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麗 (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安徽新華學院思政教學部)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需高度重視的三大方面*
■蔡正麗 (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安徽新華學院思政教學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最終落腳點都在于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政治質素、理論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為此,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要重在鍛造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通過提高其工作的科學化水平為奠定大學生的人生黃金底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理想信念
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從近一年多的貫徹狀況還看,確實較好地改善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形勢,扭轉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某些領域內的不良苗頭。目前高校黨政管理、教育教學部門,特別是理論教育與宣傳部門需要進一步切實地貫徹該《意見》精神,繼續(xù)開創(chuàng)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新局面,激發(f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新活力,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新路徑。但無論是怎樣的新局面、何種的新活力、哪般的新路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最終落腳點都在于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政治質素、理論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為其人生的科學發(fā)展奠定黃金底色。為了實現(xiàn)整個任務,當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需要高度重視從以下三大方面著手提高其實效性。
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優(yōu)良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高等教育給予大學生安身立命的兩把“利劍”。專業(yè)知識教育提供給大學生的是謀生與職業(yè)的技能,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是教會他們?yōu)槿撕妥鍪碌臏蕜t,二者相輔相成。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他們堅定怎樣的理想信念不僅事關個人的前途命運,也關系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興衰成敗。17歲的馬克思誓要從事“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yè)”,12歲的周恩來志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無數(shù)偉人的事跡證明,越是具有正確而堅定思想信仰和政治信念的人,其取得的成就也就越大,對于推動歷史發(fā)展所起到的作用也就越顯著。
在當前多元的文化價值觀念和紛雜的各類社會不良現(xiàn)象的多重影響與沖擊下,“一些過去曾經(jīng)洗滌過的腐朽、落后、不健康的價值觀理念、生活方式和生活惡習重新泛濫。整個社會風氣和社會道德出現(xiàn)了令人擔憂的亂象?!笔艿缴鐣h(huán)境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容易陷入人生的迷惘、困惑和彷徨中,思想開始渙散、價值有所扭曲,倘若此時我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不能及時有效地跟進的話,大學生自身又不能很好地進行自我調適的話,那么,他們的人生之路可能就會越走越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需要積極塑造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努力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不斷拓展他們的知識廣度與深度,讓他們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品質的站得住、立著穩(wěn)、走得遠,能辨是非、知榮辱、明事理的社會公民和國家棟梁。要言之,大學生要贏得未來,在思想政治方面就必須要過硬,要認真學習黨的理論,真正信奉黨的理論,自覺地做一名光榮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毋庸置疑,高校是學術的殿堂,學術自由是保證學術思想相互碰撞、競相迸發(fā)的前提。但是脫離政治信仰和政治紀律的學術自由是不存在的,任何以“學術自由”為幌子而妄圖突破政治底線、法律底線、道德底線的思想與行為不僅違背了“大學精神”,也必將導致整個社會的思想混亂與行為錯亂,這是社會主義大學所絕對不能容忍和姑息的現(xiàn)象。
不言而喻,高校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前沿陣地。在我國,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目前隨著社會改革逐步進入“深水區(qū)”和“攻堅期”,各種利益主體不斷進行著思想的博弈,意識形態(tài)領域內也是思潮迭起,高校所處的思想文化環(huán)境愈加復雜,加強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愈加緊迫。當前放眼望去,不難發(fā)現(xiàn)多種理論觀念、思想觀念在高校的交流、交融、交鋒日趨頻繁,“眾聲喧嘩”的局面中難免有雜音、噪聲,一批諸如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等錯誤思潮甚至急于在高校“搶灘登陸”,妄圖影響青年知識分子和爭奪高校意識形態(tài)的話語權,對此,高校要積極主動、沉著冷靜應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意識形態(tài)陣地戰(zhàn)。守好主陣地、唱響主旋律、打贏主戰(zhàn)場、建強主力軍是時代賦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一項光榮使命。
“我們不知道有任何一種力量能夠強制處于健康清醒狀態(tài)的每個人接受某種思想”,這就說明了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決非是思想理論的簡單搬運和單純灌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其實是一項激活思想、點燃靈魂、觸動心靈、事關大是大非的大事業(yè),也是一項高難度、非常復雜、異常精深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者理應對此抱有敬畏之心、自豪之感、擔當意識。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在具體開展時要對大學生少一些冷面孔、多一些熱心腸,少一些繁瑣說教、多一些溫馨關懷,少一些抽象空洞的灌輸、多一些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思想滋養(yǎng)與實踐養(yǎng)成。在思想理論教育過程中,面對目前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內出現(xiàn)的由西方敵對勢力有意為之妄圖滲透分化的“顛覆之聲”、由深化改革中不可避免引發(fā)的對新的矛盾與問題的“不滿之聲”、由貪污腐敗等少數(shù)消極負面現(xiàn)象引發(fā)的“疑惑之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者必須要勇于積極迎接多方思想挑戰(zhàn),敢于主動發(fā)出正面正義之聲,善于運用多樣宣傳教育手段,通過自身的努力著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科學化水平,讓“正能量”、主流意識形態(tài)占據(jù)輿論的制高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一定要突出社會主義的性質,彰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力量。時代潮流浩浩蕩蕩,當今時代最大的政治問題仍然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間的較量與角逐。有人說,全球化才是時代的方向,其實不然,全球化只是為當今各種社會制度、體制的競爭提供了一個舞臺。中國發(fā)展離不開對世界優(yōu)秀文明成果的汲取,但對于我們來說,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前進,這才是時代的根本方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必須堅守和倡導的時代方向。任何抹黑社會主義的言論與行為都是在逆時代進步之潮流,違背時代發(fā)展方向,為此,引導大學生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才是在真正地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必須讓大學生明白國家利益至上,國家形象不容損毀。要教育大學生揚棄僅僅只考慮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小我”情結,激發(fā)他們愛國主義的“大我”情懷,引導大學生在不斷將“小我”情結與“大我”情懷合理地統(tǒng)一起來的過程中,深刻地認識到國家與個人是同命運、共呼吸的。目前任何歪曲、丑化、描黑中國之舉不是認知偏頗、情緒失控的非理性行為,就是包藏“禍心”的意識形態(tài)顛覆行動,對此,高校師生要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和高度的警惕,決不能做隔岸觀火的“旁觀者”,更不能不明事理或因個人得失以抱怨心態(tài)而摻和其中,為損國利、毀國容、喪國格的行徑幫腔壯勢。維護國家利益、珍惜國家形象,培育大學生一顆紅彤彤、熱騰騰、理性而堅貞的愛國心,把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滿腔熱情轉化為刻苦學習、努力工作、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已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
立足于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可靠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才是社會主義高校的正道,才是中國大學的正道。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需要注重塑造大學生健全的人格,打造他們的“陽光心態(tài)”,使其在成長的道路上滿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不斷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要讓文明的思想之光照亮大學生的心田,使其遠離低俗、庸俗和媚俗,有能力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駕馭自我,不迷失自我,“要讓思想之光照亮心田,使精神世界免于陷入低級趣味,抵擋住物欲的誘惑,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碑斍案咝K枷胝谓逃虒W要積極幫助大學生積聚人生的“正能量”,促使他們能客觀分析、正確辨識各類社會思潮和形形色色的價值觀念,自覺地運用正確的理論來武裝自己,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努力鍛煉自己的品格、磨練自己的意志、完善自己的心智,以充滿“正能量”的社會心態(tài)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恪守“此時、此地、此身”。說到底,高校要努力通過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為大學生奠定人生燦爛的“黃金底色”,通過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為大學生的前行聚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力量,這是高校須臾不可懈怠的重要職責。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還要特別注重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切實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進一步樹立與時俱進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理念,把網(wǎng)絡從教育的工具手段上升到教育的戰(zhàn)略舉措來定位,從一般運用上升到全局謀劃來對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要針對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實際,充分利用大學生常用的傳播媒介話語和大學生的流行話語來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大膽探索“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模式,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由平面向立體、由靜態(tài)向動態(tài)、由單一向多維轉變,不斷拓展新路徑、開拓新空間。遵循網(wǎng)絡傳播的特點和規(guī)律,提高網(wǎng)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實效性。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既堅持“面對面”又發(fā)展“鍵對鍵”,既堅持“線連線”又做到“心貼心”,使整個教育過程在及時的師生線上、線下的互動中準確把握輿論導向,積極回應理論熱點與難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科學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就要最大限度和卓有成效地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及時推送最優(yōu)質的理論資源、最前沿的理論成果,解決大學生思想上的困惑、理論上的疑惑、精神上的迷惑,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使其在保持理論上的清醒狀態(tài)下自覺擁有政治上的堅定信念,對國家、人民充滿感情,對未來充滿希望,對生活充滿信心,為其奠定人生的黃金底色。
[1]郭建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釋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G642
A
1008-2549(2017)03-0102-02
安徽省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精品資源共享課項目(批準號:2012gxk017);安徽省高校弘揚核心價值觀“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支撐高校思政課教學”名師工作室項目(批準號:Szzgjh1-1-2016-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