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陽思航
記憶中的臘肉飄香
文/歐陽思航
臘月里來我的家鄉(xiāng),準能聞到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香噴噴的臘肉味。聞到了這個味道,我才覺得身在江南。
立冬伊始,家鄉(xiāng)的人們早已按捺不住,家家戶戶把自家養(yǎng)的大肥豬殺了,精挑細選出上好的五花肉或整個豬后腿,制作起臘肉來。第一道工序是“腌”。人們把豬肉放到一個大缸中,撒上鹽,給肉來了一個“鹽浴”,然后蓋上蓋,把它放到陰涼處進行腌制。六歲時,我曾奇怪地問過奶奶:“為什么要給肉抹鹽呢?”一提臘肉,奶奶就來勁,她一邊抹鹽,一邊興奮地回答:“這樣才入味呀,不抹鹽可不好吃,每個地方都要抹到,而且還得嚴格控制鹽的用量,多了太咸,少了沒味兒,都不好吃。你爸爸媽媽、姑姑姑父們最愛吃我做的臘肉了……”“我也愛吃,我也愛吃!”我生怕奶奶忘了我,一邊咽口水一邊說。
大約半個月后,肉腌制好了。奶奶便把切成條狀的肉用繩子串起來,開始了第二道工序“熏”。這時的奶奶顯得特年輕、特有力。只見她像個年輕小伙子,挽起衣袖,把串好的肉一塊一塊掛在灶臺前早已準備好的橫梁上,然后起火生煙??粗R排列的十幾塊形狀各異的腌肉,我打趣道:“奶奶,您今天真像個將軍,這些肉就是您的兵?!薄熬湍阕焯?。”奶奶愛憐地說。熏制過程是我們最開心、最期待的時候了,因為我們能聞著臘肉香一邊烤火,一邊聽奶奶講各種故事,渴望著立刻吃上那油汪汪、香噴噴的美味。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笑著對我說:“乖,臘肉最好用文火熏,得日夜不斷火,要熏二十天左右才能好。再忍忍,等你爸爸媽媽打工回家,我們就吃。”于是,我們又整天盼著爸媽回家……
被煙火熏制了二十來天,臘肉變得黑乎乎的。奶奶一手提著它們,一手拿著鐵絲球、菜刀和食用堿來到河邊開始第三道工序,給臘肉“洗澡”??粗棠逃昧Φ匾粫核?,一會兒搓,一會兒又用菜刀刮,我問:“奶奶,累嗎?”奶奶笑著說:“不出力,怎能吃到美味呢?”臘肉被清洗過后,一改原來的模樣,皮變得黃黃的,白白的肥肉也染上了淡黃,像抹了一層黃油,而瘦肉變成粉紅色的,看著就想咬上一口。
一回到家,我開心地明知故問:“奶奶,接下來干什么呢?”奶奶摸摸我的頭,笑著說:“接下來呀,當然就是蒸臘肉了!”奶奶把臘肉切成一片片地碼到碗中放進鍋里,等爸爸媽媽回來便蒸好了,就能吃了。
(作者學校:江西省蘆溪縣新泉學校 六年級 指導老師:彭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