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胡適制訂了一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計劃,并物色了梁實秋等5個人擔任翻譯,計劃5至10年完成。梁實秋十分積極,擬定了實施計劃,得到胡適的首肯。由于種種原因,另外4個人先后退出了翻譯小組,只剩下梁實秋。
梁實秋覺得自己不能當“逃兵”,就廢寢忘食地工作。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他順利地完成了8部莎翁劇作的翻譯工作?!捌咂呤伦儭焙?,為了躲避日寇的通緝,他不得不逃離北京,在極其艱苦的環(huán)境下,繼續(xù)翻譯莎翁劇作。
抗戰(zhàn)勝利后,梁實秋回到北京,在北京師范大學任教。課余時間,他依然堅持莎翁劇作的翻譯工作。終于,到1967年,由梁實秋獨自翻譯的莎士比亞37部作品的中文譯本出齊,在國內(nèi)學術界引起了轟動。之后,他又用1年的時間譯完了莎翁的3部詩集。至此,《莎士比亞全集》40冊算是真正譯成了。
梁實秋的成功,得益于他肯吃苦鉆研的“釘子精神”。
(據(jù)《燕趙老年報》2014年9月12日,侯全生/文)
(適用話題:堅持、努力、勤奮、決心、毅力、成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