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翠萍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100038)
國外警察社會保障制度分析及啟示
江翠萍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100038)
警察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是公安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警察社會保障制度作為一種特殊職業(yè)群體的社會保障制度有利于保障警察的基本生活,抵御警察職業(yè)風險,是警察職業(yè)地位和職業(yè)價值的體現。本文對警察社會保障的特殊性進行了理論分析,比較分析了典型國家警察社會保障制度,總結國外警察社會保障的模式、特點以及改革發(fā)展的趨勢,并提出我國警察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建議:建立相對獨立的警察社會保障制度、警察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與社會保障大框架相適應、加強警察社會保障法制建設等。
國外警察;社會保障;制度模式;保障體制
在現代福利理論中,社會保障作為公民的一項基本福利權利,是每一個公民生存權利和尊嚴權利的保障?,F代社會通過社會保障這種再次分配方式,促進社會公平,減少社會矛盾和沖突。警察社會保障制度主要包括警察社會保險制度、福利、服務,其作為一種特殊職業(yè)群體的社會保障制度,發(fā)揮著保障警察基本生活,抵御警察職業(yè)風險,維護警察職業(yè)尊嚴的功能。從全世界范圍來看,絕大多數國家都建立了覆蓋警察群體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有的甚至建立了專門針對警察的社會保障制度。同時,伴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人口老齡化、政府公共管理體制改革、警察管理體制改革、社會保障理念變化等,不少國家對警察的社會保障制度也不斷進行改革,這些改革的經驗對我國警察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一般認為,由于警察職業(yè)的特殊性,警察除了和其他職業(yè)群體一樣享有基本的社會保障以外,還應該享有特殊的職業(yè)福利,這也應該在警察的社會保障制度中體現出來。國際上對警察提供社會保障的特殊待遇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警察身份的特殊性和社會地位;二是警察的職業(yè)需要;三是勞動力市場供求。
(一)警察身份的特殊性和社會地位
警察職業(yè)的特殊性,是很多國家給予警察特殊社會保障待遇最重要的原因。人力資源理論認為,警察作為政府公共部門的從業(yè)人員與其他私人部門的從業(yè)人員是不同的,警察的雇傭和勞動關系所依據的法律也不一樣,警察的雇傭規(guī)定一般依據相關的“警察法”或者“公務員法”,而其他私人部門的從業(yè)人員則依據“勞動法”。同時,相比其他私人部門,警察職業(yè)具有穩(wěn)定性,一旦進入警察這一職業(yè)中,基本就屬于“終身制”,只要不違反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就不存在失業(yè)的風險,而其他私人部門的從業(yè)人員的就業(yè)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在公共部門內部,警察承擔的工作也比其他公職人員更具有特殊性。警察承擔執(zhí)法、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秩序和穩(wěn)定的職責,工作強度大,重要程度高,需要給予一定的福利補償,以獎勵他們的工作。首先,警察在國家公共部門就業(yè),是維護國家法制、社會安全、執(zhí)行政府政策的政府代理人,因而警察和其他私人部門的工作人員必然不一樣。其次,警察的職業(yè)內容也給他們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警察必須嚴格按照規(guī)則行事,比如服從命令、保守國家秘密、具備奉獻精神等,具備特殊的組織特性。因此,作為警察應該享受終身就業(yè)和優(yōu)厚的養(yǎng)老、醫(yī)療、住房等待遇,以防止其行為不軌產生的政治影響。警察腐敗、瀆職、追逐私利等會影響政府的不穩(wěn)定,乃至社會的不穩(wěn)定,只有給予他們豐厚的待遇才能保持他們的職業(yè)操守,嚴格遵守職業(yè)道德,忠于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最后,警察是在一個嚴格的組織體系里面工作,等級分明,有專門的招錄標準,遵循具體的職業(yè)道德,流動性很小,因而對不同等級提供不同的待遇,以實現警察的內部差異。
(二)警察的職業(yè)需要
除了警察職業(yè)身份特殊性以外,給警察提供特殊的福利待遇也考慮到警察工作的現實需要。首先是警察的工作任務的需要。警察工作性質使他們面臨人身安全的風險,應保護本人和家庭成員的人身安全。以住房為例,警察的居住地應該有利于其執(zhí)法和保護本人及家庭成員的人身安全,并滿足執(zhí)行緊急任務的需要,警察因為工作的需要,其住房的選擇范圍受到了一定限制,因而需要政府對于他們的犧牲做出補償。比如,法國政府對于特殊職能部門的公職人員,如警察、法官、軍人等直接提供住房,其住房房源由政府投資、協調建房機構按比例預留,一般按5%預留。對于警察的住房,由政府以低于市場租金水平的房租出租,且只租不售。法國的公職人員住房并不按級別來確定享受權利,而是按照收入水平和家庭人口來核定住房需求,所以對剛入職的警察或者低層級的警察是很好的福利補償。其次是警察工作環(huán)境的需要。在一個國家中,無論是經濟發(fā)展水平高的地區(qū)還是經濟發(fā)展水平低的地區(qū),無論是自然環(huán)境適宜的地區(qū)還是惡劣的地區(qū),對警察的需要幾乎是一致的。要吸引年輕的人員進入警察行業(yè),或者吸引警察到環(huán)境惡劣的地區(qū)工作,在收入水平較低的情況下應該給與其特殊的福利待遇。最后是警察隊伍建設的需要。維護社會安全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警察,通常警察的平均工資水平較其他非公共部門就業(yè)人員的收入低,在平均收入較高的地區(qū),警察由于其收入水平低下難以滿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如果無法提高社會福利待遇,就會導致這些部門的招聘比較困難。
(三)勞動力市場供求
從勞動力的市場供求來看,對警察特殊的社會保障有利于增加警察職業(yè)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來從事這一職業(yè)。在勞動力市場上,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私人部門,都存在著人才的競爭,這種競爭是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的。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勞動力效率的提高,全社會勞動力待遇的提高必然會影響到政府部門,只有提高勞動力待遇才能吸引更優(yōu)秀的人才。警察是政府部門里有權干預或限制人身基本權利的專職人員,屬于專業(yè)技術性人才。這類人才至少受過高等或者專門的專業(yè)教育和培訓,具有一定專業(yè)知識,其培訓成本很高。同時,政府部門對于這類專職人員的就業(yè)連續(xù)性要求很高,希望其可以在很長時間內保持對該職業(yè)的忠誠。所以,從這一角度考慮,警察應該獲得不低于非公共部門的同等資歷的從業(yè)人員的平均收入和待遇水平,如果收入水平無法達到平均水平,就需對其他福利,例如養(yǎng)老、醫(yī)療、住房等方面給予補償。即使他們的收入達到了社會平均水平,特殊的福利待遇也會有助于他們更加熱愛本職工作。
但是,近年來警察應該享有特殊社會保障待遇的觀點也受到一些質疑,這些質疑主要與政府公共管理、警察違法現象、社會保障改革等相關。一方面,在現代社會里,公共政府部門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多,公共部門就業(yè)人數不斷增加,公共部門的支出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水平,再由政府來維持警察的特殊社會保障待遇,會增加政府財政負擔。另一方面,警察違法、腐敗的事件時有發(fā)生,也使得人們對這一群體高尚的職業(yè)道德提出質疑。另外,從管理上看,政府部門與其他私人部門的差異逐漸縮小,且不少人認為國家公共機構工作效率低下,對警察是否應該享有特殊待遇也提出質疑。
(一)國外社會保障制度模式
警察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整體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的組成部分,從各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來看,一般將社會保障的制度模式分為以下幾種。
1.福利國家模式
這一模式起源于英國,也稱“貝弗里奇”模式。1942年發(fā)表的《貝弗里奇報告》不僅主張為英國民眾提供一種最低生活保障,并提倡對社會保障進行同一繳費、津貼標準,統(tǒng)一管理等原則。根據這一報告,1946年,英國政府籌建社會保險部,頒布國民保險法,使全體英國公民在養(yǎng)老保險等各方面,無論貧富,均享有“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面的、高福利的保障。之后,北歐各國(丹麥、挪威、芬蘭、瑞典)紛紛效仿,建立了這種高福利的社會保障模式。20世紀60年代以后,英國開始對這種社會保障制度進行改革,到20世紀末確立的多支柱模式幾乎摒棄了這種福利國家模式。北歐各國雖然也在此期間進行了小范圍的調整,但這種全覆蓋、高福利的理念和模式一直沿用至今,并成為福利國家的典范。這種社會保障模式的特點主要是高福利、高稅收、高度平均化,國家在社會保障中承擔最主要的責任,實行統(tǒng)一標準,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是制度的受益者,但是這種社會保障制度也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比如不利于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社會保障支出財政負擔過重等。90年代以后,北歐國家紛紛對社會保障制度進行改革,改革的主要方向包括降低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提高雇主繳費率和個人繳費率,改革稅制,將社會保障待遇與個人繳費貢獻掛鉤等。
2.社會保險模式
這是現階段大多數國家主要采取的社會保障制度模式。社會保險模式強調風險共但,社會保障不再只是國家的責任,雇主、個人也應該承擔相應責任。根據國家、雇主、個人承擔的責任大小,社會保險模式又分為“俾斯麥”模式和強制儲蓄模式?!百滤果湣蹦J街饕缘聡纳鐣U现贫葹榈浞?,美國、法國、日本等國也深受其影響。德國是最早建立社會保險制度的國家,由俾斯麥政府在19世紀末建立。這種社會模式的主要特點是針對不同的職業(yè)實行不同的社會保障制度,國家雖然在養(yǎng)老保障制度中承擔主要的職責,但財政支出水平相對較低,雇主繳費比例提高,在社會保障的待遇上也實行差別化,如法國對公共部門和私有部門進行了區(qū)分。在此基礎上,不少國家發(fā)展出了針對不同職業(yè)的職業(yè)保障模式,強調雇主和個人的責任,政府財政只是給予一定的補助,社會保障的待遇水平取決于個人和雇主的繳費或繳稅水平。強制儲蓄模式主要以新加坡、智利等為主,即政府強制社會成員參加社會保險計劃,養(yǎng)老保障資金采取完全積累制的模式。新加坡從1955年開始實行中央公積金制度,要求員工繳費工資的10%,雇主和雇員各出5%,1968年上升到13%,1984年達到50%,目前是40%,其中雇主繳納17%,雇員繳納23%,并以此建立個人賬戶。
3.國家保障模式
這是實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國家采取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起源于前蘇聯,前東歐國家、朝鮮、蒙古以及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前都實行這種制度。國家保障型和福利國家的“貝弗里奇”模式相近,但更注重公平,有強烈的平均主義傾向。社會保障是國家和國有企業(yè)承擔的責任,個人不用繳納任何費用。
(二)國外警察社會保障制度比較分析
從職業(yè)分類來看,大多數國家都將警察歸為公職人員,服務于國家公共部門,是社會公共服務的主體,其職業(yè)性質具有公共性,但相比其他的公職人員,警察承擔著維持社會治安、打擊犯罪等社會職責,其職業(yè)風險性高于其他公職人員。雖然各國警察的社會保障制度與整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和模式相關,但是從警察社會保障制度安排與其他職業(yè)群體的社會保障制度安排的關系來看,警察社會保障制度又有一定的區(qū)別(見表1)。警察社會保障制度主要由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構成,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核心,由于在社會福利方面,發(fā)達國家的整體社會公共服務水平較高,警察受惠其中,和其他群體的差距不是特別明顯,社會保障制度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社會保險制度的安排上。
1.完全獨立型
警察的社會保障作為一個單獨的職業(yè)保障體系,不但與其他私人部門成員的社會保障相區(qū)分,也和公共部門的其他公職人員相區(qū)分,以體現其職業(yè)的特殊性。這種完全獨立型的警察社會保障制度突出了警察職業(yè)的特殊性,并且按照職位等級差別對待,具有一定的優(yōu)待性質,其主要特點是國家保障、福利待遇高,但是這種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較窄,且對勞動力市場適應性較小。目前采用這種保障方式的國家主要是俄羅斯?!抖砹_斯聯邦警察法》明確規(guī)定警察在養(yǎng)老、醫(yī)療、住房、交通、休假等方面的社會保障權利,比如俄羅斯對警察實行免費醫(yī)療保險制度,俄羅斯的警察法第28條規(guī)定,俄羅斯聯邦內務部各醫(yī)療機構應給民警及其家屬(配偶、18歲以下子女和由民警供養(yǎng)的人)免費提供各種醫(yī)療救助。在民警的工作地、居住地或其他所處地沒有俄羅斯聯邦內務部醫(yī)療機構的情況下,則由其他醫(yī)療機構無條件和免費給其提供醫(yī)療救助,而一切費用從撥給民警機關各部門的經費中支出。民警因公致殘或健康受到其他損害時,不但可以免費享受各種醫(yī)療服務,還可以領取超過根據規(guī)定的撫恤金總額的補償金。同時,俄羅斯對警察的子女在教育等方面也有相關的優(yōu)待規(guī)定,比如俄羅斯的警察及其家屬(配偶、18歲以下子女和由警察供養(yǎng)的人)免費享有各種醫(yī)療救助,警察子女的入托享有50%的優(yōu)惠等[1]。
2.混合型
這是目前大多數國家主要采取的模式。警察作為公職人員,享有和其他公職人員統(tǒng)一的社會保障待遇,以和其他私人部門的社會保障制度相互區(qū)別。英國、美國、日本、德國、韓國、法國等都有專門針對公職人員的社會保障安排,如英國的警察養(yǎng)老金制度、美國的聯邦雇員退休制度、日本的警察養(yǎng)老/醫(yī)療共濟制度、德國的《聯邦官員供養(yǎng)法》等。這種存在專門的公職人員社會保障制度安排模式下的警察社會保障制度也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警察和其他公務員群體的社會保障待遇一致,不體現警察在公職人員中的特殊性,如法國、德國、韓國等;一種是對警察群體作出特別規(guī)定,將警察和其他公職人員區(qū)分開來,如英國、日本等。以養(yǎng)老保障制度為例,英國警察除了強制參加基本國民養(yǎng)老保險(和其他職業(yè)群體一致),還必須參加警察職業(yè)養(yǎng)老金計劃,英國分別在1987年、2006年和2015年頒布了警察養(yǎng)老金計劃[2]。英國警察職業(yè)養(yǎng)老金計劃在繳費、待遇、退休年齡等規(guī)定上都和其他的群體不一樣。比如英國警察2006年養(yǎng)老金計劃,在繳費上,警察個人的繳費為9.5%,政府繳費24.2%;在待遇上,警察領取養(yǎng)老金的最低年份為55歲(工作滿30年就可以領取),英國警察的平均領取養(yǎng)老金年齡為48.5歲,如果愿意減少退休金,也可以一次性領取退休金。相比其他的公職人員,由于警察的領取養(yǎng)老金年份較低(其他公職人員的領取年份為男性65歲,女性62歲),所以繳費比例略高于其他公職人員。警察養(yǎng)老金的替代率為23%,高于其他公職人員而低于軍隊(普通公務員養(yǎng)老金替代率平均為17%,軍人的養(yǎng)老金平均替代率為32%)。[3]日本警察除了享受國民年金之外,還有專門的地方公務員共濟組合年金。共濟組合年金繳費由警察個人和政府繳費組成,總繳費率為15.2%,其中個人和政府各負擔一半,即7.6%,同時政府還承擔共濟組合年金的管理費用。獲得警察共濟組合年金的領取資格需要加入至少25年,退職共濟年金的發(fā)放年齡原則上為65周歲,但從60周歲開始可以以“特別年金”的形式提前發(fā)放。[4]
3.完全統(tǒng)一型
完全統(tǒng)一型是將警察的社會保障制度完全融入到統(tǒng)一的社會保障制度安排中,并不體現警察的職業(yè)特殊性,消除警察和其他群體之間的職業(yè)差別,比如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警察和其他職業(yè)群體一樣都強制性參加中央公積金制度,在繳費、待遇領取方面由中央公積金局統(tǒng)一管理。新加坡在1953年頒布了《中央公積金法》,在此之前,新加坡的警察和其他公務員已經享有國家社會保障,從1972年起,警察也加入到中央公積金制度中,其社會保障的費用繳納、待遇領取等都由中央公積金局統(tǒng)一管理。雖然從整體的社會保障制度上,警察已經和其他職業(yè)群體沒有差別,但是為進一步保障警察的權益,新加坡專門設立了警察基金,其作用之一就是支付警察無法由政府負擔的福利或者退休津貼。(見表1)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對警察的社會保障制度進行類別區(qū)分,但是在現實的制度安排上,社會保障制度是一套十分復雜的體系,包含養(yǎng)老、醫(yī)療、住房、工傷等多方面的內容,每一項具體的社會保障制度設計都包含各種制度組合形式。在警察社會保障制度安排上,從不同層次既可以體現其統(tǒng)一性,也可以體現其融合性。比如日本,在基本的社會保障制度上,警察和全體國民一起參與統(tǒng)一的國民年金制度和國民健康保險,同時又有專門針對的警察共濟養(yǎng)老保險和共濟健康保險,以體現其職業(yè)的特殊性。從現階段各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來看,既要保證公平,也要體現職業(yè)特點,制度多元化、多層次已經成為當今國際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特點,這也是警察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趨勢和方向。
表1 三種警察社會保障制度模式的特點
(一)警察社會保障制度與薪酬制度相銜接,共同體現警察的職業(yè)特殊性
警察的社會保障作為警察待遇的一部分,是警察工資收入的重要補充。警察社會保障待遇既和國家整體的社會保障制度相關,也和警察的薪酬制度相關。一般地,完全獨立型的警察社會保障制度保障程度高,福利待遇好,但是警察的平均工資提升幅度較小,且受職位級別影響較大。市場統(tǒng)一型的警察社會保障制度雖然個人責任加強,但是警察的平均工資相對較高,且工資提升空間較大。不同的警察社會保障模式各有優(yōu)勢,但從制度設計、待遇來看,都考慮了警察的職業(yè)風險,給予警察一定的優(yōu)待,體現了警察職業(yè)的特殊性,保障了警察的權益。
(二)警察社會保障制度和警察的管理體制密切相關
在警察內部也存在不同的社會保障體制,這主要與警察的管理體制有關。警察的管理體制主要有集權式和分權式之分。采用集權式警察管理體制的國家一般在警察內部傾向于采取統(tǒng)一的社會保障制度,比如法國、韓國等;采用分權式警察管理體制的國家有的采用統(tǒng)一的社會保障制度,比如德國,但也有的采用不同的社會保障制度,比如美國和日本。以美國為例,美國的警察分為聯邦警察和州警察,聯邦警察采取統(tǒng)一的社會保障制度,而各州警察的社會保障制度則由各州政府自行決定,因而美國警察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多樣化的。
(三)警察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中市場化的因素不斷增強
在國際社會保障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國對警察的社會保障制度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總體來看,在改革的過程中,國家保障型的警察社會保障模式逐漸轉向社會保險型,在面對職業(yè)風險和社會風險時,不但強調政府的責任,也開始強調個人的責任。不少國家的警察社會保險制度都采用基本社會保險、職業(yè)社會保險、商業(yè)保險相結合的方式,保險費率也采用政府和個人共擔的方式。這種多樣化、多層次的保障方式靈活性較強,有利于減輕財政負擔,政府公眾壓力較小,同時也有利于警察職業(yè)的人才流動。
(四)警察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更加注重公平和效率的結合
公平和效率是現代社會保障制度主要的價值理念,也是警察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標。從各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發(fā)展來看,警察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的時間均早于其他私人部門,且待遇也相對較高,警察和其他私人部門就業(yè)人員的社會保障制度差別明顯,比如英國、日本、法國等。但是,從改革的過程來看,這些國家的警察社會保障制度和其他私人部門的社會保障制度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融合,在基本的社會保障待遇上,控制職業(yè)差別,注重公平,同時,注重職業(yè)保障制度的發(fā)展,體現效率。
隨著我國社會保障改革和公安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警察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2015年2月1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相關改革方案,提出要根據人民警察的性質特點,建立有別于其他公務員的人民警察管理制度和保障機制,貫徹落實人民警察生活待遇“高于地方、略低于軍隊”的原則,建立符合人民警察職業(yè)特點的工資待遇保障體系?;诖耍Y合國外警察社會保障制度經驗,對我國警察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建立相對獨立的警察社會保障體制
我國警察執(zhí)行的是公務員社會保障待遇。但是,相對于其他公務員群體,我國警察的工作壓力大,職業(yè)風險高,警察的職業(yè)特點使他們的生命安全經常受到威脅。警察所承擔的工作職責和職業(yè)風險與他們目前享受的福利待遇并不一致,繁重的勞動和福利保障待遇低下的矛盾成為當前很多警察職業(yè)怠倦的重要原因[5]。另一方面,警察的社會保障待遇和職位級別密切相關,受警察人事制度的限制,我國大量的基層警察工作量很大,但工資和社會保障待遇卻相對較低,難以體現其職業(yè)價值。因此,建議將警察的社會保障制度和公務員社會保障制度相分離,建立相對獨立的警察社會保障體系,給予較高的社會保障待遇,以體現警察的職業(yè)地位,補償他們的職業(yè)風險。同時,增加警察家庭保障的內容,對警察的家屬在養(yǎng)老、醫(yī)療、子女教育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yōu)待,補償他們因工作原因導致的家庭照顧減少,維護警察家庭的穩(wěn)定。
(二)警察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要與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大框架相協調
從對公務員事業(yè)單位人員進行的養(yǎng)老、醫(yī)療、工傷等改革來看,公務員事業(yè)單位人員的社會保險制度正在逐步和企事業(yè)單位相統(tǒng)一,這種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社會保障相融合的模式也是國際社會保障發(fā)展的趨勢。因而,我國警察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建立有別于其他公務員的人民警察管理制度和保障機制也應該符合整體社會保障發(fā)展的趨勢,在警察基本的社會保障制度上與其他職業(yè)群體的社會保障相銜接和統(tǒng)一。以養(yǎng)老保險為例,2015年初,國務院發(fā)布了《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警察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已經和企業(yè)進行了并軌,繳費和待遇計發(fā)和企業(yè)職工一致,同時建立職業(yè)年金制度。這種制度設計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平和效率,在警察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上,應該保持現有社會保障制度框架不變,但在具體的制度設計上,比如在警察職業(yè)年金的繳費上、待遇支取、退休年齡等方面給予優(yōu)待,以體現職業(yè)差別,保證制度效率。
(三)加強警察社會保障法制建設
警察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必須要以健全的法制作為保障。從國外警察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經驗來看,不斷完善法律法規(guī)是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少國家在相關的警察法里就對警察的社會保障作出了十分明確的規(guī)定。我國在《公務員法》《警察法》《勞動法》《社會保險法》中雖然有對警察社會保障待遇的相關規(guī)定,但是這些規(guī)定非常泛化和零散,難以作為警察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法律參照和依據。因而,在改革警察社會保障制度時,應該加強警察社會保障制度立法的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警察社會保障制度和相關的法律,在警察社會保障的內容、社會保障管理、社會保障服務、社會保障基金等方面作出具體明確的規(guī)定。
[1]劉伯祥.外國警察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724-725.
[2]Police pension schemes[EB/OL].GOV.UK.2015-09-03.https:// www.gov.uk/government/collections/police-pension-schemes# guidance-on-the-2015-scheme.
[3]鄭春榮.英國社會保障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35.
[4]宋健民.日本社會保障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57.
[5]皮華英.警察職業(yè)倦怠的現狀、原因與對策[J].北京警察學院學報,2008(4):66-69.
【責任編校:邊草】
Analysis and Enlightenment of Foreign Polic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hines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Beijing 100038,China)
The reform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the pol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ublic security reform.As a kind ofsocialsecuritysystemsforspecialoccupationalgroups,thesocialsecuritysystemforthepoliceisconductivetoguarantee the police’s basic life and resist the professional risk of the police,which reflects the professional status and value.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takesatheoreticalanalysisforits particularity,makesacomparativeanalysisforit in severaltypicalcountries,sums up the mode and feature of foreign systems and the trend of reform development.The author also presents suggestions for the reform of it,including establishing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system,letting the reform of it be suited to the broad framework of social security,strengthening the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of police social security.
Foreign Police;Social Security;System Model;Security System
D631
A
1673―2391(2017)01―0049―06
2016-02-16
江翠萍(1985—),女,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學、社會保障。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15年度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項目“國外警察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和發(fā)展研究”(2015JKF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