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芳
摘要:在以男性文人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文學中,女性始終處于男性中心文化的觀賞地位,但李清照卻以女性身份、橫空出世的姿態(tài)登上文壇,并在以男性文人為主的文學發(fā)展史上為女性作家爭得一片天地。她對女性詞的深化.是對女性文學的一大發(fā)展。她詩詞的一個很重要的審美價值就是她女性意識的覺醒。
關鍵詞:女性文學 李清照 女性詞 影響
人類文學史是由男女作家共同創(chuàng)造的,但由于中國社會長期處于封建意識形態(tài)的統(tǒng)治之下,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觀念使許多才華橫溢的女性被禁錮于深閨之中,身名不顯,中國文學史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男性文學史,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社會文化對女性的影響和男性是不同的,加之女性有其獨特的視角和情感表達方式,這造成了女性文學的獨特性。作為文學史上占有獨特地位的女性詞人,李清照打破了男性對文壇一統(tǒng)的局面。其詞中所傳達出的女性思想意識,在整個女性文學發(fā)展歷程上獨領風騷,即便是對當代獨立女性來說也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一、對女性詞思想內(nèi)涵的深化
首先,李清照用詞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以及理想受現(xiàn)實壓制的不滿。李清照被父親予以重望,并很早在士大夫圈子中文名頗著,卻被排斥在士大夫的功名事業(yè)之外,只能處身于狹窄的女性生活空間內(nèi),這對她的心靈造成壓力并使之有所感憤。如其《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這是中國詞學史上女性第一次對自身角色和命運的反思,表達出想像杰出的男子一樣參與社會政治生活的渴慕,以及理想破滅之后的“反動”,不僅傳達出作者所蘊含的充沛的生命力,同時表明了李清照不甘雌伏于男性腳下而過墨守成規(guī)的無意義生活的傲然個性。詞中作者以海上仙山為歸宿,說明了她即使被現(xiàn)實所困,也依然自視甚高,仙界才是自己這類富有才華人物的最終選擇??傊@首詞體現(xiàn)出了李清照傲岸、不屈服于現(xiàn)實的個性。
其次,李清照不僅將女性特有的情思融入詞作之中,還將國破家亡的亂離之苦、家國之恨一并打入詞中。靖康之變發(fā)生之后,李清照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夫死、金石文物散失、再嫁風波、晚年無依等一系列打擊,使她飽嘗了常人難以體驗的深沉痛楚。也正因為如此,李清照的晚年詞顯示出沉痛的情思,具有了動人心弦的高度藝術魅力,如她的《永遇樂》:“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拈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知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边@首作于她晚年時期的作品,曾經(jīng)引發(fā)了后來者難以自控的悲傷淚水。如經(jīng)歷了南宋覆滅慘痛經(jīng)歷的劉辰翁感嘆道:“余自乙亥上元誦李易安《永遇樂》,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聞此詞,輒不自堪?!边@種故國淪落、家庭破滅、愛人死別等多種可悲之痛釀而出的苦酒,確實會令人一飲即醉,感染力難以盡陳。此外,像她的《聲聲慢》《武陵春》等抒情名詞,都有或顯或隱的沉痛感慨,也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再次,李清照大膽地對愛情幸福的追求,較為大膽地表達了女性意識,表現(xiàn)了李清照對封建禮法和封建婦道的蔑視,反映了封建社會女性人格意識的覺醒。這種封建反叛的思想意識,她敢于以詞體表達出來,在當時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如其《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睂⑴蕴赜械那樗迹竽懚宦渌滋椎乇憩F(xiàn)出來,給人以美的享受。另外如《點絳唇》(蹴罷秋千)、《訴衷情》(夜來沈醉)、《醉花陰》(薄霧濃云)等也細膩地將少女、少婦的情感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李清照那升沉不定直至顛沛流離的一生中,各種具有代表性的體驗,尤其是其更具有女性化精神體驗特點的內(nèi)容,在她那些雖出格又通體流美的詞作里非常完美地體現(xiàn)出來。
二、對女性詞審美價值的提升
宋代市民審美文化開始興盛和繁榮起來,出現(xiàn)了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新聲,給女性生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這促使宋代有才華的女性開始反思、反省自己與男性地位的差距,并踐行女性話語權,逐漸開始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李清照通過描寫女性特有的生活經(jīng)歷和體驗來反映婦女問題,表達了爭取男女平等的要求,流露出了女性獨立意識的端倪。其以女性身份去行使女性話語權的行為,為我國歷史和女性文學史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
李清照創(chuàng)作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xiàn)代,都贏得了巨大的聲譽。李清照不僅填詞,還從理論上對詞的發(fā)展進行概括總結(jié),寫下了文學史上首篇系統(tǒng)的詞學理論著作《詞論》,開創(chuàng)了詞學理論的先河,為詞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对~論》顯示了李清照巾幗不讓須眉的抱負。在《詞論》中她大膽批評北宋時的晏殊、歐陽修、柳永等詞人,甚至大文豪蘇軾的詞也被她評為“句讀不葺之詩而”。由此可見,她在男性占據(jù)話語權的詞壇上,大膽地實踐著其不同凡響的女性主義思想,以自己的才華為基礎,表達了與眾不同的見解,為女性的自我覺醒和自覺發(fā)展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
因此,李清照在詞中用細膩的筆觸,刻畫出了全新的女性形象?!叭⑵奕缰?,匪媒不得”,“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從《詩經(jīng)》時代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成為婚姻的基本模式,這種傳統(tǒng)模式忽略了婚姻主體的情感意志。而李清照卻不安于被安排命運,她的《浣溪沙》:“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痹~人并沒有因受到封建禮教的束縛而羞言愛情所帶來的快樂,相反卻將愛情的喜悅和幸福大膽地行諸筆端。另外,在《點絳唇》里,朝氣勃勃、對愛情充滿向往的少女形象,與封建禮教規(guī)范下低眉順眼、三從四德的淑女大異其趣。這種對少女自由、自立、自強的細致描寫,體現(xiàn)了李清照女性思想的覺醒。
李清照還有與男子一樣的愛國情懷。柔弱女子李清照,在金兵入侵、南宋偏安、國將不國之時,激憤地寫下《夏日詠懷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毙貞选坝麑⒀獪I寄山河,去灑東山一壞土”的雄心大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極其濃郁,表現(xiàn)了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其不輸于男士的愛國情懷,在男權世界是非常引人矚目的。
三、李清照詞在女性文學史上的意義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杰出、最有才華的女性詞人。“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她一生經(jīng)歷頗多的坎坷,國破、家亡、財散、再嫁、離婚、無子嗣,這些苦難挫折不僅沒有打倒她,反而造就了她的文學成就。李清照流傳至今的所有創(chuàng)作不過七八十篇,但就是憑著這些作品,為她贏得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她以一個女性作家的獨特創(chuàng)作為中國文學史添上了不同凡響的一筆。
作為封建時代的優(yōu)秀女性,李清照潛意識中的“女性精神”覺醒了。她以女性細膩、敏感感觸和明確的自醒意識,從女性自我視角出發(fā),看待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中女性自身的命運,并力圖用女性“自己的”話語將它們表達出來。李清照詞作中自我形象的塑造,被賦予了女性意識覺醒的文化內(nèi)涵,因而具有了更廣泛的社會意義和更高的美學價值。它超越了傳統(tǒng)男性話語體系中女性只能作為世俗玩物和被觀賞者的命運,由表現(xiàn)被物化的對象轉(zhuǎn)化為表現(xiàn)血肉豐滿、內(nèi)心豐富、具有主體自尊的人。這是中國古代文學視閾中女性地位的重大轉(zhuǎn)變。李清照正是以女性文化精英的立場和女性特有的細膩與敏感,以心理情感中豐富的文化時空蘊含來抒寫女性的懷抱與情感,因而走向了人類精神家園的深處,獲得了當時及后代讀者廣泛的精神共鳴。
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再到風雨飄搖的上個世紀初期,在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之中,有著眾多的女性作家。如寫有《白頭吟》的卓文君、留下《團扇詩》的才女班婕妤、對《漢書》進行補充修訂的班昭、有“詠絮之才”的謝道韞,再如唐朝才壓群賢的上官婉兒和中唐時期的薛濤、李冶、魚玄機,以及宋、元、明、清時代出現(xiàn)的一批女性文人。但這些女性作者的創(chuàng)作止于傾訴哀怨、慨嘆命運,能像李清照一樣在文學史上產(chǎn)生影響并占一席之地的,可謂鳳毛麟角,少之又少。
“三綱五?!钡裙糯鷤惱碛^念深深禁錮著中國傳統(tǒng)女性,使她們從身體到精神都高度依附于男性而存在,以至于出現(xiàn)了“從一而終”“殉節(jié)”“好女不嫁二男”的節(jié)烈主義以及“女子無才便是德”“夫貴妻榮”“夫在從夫,夫死從子”等觀點,以及歷史學家所謂的“女性亡國論”等論調(diào),都是中國女性悲慘命運的真實寫照。誠如魯迅《狂人日記》所言:“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中國封建社會被人吃者有男有女,但是“仁義道德”不僅是男性被吃,還賦予了男性吃女性的權利!人類的解放既是物質(zhì)的解放也是精神的解放,既包括男性的解放更包含女性的解放,甚至一個社會解放程度一定意義上是以女性的解放程度為參照,所以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說“在每一個社會中,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p>
在中國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一直存在著“女權意識”和“女性文學”的思想資源,尤其是性別意識一直存在于歷代知識女性的創(chuàng)作之中,這在中國婦女文化史、社會史、思想史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國歷史上,女性寫作在不停地成長,“女性意識”也一直存在于女性創(chuàng)作之中。從《詩經(jīng)》時代的莊姜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前的秋瑾,從散落在文學史以及民間的文化資源中仍可以看到女性作者的歌吟與悲慘的申訴和勇敢的反叛的存在,在這些遠不如男性文人豐碩的文本里,可以體會到女性意識的萌芽。這種女性意識同當今女性評論者所說的女性意識不同,其表現(xiàn)大致有三:一是對愛情和婚姻自主的追求;二是對男女平等和生存權利的抗爭;三是與男兒一樣的愛國情懷。李清照在這幾方面尤為出色,她的詩歌不論在當時還是在現(xiàn)在都深深影響著廣大的女性作家群體們,其中不少詩詞語句還被大家所引用。
總之,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藝術成就最高、思想開拓最廣的女性作家。她以女性的身份,大膽地表達自己對政治的看法,將女性特有的情思與家國之恨融為一體,并真摯地表達出對愛情的向往與追求,生動真切地抒寫自我的情感世界。比之于“男子作閨音”的男性詞,她的詞作更為真切自然,并且打破了長期以來男性文人對于文壇的一統(tǒng)地位,在中國文學發(fā)展歷程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如清代文人李調(diào)元所言:“易安在宋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黃九之下?!薄安煌礁┮暯韼?,直欲壓倒須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