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繼忠
教師考核應謹防“三化”
崔繼忠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教師作為教育發(fā)展的中堅力量,也開始成為學校管理的核心。大量教育實踐表明,如果學校沒有科學民主的教育考核評級機制,就很難激發(fā)教師的工作熱情,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在建立教師考核評級機制的過程中,學校管理者應注意什么?筆者認為,學校管理者應謹防教師考核評價中的“三化”現象,要制定出符合實際的評價體系,進一步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才能真正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當前,有些管理者對教師的考核還比較主觀,導致教師考核工作中出現了應付上級檢查,完善檔案材料,認識片面狹窄等現象,進入了“閉門造標準,人為編過程,完美出結果”的怪圈。雖然標準項目齊全,內容翔實,可從中卻很難看出教師的主體地位,教師評價也就在標準大統(tǒng)一中失去了效能。俗話說,十個手指還不一般長。學校管理者在制定標準時,應該具有發(fā)展的眼光、超前的意識,堅持從教師中來,到教師中去的原則,結合學校、教師的實際情況,統(tǒng)籌兼顧,切實讓標準接地氣。在制定教師考核標準時,我們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教師代表大會等方式,廣泛聽取教師的建議,征求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形成符合學校實際,適合教師成長的評價方案,推動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教師考核是一項復雜縝密的系統(tǒng)工程,某些方面不可能短時間顯現出來,如對師能、師德等的考核。有的還涉及家長、學生等,從而使教師考核呈現出了動態(tài)發(fā)展的特性。也正因為它具有時間長、變量多、操作難的特質,使一些學校管理者開始另辟蹊徑,讓教師考核簡單化。“師德考核”成了只要學生不出事,家長不上告就合格;師能考核也成了“炫榮譽”“亮分數”的過程,故此,教師考核就成了寫寫總結,打打分數,亮亮證書的流程,看似“公正合理”,實則很難激發(fā)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使評價失去了其應有的意義。如此簡單的評價標準,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減輕管理者的負擔,可是卻非常不利于未來學校管理工作的開展。學校管理者不能嫌麻煩、怕受累,要重視教師考核評價的過程管理,在公正、公平、正確、合理的管理中,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激發(fā)他們的內驅力,進一步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由于教師在業(yè)務水平、學識修養(yǎng)、性格稟賦等方面均存在差異,導致教師考核很難做到“整齊劃一”,怎樣才能讓教師在考評中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呢?這其實是每一個管理者都必須思考的問題。而在現實中,一些管理者常采用“模糊”的策略,對教師考核結果不予公示,或者不疼不癢地點評一下,讓教師考核處于“休眠狀態(tài)”而難以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故此,學校管理者應讓考核結果“個性化”,可采用個別交流,書信交往的形式,讓教師在自悟中得到提高。學校管理者還可以讓考核結果呈現出“榜樣化”的特點,采取“以優(yōu)促差”的方式,通過讓優(yōu)秀教師、師德標兵介紹自己的經驗,教師“結對子”等途徑,不斷喚醒教師內在的上進之心,激發(fā)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從而形成良好的評價氛圍,不斷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作者單位:山東泰安市泰山區(qū)上高街道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