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靜,孫立強
(1安陽市中心血站,河南安陽455000;2安陽市人民醫(yī)院)
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聯(lián)合檢測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腎功能損害及預后的評估價值
胡曉靜1,孫立強2
(1安陽市中心血站,河南安陽455000;2安陽市人民醫(yī)院)
目的 探討血清視黃醇結合蛋白(RBP)和尿液α1微球蛋白(α1-MG)、微量白蛋白(mALB)聯(lián)合檢測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腎功能損害及預后的評估價值。方法 選取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116例(觀察組),體檢健康者70例(對照組),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及晨尿,采用膠乳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觀察組隨訪2年,109例病情緩解或無進展,7例發(fā)展為腎功能衰竭(GFR)。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單獨及聯(lián)合檢測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預后的診斷價值。結果 觀察組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隨訪發(fā)展為CRF患者入院時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水平均高于病情緩解或無進展者(P均<0.01)。RBP、α1-MG和mALB聯(lián)合檢測對評估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發(fā)展為GFR評估的ROC曲線下面積(AUC)為0.893、敏感性為86.3%、特異性為78.8%,均高于三項單獨檢測。結論 慢性腎小球腎炎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水平均升高,三者聯(lián)合檢測可用于評估患者預后。
慢性腎小球腎炎;視黃醇結合蛋白;α1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
慢性腎小球腎炎是由各種病原微生物感染通過免疫或非免疫途徑造成自身不恰當?shù)拿庖邞鸱磻?,引起雙側腎小球彌漫性或局部性炎性改變的一組疾病。慢性腎小球腎炎任何年齡段(以青中年為主)均可患病,男性多見,以水腫、尿蛋白、血尿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在腎功能損害早期無明顯癥狀,尿素氮、血肌酐等反映腎功能的指標亦無明顯變化;患者常于腎功能損傷嚴重時出現(xiàn)癥狀,此時已失去逆轉治療的機會,極易發(fā)展為慢性腎功能衰竭(CRF),預后較差[1]。本研究探討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血清視黃醇結合蛋白(RBP)和尿液α1微球蛋白(α1-MG)、微量白蛋白(mALB)聯(lián)合檢測對慢性腎小球腎炎腎功能損害及預后的評估價值。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09年2月~2016年2月安陽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116例(觀察組),男74例、女42例,年齡21~60(42.5±9.1)歲,病程3個月~5年;均具有食欲不振、倦怠、腰酸、乏力等癥狀。研究對象均符合2005年《實用內(nèi)科學》[2]關于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標準,排除心腦血管、糖尿病、高血壓、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其他可能引起腎損害的疾病。入院后均給予慢性腎小球腎炎常規(guī)治療,避免劇烈運動,限制飲食,預防感染、對癥支持等。隨訪2年,109例病情緩解或無進展,7例發(fā)展為CFR。另外選取同期體檢健康者70例作為對照組,男49例、女21例,年齡20~64(44.3±9.3)歲。兩組年齡、性別具有可比性。
1.2 血清RBP、尿液α1-MG和mALB水平 觀察組入院時、對照組體檢時采集清晨空腹(禁食10 h以上)肘靜脈血5 mL及晨尿10 mL。靜脈血標本以3 5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血清,采用膠乳免疫比濁法檢測RBP。晨尿標本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上清液,采用膠乳免疫比濁法檢測α1-MG和mALB。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均<0.05),隨訪發(fā)展為CRF患者入院時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水平均高于病情緩解或無進展者(P均<0.01)。見表1、2。
表1 兩組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觀察組不同預后者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水平比較
注:與病情緩解或無進展者比較,*P<0.05。
1.3 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單項及聯(lián)合檢測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預后的評估價值 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結果顯示,RBP、α1-MG和mALB聯(lián)合檢測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預后評估的ROC曲線下面積(AUC)為0.893、敏感性為86.3%、特異性為78.8%,均高于三項單獨檢測。見表3。
表3 RBP、α1-MG、mALB單項及聯(lián)合檢測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GFR的評估價值
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腎功能損害早期具有一定的隱匿性,易被忽視,患者在出現(xiàn)明顯臨床癥狀之前存在較長時間的無癥狀階段,當腎小球濾過功能持續(xù)下降時,病情遷延可發(fā)展為CRF[3]。目前臨床評價腎功能損害主要通過檢測腎小球濾過功能、腎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功能等,常用觀察指標如血清尿素、肌酐、尿酸,尿液β2-微球蛋白、mALB等[4]。但是,上述指標僅在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才出現(xiàn)明顯變化,且影響因素較多,不能準確反映腎臟損害及其程度,尤其是早期腎功能損害[4]。因此,篩選腎損害早期評估指標對治療和預防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的腎功能損害具有重要意義。
RBP是一種低分子量(21 kD)轉運視黃醇類物質的載體蛋白,主要由肝細胞的粗面內(nèi)質網(wǎng)合成,廣泛存在于血清和尿液中[6]。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絕大部分的RBP與甲狀腺結合蛋白結合,不易被腎小球濾出,僅有10%的RBP以游離形式經(jīng)腎小球濾出后被腎小管重吸收[7];當腎小管功能受損時其排泄量可明顯增加。當腎小球濾過功能下降時,可造成RBP在血液中蓄積,其水平明顯高于正常,故血清RBP水平檢測可準確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Mahmood等[8]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RBP水平升高能反映腎近曲小管的損害程度,是目前反映腎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敏感指標。α1-MG是一種由肝細胞和淋巴細胞產(chǎn)生的糖蛋白,又稱蛋白HC,其分子量小,廣泛存在于血液、尿液、唾液等人體的各種體液及淋巴細胞膜表面[9]。α1-MG易通過腎小球濾過膜,而濾過的絕大部分在腎小管被重吸收降解。當腎近端小管受損時,腎臟的重吸收功能障礙,使尿液中α1-MG排泄量急劇增加[10]。尿中α1-MG的排泄量不受尿液pH值變動、惡性腫瘤等腎外因素的影響,因而推測檢測其水平對腎功能損害早期診斷有一定意義。黃瓊蓮等[11]研究證實,尿α1-MG是腎小球濾過功能改變或近端腎小管功能輕微損害的敏感和特異的實驗室檢測指標,可彌補常規(guī)尿酶聯(lián)試紙和鏡檢易漏檢的不足。mALB是血清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質,是由各種實質細胞合成的一種中分子蛋白質,帶負電荷[12]。由于電荷選擇性屏障作用,正常情況下血液中的mALB不能通過腎小球濾過膜,尿液中的mALB含量甚微[13]。初彥梅[14]研究發(fā)現(xiàn),當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增強或腎小管對蛋白質的重吸收功能減弱時,尿液中mALB水平增加,其增加幅度與腎小球損傷程度呈正相關[15]。
隨著臨床檢驗技術的發(fā)展,對血清與尿液指標聯(lián)合檢測已逐步成為早期發(fā)現(xiàn)慢性腎病的重要手段[1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三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提示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腎損害可導致體液中RBP、α1-MG和mALB等內(nèi)源性物質發(fā)生變化,其水平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腎功能損害進行評估。本研究隨訪2年,發(fā)展為CRF患者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水平均高于病情緩解或未進展者,提示三者水平變化可反映患者預后。ROC曲線結果顯示,三者聯(lián)合檢測對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預后評估的AUC 、敏感性及特異性均高于三項單獨檢測,提示三者聯(lián)合檢測可更準確、更客觀地評估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血清RBP和尿液α1-MG、mALB水平升高,三者聯(lián)合檢測可用于評估患者預后。
[1] 汪心菊.尿轉鐵蛋白測定對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診斷價值[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5,31(1):103-104.
[2] 陳灝珠.實用內(nèi)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153-2157.
[3] 李軍民,馮陸,李衛(wèi).慢性腎小球腎炎早期腎功能損害診斷中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清蛋白檢測的臨床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5(9):1190-1191.
[4] 張淑貞,劉金平,穆云,等.慢性腎小球腎炎住院患者實驗室檢查項目調(diào)查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23):2607-2608.
[5] 楊志偉,如先古力·卡德,阿里同彩·次克.尿腎功聯(lián)合檢測對腎臟早期損害的診斷價值[J].醫(yī)藥前沿,2016,6(22):211-212.
[6] 陳峻,胡必成,王羽,等.血清RBP檢測在腎病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2,25(1):113-114.
[7] 吳翠翠,張雪琦,李君光,等.血清胱抑素C和視黃醇結合蛋白聯(lián)合檢測對慢性腎小球腎炎診斷價值的研究[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6(4):481-483.
[8] Mahmood K, Samo AH, Jairamani KL, et al. Serum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as an indicator of vitamin A status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night blindness[J]. Saudi Gastroenterol, 2008,14(1):7-11.
[9] 戴慧莉,錢家麒,嚴玉澄.低分子量尿蛋白在原發(fā)性腎小球腎炎中的作用[J].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23(53):423-426.
[10] 沈紅偉.α1-微球蛋白在腎病中的診斷價值和應用[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12):128-129.
[11] 黃瓊蓮,覃西,李浩,等.尿α1-MG檢測對腎損害早期診斷是應用價值[J].臨床誤診誤治,2014,27(7):87-89.
[12] 涂靜華,厲茜.尿微量白蛋白和胱抑素C檢測對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價值[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31):243.
[13] 周碧燕,鐘德斌,李友邕,等.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在慢性腎小球腎炎早期腎憤怒損害評估中的意義[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34):95-96.
[14] 初彥梅.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在慢性腎小球腎炎早期腎功能損害評估中的意義[J].家庭心理醫(yī)生,2015(2):13-14.
[15] 隋昌華,王露.腎功能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早期腎損害的診斷價值[J].醫(yī)學檢驗與臨床,2014,25(2):81-82.
[16] 劉紅,趙紅娟,邢淑清,等.尿液聯(lián)合檢測對腎損害性疾病的早期診斷價值及臨床應用[J].中國臨床實用醫(yī)學,2010,4(1):162-163.
10.3969/j.issn.1002-266X.2017.04.023
R692.3
B
1002-266X(2017)04-0069-03
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