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洛陽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保健中心產房 (河南 洛陽 471000)
2.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兒科 (河南 洛陽 471000)
高海紅1賀孝良2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初產婦新生兒護理知識知曉率中的應用研究
1.河南省洛陽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保健中心產房 (河南 洛陽 471000)
2.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兒科 (河南 洛陽 471000)
高海紅1賀孝良2
目的 探討品管圈活動在提高初產婦新生兒護理知識知曉率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5例,觀察組患者參加“提高初產婦新生兒護理知識知曉率”的主題活動,對照組患者不參加此活動,回顧性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兩組初產婦對新生兒護理知識的知曉率。結果 護理前,觀察組知曉率為42.00%,對照組知曉率為50.00%,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知曉率為76.00%,高于對照組的5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受試者護理能力進行對比,觀察組受試者護理能力優(yōu)良率為優(yōu)良率為98.18%,高于對照組的65.4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實行品管圈活動對提高初產婦新生兒護理知識知曉率有顯著效果,在臨床上取得良好療效,值得推廣運用。
品管圈活動;初產婦;新生兒;護理知識;知曉率
新生兒期是指從胎兒出生到滿28天的這段時間,在這段特殊時期內胎兒的各項身體器官都未成熟,免疫極為低下,容易出現感染,所以護理工作需要非常細心、認真。在國內,大部分初產婦缺乏新生兒護理知識,這對新生兒的成長也是一大威脅性。本次研究通過開展“提高初產婦新生兒護理知識知曉率”的主題活動,旨在提高初產婦對新生兒護理知識的知曉率,并取得良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選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yī)有關分娩的診斷標準[7];②患者及家屬知情后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字同意。共收入110例初產婦,年齡平均(35.47±5.38)歲。
1.2 分組方法隨機均勻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5例,年齡平均(36.13±5.74)歲;對照組55例,年齡平均(35.86±5.31)歲;兩組患者的入院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3 方法觀察組實行“提高初產婦新生兒護理知識知曉率”的主題活動,對照組不參加此活動,具體活動方法如下。
1.3.1 組品管圈:由本科室護士長組織科室護理人員進行報名,然后選出一名護理人員作為圈長,護士長作為輔導員。再統(tǒng)一圈內護理人員系統(tǒng)學習品管圈的相關知識及手法,最后組織圈內人員進行討論。先選定本次活動的主題,然后制定本次活動的實施計劃,再分析科室初產婦新生兒護理知識把握情況的狀況,再設定本次活動的目標,最后決定具體的實施對策。
1.3.2 實施過程:①加強針對性健康教育:活動進行前:對初產婦分發(fā)新生兒護理的資料,并對其進行講解?;顒舆M行后:新生兒的沐浴時間改到下午,通過新生兒沐浴的時候現場進行講解,護理人員盡量把各種護理操作的目的、方法、意義、注意事項講解到位。②加強相關護理知識的教育及相關技能培訓:可以通過辦學習班、研討會等形式進行新生兒護理知識的教育。③現狀調查分析:圈內護理人員制定相關新生兒護理知識調查問卷,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初產婦知曉率,并針對每位產婦進行知識補缺。④出院隨訪:在初產婦出院后,每周進行一次隨訪,解答其護理過程中的疑問,于產后28天后進行一次問卷調查。
1.4 療效評價①品管圈活動前后新生兒護理知識問卷調查:問卷總分100分,大于等于80分者為已知曉,小于80分為未知曉。②出院后隨訪調查問卷:上門隨訪評估初產婦對新生兒的護理能力,讓初產婦進行一次流程,并進行打分,總分100分,大于90分為優(yōu),60~90分為良好,小于60分為差。
1.5 統(tǒng)計學分析用SPSS16.0對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描述正態(tài)定量數據,并采用t檢驗進行推斷;采用率和構成比等相對數描述定性數據,并采用χ2檢驗進行統(tǒng)計推斷,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受試者護理前后對新生兒護理知識知曉率的比較情況觀察組護理前知曉率為42.00%,對照組護理前知曉率為50.00%;觀察組護理后知曉率為76.00%,對照組護理后知曉率為58.00%。護理前兩組受試者知曉率進行對比,對比無明顯差異,差異無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62,P>0.05);護理后兩組受試者知曉率進行對比,對比有明顯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664,P<0.05)。觀察組護理前與護理后進行對比,對比有明顯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947,P<0.05);對照組護理前與護理后進行對比,對比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640 ,P>0.05)。
2.2 兩組受試者新生兒護理能力的比較情況觀察組護理能力優(yōu)有33例(64.00%),良好21例(38.18%),差有1例(1.82%),優(yōu)良率為98.18%;對照組護理能力優(yōu)有13例(24.00%),良好23例(42.00%),差有19例(34.00%),優(yōu)良率為65.45%。兩組受試者護理能力進行對比,對比有明顯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7.243,P<0.05)。
新生兒從母親子宮分娩出來后,會有一個對外界的適應期,在這個時期,新生兒機體免疫力非常低下,對外界的調節(jié)能力還很差,容易出現感染,因此在對新生兒的護理過程中,我們需要格外細心、認真。對于從未進行過分娩的初產婦而言,在沒有進行專業(yè)培訓的情況下,大多數都對新生兒的護理知識存在嚴重缺乏,甚至對新生兒的生理知識存在一些錯誤的認識。常規(guī)新生兒護理只是在初產婦入院后,簡單向初產婦講解一些新生兒護理的注意事項,實施可行性較差,對提高初產婦新生兒護理能力作用很有限,嚴重影響新生兒的身體健康。
品管圈活動是于1962年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創(chuàng),主要是由相同或相近工作場所的人自發(fā)組成的小圈團體,一般人數為6個人左右?,F由于醫(yī)療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品管圈活動已被廣泛用于新型護理管理模式,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調動醫(yī)護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改變以往醫(yī)療模式的弊端,改善現有醫(yī)療護理質量。本次研究將品管圈活動運用于初產婦有明顯效果,本次結果顯示:觀察組(開展了品管圈活動)護理前與護理后新生兒護理知識知曉率明顯有差異性(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護理后進行對比,新生兒護理知識知曉率明顯有差異性(P<0.05)。由此可以看出,對初產婦進行以“提高初產婦新生兒護理知識知曉率”為主題的品管圈活動,是能夠明顯提高初產婦新生兒護理知識的知曉率的。
綜上所述,大多數初產婦第一次分娩沒有新生兒護理的經驗,對護理知識嚴重缺乏,對初產婦應用品管圈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初產婦的護理知識,幫助其提高護理實踐能力,還能提高科室醫(yī)護人員工作的積極性,進一步鞏固改進每個醫(yī)護人員護理能力,提高其護理質量。因此,實行品管圈活動對提高初產婦新生兒護理知識知曉率有顯著效果,在臨床上取得良好療效,值得臨床運用。
[1] 蘇娜,等.品管圈活動提高初產婦新生兒護理知識知曉率[J].護理學雜志,2014, 29(14):9-12.
[2] 趙青,等.微信公眾平臺在新生兒護理知識宣傳中的作用[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9):155-156.
[3] 劉蕓.品管圈知識在臨床護理中的運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5,12(21):260-261.
[4] 林蘭芬.品管圈活動在初產婦新生兒護理知識宣教中的應用[J]. 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 2016, 23(6):72-73.
[5] 陳月蘭.針對性護理培訓對提高初產婦對新生兒護理知識的效果分析[J].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6, 22(6):14-16.
[6] 田碧蘭.初產婦中健康教育與新生兒護理知識認知分析的應用[J]. 當代醫(yī)學, 2016,41(1):123-124.
[7] 周亞紅.新生兒護理基本知識[J].特別健康:下,2014,23(1):362-362.
[8] 胡福華.品管圈活動提高新生兒家長護理知識掌握率[J]. 醫(yī)藥前沿,2015, 5(28):32-521.
Application Study 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Improving Neonatal Nursing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for Primipara
GAO Hai-hong, HE Xiao-lia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Luoyang Women and Children Health Care Center, Luoyang 471000, Henan Province,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improving neonatal nursing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for primipara. Methods From Feb. 2014 to Feb. 2015, a total of 110 primiparas in our hospital were taken as the clinical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5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55 cases). Only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rticipated in the theme activity “improving neonatal nursing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for primipara”.The clinical dat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neonatal nursing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s for primipar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so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awareness rate was 42%, the control group awareness rate was 5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 i cant (P>0.05). After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awareness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76% vs 58%),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 i cant (P<0.05). The nursing ability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98.18% vs 65.4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 i cant (P<0.05). Conclusi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which has obvious effect on improving neonatal nursing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for primipara, can achieve good result in clinic. Thu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Primipara; Neonate; Nursing Knowledge; Awareness Rate
R715.8
A
10.3969/j.issn.1009-3257.2017.03.019
2017-05-23
高海紅,女,主管護師,學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婦產科
高海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