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聞
【本刊訊】香港《大公報》7月29日摘錄臺灣《聯(lián)合報》署名“立礎(chǔ)”的一篇文章(日期不詳),反映退役蔣軍人員的痛苦生活和苦悶心情。文章說:
烽火速年,心情迥異,自己雖未到葉落歸根的垂暮之秋,但總有鳥倦而知還的心情。
大陸上,老的家既不能回去,此地新的巢又難于建立,這里雖有佳木蔥蘢千萬株,可是繞樹三匝,竟沒有一枝是我能棲憩之地,有時自我解嘲為“夕陽枯樹老鴉”,在別人的枝頭搖曳。
十多年戎馬生涯,一旦解甲,非但沒有卸下?lián)拥拈e云野鶴心情,反而要跟生活打交道。為謀糊口之計,我首先擠進了臺北市。人人都知道,這都市是個藏污納穢的死水塘、蒼蠅蚊蚋的孕育地,可是大家又都帶著僥幸的希冀,撇下農(nóng)村工廠,涌向這個死水塘來,半閉著眼睛在渾水摸魚。
從前偶因假期,住到朋友家里,倒沒有感到什么,如今呢?不同了,失去了固定職業(yè)的憑借,總感到寄人籬下,終非長期久遠之計,處處有點礙手礙腳的,諸多不方便,終日游魂似的到處游蕩,面前像蒙上一層看不見的霧,推不動,拉不開,天天在茶樓書座內(nèi)打發(fā),在報紙職業(yè)廣告欄內(nèi)找安慰。最后,我像一個久攻敵人堅強陣地不下的疲憊老兵,帶著滿身創(chuàng)傷和不服輸?shù)男那?,頹然敗下陣來。……
(1962年8月8日《參考消息》)◆點評:孤影對斜陽,風漸涼,天涯淪落人彷徨,戰(zhàn)亂傷。
日本細菌戰(zhàn)戰(zhàn)犯親自書寫的利用中國人民進行細菌實驗的報告已被發(fā)現(xiàn),這是日本細菌戰(zhàn)屠殺中國人民的又一鐵的罪證。報告書是用日文寫成的,封面上用紅筆勾著“秘”字,題目是“自制斑疹傷寒疫苗的人體實驗”,全文有一萬五千多字,詳盡地敘述了日軍如何用活人實驗細菌效能的方法和實驗的成績。文中插有五十幅圖表。在這報告書上署名的有:北野政次、巖田茂、渡邊榮三人。
這份報告是北野政次在1939年1月11日親筆撰寫的。報告書的第三章(實驗材料及方法)第一項中說:“在臨江八道江獲得了十名‘志愿者’和三名‘死刑犯人’,得到了做人體實驗的機會。”在同章第二項中有這十三位無辜被害者的名字及其在受實驗時的情形。
日軍在慘無人道地用活人進行細菌實驗
在該報告的第四章(實驗成績)中寫道:“宗×耀(死刑犯人),男,七十四歲,三十年前自山東海陽縣來蒙江(即遼東省靖宇縣)務(wù)農(nóng),素健壯,未曾患重病、急性熱病,父母不詳?!苯又鴮懙溃霸谧⑸浜蟮诰湃找归g,頭微痛,疲倦,第十一日晚突發(fā)冷發(fā)熱,體溫上升,達華氏三十八點三——四十度,繼續(xù)兩天,第十四日后,體溫為三十九點三——四十度。第十六日解剖?!苯又终f,“在病程中,有腰痛、厭食、口渴、疲倦、關(guān)節(jié)痛等癥狀。于第十三日晚間,頭痛增劇,眩暈,此后言語不清,譫語,臉面的肌肉和舌都顫抖,不食,結(jié)膜充血,舌苔很厚,腹凹陷,脾腫大?!眲W邮謧冊诮馄首凇烈纳眢w后寫道:“脾腫約為健康人之三倍,膜緊,暗紅,切面多血,灰白紅色,軟,脾材及濾胞不清,成傳染病狀,其他器臟無顯著變化?!?/p>
這些“志愿者”和“死刑犯人”,除商人和工人各一名以外,其余都是在五年至三十年前由山東來到關(guān)外的農(nóng)民。而這些人的居住地點,都是當年東北抗日聯(lián)軍楊靖宇將軍所領(lǐng)導的第一路軍所活動的地區(qū)。
據(jù)現(xiàn)任中國醫(yī)科大學細菌系副教授景冠華說:當1942年年底他還在偽滿洲醫(yī)科大學實習的時候,曾親耳聽到曾經(jīng)當過北野助手的濱田豐博說過:用一般動物做斑疹傷寒實驗所需時間太長,目前因為軍方需要,已改用人做實驗。又據(jù)現(xiàn)任中國醫(yī)科大學防疫系主任孫錫璞教授說:偽滿洲醫(yī)科大學生理系日籍教授緒方曾說,有一個曾在第七三一部隊工作過的石川軍醫(yī),被派到七三一部隊以后,由于經(jīng)常目睹用活人做實驗的殘酷行為,被嚇得害了神經(jīng)病。后來,在他的父親多方奔走下,他才從這個罪惡集團里解脫出來。據(jù)他秘密地告訴當時醫(yī)學界的人士說:七三一部隊是用大批的活人做細菌實驗的,而這些活人大多是日軍作戰(zhàn)中獲得的俘虜或反抗日本的居民。由此可見,在這份報告中有名有姓的十三位被害者,只不過是無數(shù)犧牲者之中的極少數(shù)幾個而已。
(1952年3月4日《人民日報》)
◆點評:日本侵略者這等慘絕人寰、滅絕人性之事實,讓人震驚且不寒而栗。
近幾年來,有些地方亂辦藥廠,有的醫(yī)院亂制藥品,藥品質(zhì)量低劣,使用藥者受到坑害,這種情況值得嚴重注意。遼寧省醫(yī)藥公司的一位干部,患腸炎痢疾被送到鞍鋼鐵東醫(yī)院治療,該院就將自制的葡萄糖液注射到他身上,引起嚴重熱源反映,高燒到40度。幸好發(fā)現(xiàn)得早,及時搶救,才避免了一起人命事故。希望有關(guān)部門及早采取措施,制止亂制藥品的不良現(xiàn)象,確保人民生命的安全。
(1981年5月19日《人民日報》)
◆點評:這藥制得跟玩兒似的。
陸慧珠,是金山縣金衛(wèi)公社八二大隊團支部副書記,又是大隊的故事員。
去年四月,小陸從金衛(wèi)中學畢業(yè),到八二大隊插隊落戶。別看小陸在生人面前有點靦腆,真刀實槍起來可潑辣得很:“批林批孔”沖在前,貧下中農(nóng)喜歡她,黨支部也覺得這是一棵好苗子,就決定培養(yǎng)她當了大隊的故事員。黨的委托和斗爭的需要,使小陸深感肩上擔子的分量。她第一次講的故事是《批孔英雄柳下跖》。為了講好故事,她在出工的路上背,在燒飯時也背,有好幾次甚至把飯都燒焦了,她還不知道。由于勤學苦練,小陸終于能比較熟練地講好這個故事了。
去年“雙搶”的一天,小陸和社員們突擊割稻,夜里九點多鐘才休息??墒莿偯悦院厮盹L敲打著窗子,小陸突然驚醒。她想起白天和九隊生產(chǎn)隊長講好,晚上開夜工前去給社員們宣講儒法斗爭故事的事,就一骨碌爬起身,摸黑沿著彎彎曲曲的田埂,快步朝九隊跑去。九隊的社員都在拔秧,小陸潤潤嗓子就講開了。貧下中農(nóng)聽了高興地說:“慧珠這姑娘講的故事,聽得懂、記得牢,我們聽了受教育?!?/p>
(1975年2月13日《文匯報》)
◆點評:把宣傳工作落實到田間地頭,做得生動、接地氣、有成效!
(責任編輯:葉筱)
(郵箱:wind.01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