是判罰離場45秒鐘,這一條有點與手球和冰球相似。
(《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11)至于說為什么選擇香港來熱身,居內什說,他看中的是香港的潮濕氣候有點跟韓國類似。
(新華社2002年5月新聞報道)
特殊情況下,也有不明確表示比較的介賓短語,但其潛在意義中暗含了對比,例如:
(12)如果你長期與他相處,你會發(fā)現他與社會有點格格不入。
(《1994報刊精選》)
這里雖然句子表面意義上不直接表示比較,但可以看出“他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原因就在于“他”的某些特征不同于“社會要求的特征”,兩者之間存在偏差,導致了這種結果。
由介詞“和、與、跟”與賓語組成的介賓短語和“有點”的組合中,“有點”在語義上直接指向的成分常見“不同、相似、類似、不一樣”等,根據對CCL語料庫的檢索,我們對能同時進入兩種句式的成分使用頻率做了初步統(tǒng)計,匯總表格如下(選取介賓短語中的代表性介詞“和、與、跟”三個):
表1 由介詞不同形成的使用頻率差異統(tǒng)計表
表2 由謂語不同形成的使用頻率差異統(tǒng)計表
(三)“有點”與中補短語
對于中心語來說,補語有不同的類型。能夠與“有點”組合的中補短語情況如下:
A.中心語+“有點”+補語
1)結果補語
能進入該組合的結果補語只限于中心語和補語之間用“得”的情況。
(13)也許有人認為我扯得有點遠,那么,我舉一個極端的例子。
(網絡語料·博客)
(14)鋼絲繩繃得有點太緊了!
(《追憶似水年華》)
2)評判補語
對中心語行為性狀做出評議和判斷的評判補語能進入該組合。
(15)書記縣長作出的這個非常的決定,使得劉興杰和李培杰興奮得有點兒“受寵若驚”。
(《中國農民調查》)
(16)朱海鵬憨憨地一笑,“我高興得有點忘乎所以了。”
(柳建偉《突出重圍》)
(17)人走進去,好像是走進一幅“清明上河圖”里,美得有點兒不太真實!
(瓊瑤《水云間》)
B.“有點”+中心語+補語
1)結果補語
能進入該組合的結果補語可以是表示中心語行為性狀所導致的狀態(tài)的動詞或形容詞,也可以是中心語和補語之間添加“得”的短語形式。
(18)他第一次覺得自己好像有點做錯了。
(池莉《你是一條河》)
(19)癡劍客好久沒有說話,似乎有點憋得難受。
(BCC語料庫)
(20)我似乎有點扯得太遠,讓我們還是回到特羅布里恩德島上來。
(CCL,不明出處)
2)可能補語
這類短語中的補語大多是帶否定副詞“不”的否定式,即表性質或狀態(tài)的“V不C”形式,例如“有點受不了、有點劃不來、有點吃不消、有點摸不透、有點坐不住”等。
(21)有時也深感其苦,頭發(fā)一掉一大把,真有點受不了。
(1995年10月人民日報)
(22)京劇把式好,就是我有點聽不懂。
(1996年3月人民日報)
有時,也有肯定形式“V得C”與“有點”的搭配,通常句尾還添加“了”表示變化。
(23)我已經有點看得清楚了。
(高陽《紅頂商人胡雪巖》)
3)趨向補語
描述事物狀態(tài)或變化的趨向補語可以與“有點”搭配。
(24)湯富海站在那邊看看天色有點暗下來,朱暮堂手里的煝子發(fā)著火光。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
(25)晚上下班回家,孩子的感冒似乎又加重了,鼻子囊囊的,一個勁咳嗽;摸摸頭,燒也有點升上來。
(劉醒龍《一地雞毛》)
4)評判補語
(26)你簡直有點美得屁顛顛的。
(王朔)
(27)這馬屁是不是有點拍得太過分?
(CCL某報刊)
表3 由動詞不同形成的使用頻率差異統(tǒng)計表
(四)“有點”與兼語短語
兼語短語是謂詞性結構中較為特殊的一類,與我們所說的“X+Y”形式稍有不同。大多謂詞性結構都可分為“X”和“Y”兩大部分,比如動賓短語可分為“動語X”和“賓語Y”兩部分,而兼語短語,嚴格地說,應該分為三部分:“X+Y+P”,即兼語和兼語前后的兩個成分??紤]到兼語短語是通過動賓短語的延展而形成,因此我們且將其歸入與“有點”組合的討論范圍。兼語式中,只要用來形容人或事物性質與狀態(tài)的“使令”式兼語結構,都可以與“有點”組合,而且“有點”的組合位置可以在整個兼語式之前,也可以在兼語式中的兼語成分之后。
A.動詞+兼語+“有點”+P
只要是“使令式”中對“兼語”所表人或事物的性質狀態(tài)加以描述的、或者可以表述其行為動作發(fā)生變化的動詞或形容詞性成分,均可進入該結構,但此種組合方式不適用于表示原因的“愛恨式”,比如“恨”“討厭”等含有感情色彩的動詞作前面的謂語。
(28)王慶瑞不會滿足于這樣一個模棱兩可的回答,這種回答讓他有點郁悶。
(蘭曉龍《士兵突擊》)
(29)小王如此動情的反應,倒讓她有點看不起,但她內心又感動。
(李檣《孔雀》)
(30)他的嚴重的語氣和焦急的態(tài)度使女仆有點動搖。
(曾卓)
B.“有點”+動詞+兼語+P
兼語短語中,“有點”可以位于一些表示結果的“使令式”之前,兼語前的使令動詞多為“使、令、讓、叫”等,兼語后的成分P必須對事件造成的某種結果加以描述,或只能是性質形容詞或表心理狀態(tài)的動詞。
(31)我的建議看來有點使小王子反感。
(《小王子》)
(32)菲利普,你知道我是很喜歡你的。只是有時候你有點叫人受不了。
(《人性的枷鎖》)
(33)但是一個長了胡子的人還在上學,這有點讓人難接受。
(《童年》)
個別情況下,“有點”還可以用在表原因的“愛恨式”兼語短語之前,兼語后的成分P表示產生某種感情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有點”用于限制情感表達的程度并不是那么強烈。
(34)他幾乎有點恨自己不那么簡單;是的,簡單就必能直爽,而直爽一定就會快樂。
(《老舍短篇》)
(35)他有點討厭我不夠大度。
表4 由兼語前的動詞成分X不同形成的使用頻率差異統(tǒng)計表
表5 由兼語后的常見成分P不同形成的使用頻率差異統(tǒng)計表
(五)“有點”與動賓短語
A.動詞+“有點”+賓語
能夠進入該結構的動詞很少,只有表示主觀模糊判斷的斷事動詞“顯得”和表示人物心理活動的動詞“覺得”,“有點”語義直接指向后面的賓語。
(36)楊堅的臉色顯得有點蒼白虛弱,但是臉上仍然帶著微笑。
(古龍《英雄無淚》)
(37)虛竹點了點頭,但覺得有點不妥,一時未置可否。
(金庸《天龍八部》)
B.“有點”+動詞+賓語
能夠進入該結構的動詞數量也不多,除表示主觀模糊判斷的斷事動詞“顯得”外,還有表示人物心理活動的動詞“覺得、喜歡、討厭、害怕、羨慕、佩服”等,其中有些動詞我們兼語短語部分已經做過探討,如“喜歡、討厭”等;上述情況中的“有點”語義直接指向動詞本身。此外,還有個別動詞,與賓語組合可描述狀態(tài)和程度量,但要根據具體語言環(huán)境做出判斷,數量極少。
(38)她有點嫌棄他,有點覺得他配不起自己。
(張小嫻《月亮下的愛情藥》)
(39)只不過現如今有點顯得蒼老了……
(馮苓植《雪駒》)
(40)朱筱堂現在有點羨慕蘇沛霖,在村里沒有像地主那樣受人注意,可以到處跑來跑去。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
(41)說真的,我對他最初的認識與后來的印象有云泥之別,到最后我甚至都有點害怕和恨他了。
(麥家《風聲》)
(42)這玩笑您以后也甭老開了,都有點傳我們學校去了,這叫什么事呵。
(轉引自張誼生《程度副詞修飾V和VP的考察》一文)
動賓結構中,只有“顯得”和“覺得”可以同時進入A、B兩個句式,并隨意變換,其使用頻率分別統(tǒng)計如下:
表6 由動詞不同形成的使用頻率差異統(tǒng)計表
根據第一部分的分析,我們將能夠進入A、B兩種句式的成分用表格形式概括如下,個別成分由于具體釋例較多,我們只選取短語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分列入。
表7 “有點”與不同成分的組合差異統(tǒng)計表
總體上,能與“有點”組合的結構類型在B式多于A式,但根據第一部分的語料統(tǒng)計,能夠同時進入兩種句式的具體語料出現頻率卻是A式多于B式。
(一)Ⅰ類——A式多于B式的情況,我們把該情況下的短語歸入Ⅰ類
與主謂短語搭配時,“有點”作為副詞,通常用在主語后謂語前修飾謂語,充當整個句子的狀語,因此“有點”用在主謂之間的情況要遠遠多于用在主謂整體之前,除非該主謂短語用在主謂謂語句中,作為一個整體充當謂語,其中的小主謂短語對大主語進行描述,且小謂語對小主語進行描述,如下所示:
(二)Ⅱ類——A式與B式相當的情況,我們把該情況下的短語歸入Ⅱ類
與狀中短語搭配時,表示比較意義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大多都可同時進入兩個句式,且能相互轉換。
(三)Ⅲ類——A式少于B式的情況,我們把該情況下的短語歸入Ⅲ類
1.與中補短語搭配時,能同時進入兩個句式的只有表示性質狀態(tài)的結果補語和評判補語,這是因為它們的中心語和補語均可受副詞“有點”的修飾。而可能補語和趨向補語不能進入A式。
趨向補語不能進入A式,是因為趨向補語本就不能受“有點”的修飾。因此A式“有點”不能修飾被拆分后的趨向補語。
可能補語不能進入A式,主要有兩點原因。其一,B式中的很多可能補語多是表性質或狀態(tài)的“V不C”否定形式,如“受不了、拿不動、吃不消”等,這些形式已經成為人們經常使用的熟語,有些甚至已經接近于固定的詞或短語了,它們可以作為一個整體受副詞“有點”的修飾。但如果用在A式,這些熟語形式就要進行拆分,拆分之后顯然達不到原來的語義要求。其二,“有點”作為副詞,理應位于謂詞之前修飾謂語,但一旦“有點”進入A式,即使補語Y可以受“有點”的修飾,但這時前面的中心語X(動詞/形容詞)卻與副詞“有點”連用了,盡管“有點”用來修飾后面的Y,但這在句法上是不合語法規(guī)范的。
雖然能進入B式的中補短語結構類型多于A式,但對于能夠同時進入兩種句式的結果補語和評判補語來說,某一具體語料出現在A式的數量卻多于B式,這與A、B兩式語料數量的總規(guī)律是一致的。
2.與動賓短語搭配時,只限于表示主觀模糊判斷的斷事動詞“顯得”和表示人物心理活動的動詞“覺得”這兩個動詞,可同時進入兩個句式,其余表示心理感情色彩的詞語只能進入B式,不能進入A式,這是因為“有點”的語義指向不同。B式中“有點”大多修飾動詞,范圍較廣,而在A式中修飾后面的謂詞性賓語,可充當賓語的謂詞本就數量有限,因此“有點”用在A式中修飾賓語的的情況也少之甚少。
但對于可同時進入兩個句式的“覺得、顯得”而言,各句式的分布數量卻是不同的。僅使用這兩個詞的A式數量要遠遠多于B式。由于篇幅有限,關于與動賓短語的搭配問題,我們將在日后對兩種句式的句法分析中繼續(xù)深入探討。
3.與兼語短語搭配時,只有“使令式”可以同時進入兩個句式,“愛恨式”只能用于B式,不可用于A式。這是因為與“愛恨式”組合時,“有點”修飾的僅僅是“愛恨式”動詞本身,而非整個兼語短語,故“有點”只能在短語之前。
副詞“有點”與謂詞性結構組合的兩種句式:“X+‘有點’+Y”(A式)和“‘有點’+X+Y”(B式)是兩種形式和意義都很接近的句式,但同時也存在很多差異。從形式上來看,A式的結構層次為“X/+‘有點’+Y”,B式為“‘有點’/+X+Y”。由于“有點”所處的句法位置不同,兩種句式對其所搭配的謂詞性結構的準入限制也不同。
總體上,對于主謂結構來說,能進入前一句式的結構類型多于后一句式;對于狀中結構中的介詞短語來說,兩種句式一般能自由轉換;對于中補短語、動賓短語和兼語短語來說,能進入后一句式的結構類型多于前一句式。如果某些謂詞性結構能同時進入兩種句式,除極少數個例外,B式一般可以轉換為A式,但A式比B式更能凸顯性質狀態(tài)的程度,此時能進入兩式的語料數量是A式多于B式,并且可以形成互相轉換的關系,如果不能轉換,可能是由于“有點”在句中的語義指向范圍不同造成的。
本文的研究僅僅從宏觀層面對副詞“有點”與各謂詞性結構的組合差異及規(guī)律進行了較為概括的描寫,由于篇幅有限,關于造成這種差異和規(guī)律的原因,還需日后進行更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附:本文曾于“2016年廣東省研究生學術論壇——全國語言學研究生學術論壇”(廣東廣州,2016年10月)上宣讀,承蒙邵敬敏先生和方小燕老師提出寶貴意見,獲益良多,謹表謝忱。
[1] 張誼生.現代漢語副詞探索[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
[2] 邢福義.漢語語法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倪向陽)
Two Sentence Patterns Combined Adverb“yǒudiǎn”with Predicate Structures
DENG Ya
(Research Center for Language and Language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Two sentence patterns (“X+ ‘yǒudiǎn’+N”and “‘yǒudiǎn’+X+Y” ) occur when adverb “yǒudiǎn” is added to predicate structures. With different predicate structures, there are different syntactic positions where“yǒudiǎn” is in the sentences. For subject-predicate structures, the structure types in the former are more than in the latter. For adverbial-head structures, the structure types in the former are equal to those in the latter. For central-complement phrases and verb-object phrases and concurrent phrases, the structure types in the latter are more than in the former. If some predicate structures can simultaneously come into two sentence patterns, the frequencies of occurrence that the same corpus appear in the former are larger than in the latter and then relations that they can convert each other will be formed.
“yǒudiǎn; predicate structures; distribution differences;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2016-08-30;
2016-11-13
鄧 雅(1992— ),女,山西長治人,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碩士研究生。
H04
A
2095-4476(2017)01-006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