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鳳
春風化雨,積極開展團體心理輔導
許志鳳
“一個好的教師,是一個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人”,這是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學生的成長不僅是教師知識上的傳播,更是心理上的正確引導。這種引導應從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正確地相互溝通、開展親子交流互動三個方面來展開教育。
良好的班級風氣是學生健康心理的搖籃。很多班主任都過多注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整個班級的學風,學生相互間缺乏尊重,導致班級內部摩擦不斷,學生的暴力心理非常嚴重,這是一種學生心理偏激表現(xiàn)。在本人的教學中,作為五年級的班主任,我在平時非常注重對學生心理的關注。從優(yōu)化班級風氣入手,對學生的言行舉止要求十分嚴格,經常會給學生講傳統(tǒng)美德故事,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熏陶。
如在平時的心理健康滲透中,我并不是直接向學生講解“你們應該保持向上的心態(tài)”或者“你們要有健康的心理”等這類的話題,因為這些話對于學生而言都是沒有實際意義的。我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上的引導時,會用一些比較健康的元素來優(yōu)化班級的風氣。如在早自習我會預留出五分鐘的時間,安排學生輪流將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午自習時也會讓大家共同閱讀同學之間團結友善、學生間相互幫助、誠實守信、艱苦樸素等名人或者偉人的故事。用這樣的方式在學生的思想上進行滲透,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一定的影響。
班級風氣的優(yōu)化能給學生更多健康思想,同時也為學生建立健康的心理而奠定基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在心理上正處于形成和發(fā)展時期,要“開好頭”、“墊好底”,心理上播種健康的種子,為日后長出“心靈大樹”做準備。
和諧的人際關系不僅需要同學間的相互尊重,也同樣需要與學生進行更多的交流和溝通。學生開展互動性的活動,促進學生們的交流學習,提升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組織交流能力等綜合能力,以競賽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例如,我們在日常的班級活動中可以融入一些趣味競賽。在學生課余時間,我有時會號召學生自發(fā)組織開展科技小制作比賽,班主任僅僅起到一個引導和指導的作用,比賽主要以環(huán)保和廢棄物回收利用為主題,通過學生們平時對生活的觀察,充分地發(fā)揮自身的想象,設計出自己理想的作品。同時,也可開展交流活動,學生可以拿著自己的小作品進行相互交流和成果展示,交流中學生能夠相互學習,互相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真誠提問題,正確看待他人指出的錯誤。通過這類的活動,促進學生們的交流,學生能夠以正確的方式理解他人的意見,體會到他人提出問題時的善意,感受到真誠待人的帶來的心理上的體驗。競賽和活動也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融入科學理念,綜合地提升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競爭的氛圍。同時也要給學生更多心理上的“競爭”,學生比較相互間的心理更健康,從而面對他人的成功能夠真誠祝賀,面對他人失敗能夠真心勸慰,學生間相互和諧地進行相處。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對于心理健康教育來說,親子互動同樣能夠讓學生在心理上的“有底氣”。教師要注重對親子交流方式的倡導,積極與家長溝通,在微信群中向家長宣傳一些親子互動的好做法,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家庭保障。
如在講解某一篇課文時,我就給學生布置一些作業(yè):與家長共同閱讀課文有關的故事,在課堂上進行講述。在休息時,我也會在班級的微信群中,向家長解釋這項作業(yè)的具體任務。對于沒有電腦的家庭,我會通過手機的鏈接,給家長發(fā)一些手機就能夠閱讀的內容,鼓勵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共同探討。對于一些學差生的心理成長我更加關注,經常會引導家長與孩子談心,和孩子共同面對難題,經常鼓勵孩子。通過這樣的方式重拾孩子們的自信心,面對困難能夠有勇氣面對。在家長的陪伴下,學生很容易就能夠記住所學習的內容,同時一些學困生也能慢慢轉變想法,勇敢面對學習上的挑戰(zhàn)。
在親子交流的活動里,我們一定要注重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通過對學生家庭環(huán)境和學習狀態(tài)以及性格特點等額分析,對家長提出一些能夠促進學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建議,同時也要注重溝通的方式,讓家長領會溝通意圖。
心理輔導是小學班主任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學校心理健康輔導專業(yè)化的發(fā)展,筆者堅信會有更多的優(yōu)秀的心理輔導教師不斷涌出。作為小學班主任,我們在教學中也要不斷更新心理輔導觀念,為學生健康心理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如東縣雙甸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