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文超
慎交友戒妄議
☉凌文超
東漢開國功臣、著名軍事家馬援在征討嶺南時,得知其侄子馬嚴、馬敦兄弟喜歡譏諷、評論他人與時政,而且輕率地結(jié)交社會上的豪俠之士,非常擔憂。于是在千里之外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家書,信中說:“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愿聞子孫有此行也?!彼€用身邊活生生的事例勸誡他們,交友也須謹慎。也就是說,做人要修身自守,做到守恭默,無交私。
馬援年輕時常說,“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凡殖貨財產(chǎn),貴其能施賑也,否則守錢虜耳”。這兩句話表達了馬援的志向:處境越困頓,意志應當更加堅定,年紀雖老,志氣應當更加豪壯;對于不斷增加的錢財,貴在能夠施舍救濟,否則不過是守財奴罷了。這都成為馬援一生踐行的準則。在東漢開國過程中,他為光武帝出謀劃策,擊敗隗囂,加快了統(tǒng)一全國的進程。他常年領兵,為鞏固東漢王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立下赫赫戰(zhàn)功。為此,光武帝賞賜馬援牛羊數(shù)千頭,封新息侯,食邑三千戶。馬援不僅將牛羊全部分發(fā)給賓客,而且殺牛置酒,慰勞犒賞軍士。他向下屬官吏轉(zhuǎn)述了堂弟馬少游的看法:士生一世,衣食住行基本夠用,忠于國家,孝敬祖先,鄉(xiāng)里稱贊是個善良的人,這樣就可以了,至于追求多余的東西,那是自討苦吃。作為軍人,馬援認為,“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因此,馬援62歲時還主動請纓,領兵征討武陵蠻夷,最后病死軍中。
馬援雖然一生南征北戰(zhàn),戎馬倥傯,但也不忘對子弟的教誨。在這封家書中,馬援現(xiàn)身說法,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教導馬嚴、馬敦兄弟。為了進一步引導馬嚴、馬敦兄弟,馬援還對當時兩位名士龍述和杜保的修養(yǎng)、行為得失進行了評析。他說,龍述誠樸寬厚,周密謹慎,說話和善,謙虛檢點又節(jié)儉,清廉公正有威嚴。而杜保豪邁俠義,把別人的憂愁當作自己的憂愁,把別人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快樂,無論品行高潔還是卑污的人他都有交往,杜保的父親去世,很多地方的人都來吊唁。雖然馬援對此二人都非常稱許,但他希望侄子效仿龍述,而不是杜保。
因為在馬援看來,即使學龍述不成,還不失為一個謹慎、自我約束的人,就像刻鵠類鶩,仿效雖不逼真,但還相似。然而,一旦仿效不了杜保的“憂人之憂,樂人之樂”,只學習他遍交各類朋友,難免會墮落成一個輕佻之人,就像畫虎類犬,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倫不類。
在馬援的言傳身教下,馬嚴不再癡迷擊劍、騎馬和射箭,轉(zhuǎn)而專心于典籍,閱讀各家著述,并與德才杰出的人物往來,京師長者都非常器重他。受馬援家誡的影響,馬嚴一生不僅固守志節(jié),也注重訓教后代,其子馬融是東漢著名的經(jīng)學大師。
說話要和善,交友須謹慎,言行遵守法道,無疑是修身養(yǎng)德的一項基本準則。馬援諄諄教誨侄子,不要“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誠可謂千古良言。正如《尚書·說命中》所言“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懂得道理不難,實際做起來就難了。馬援家訓,值得大家勉力踐行。
(摘自《中國紀檢監(jiān)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