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不僅是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高考中的重點和難點。仔細梳理近年高考題目不難發(fā)現(xiàn),選文多為人物傳記,多出自正史二十四史,由晉書到宋史到明史;選文注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凸顯了民族文化的熏陶作用。選文體裁比較穩(wěn)定,全是史傳類作品,選文中的傳記人物,多為人或孝友,或機智;為官或勇敢果斷,或勤政廉明。選文能夠對考生產生有益的影響,有助于樹立好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然而,大部分高三學生對文言文閱讀都感到害怕,畏難情緒嚴重,對考題往往一籌莫展。鑒于此,筆者就以上問題在所任教學校進行了抽樣學情分析,找準存在問題及其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一、學生高考文言文閱讀存在的主要問題
請看下面這道閱讀題:
閱讀文言文,完成后面習題解答: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19分)
來護兒,字崇善,未識而孤,養(yǎng)于世母吳氏。吳氏提攜鞠養(yǎng),甚有慈訓。幼而卓葷,初讀《詩》,舍書嘆曰:“大丈夫在世,會為國滅賊以取功名!”群輩驚其言而壯其志。及長,雄略秀出,志氣英遠。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shù)見軍旅護兒??挥辛⒐γ炯伴_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進位上開府,賞物一千段。仁壽初,遷瀛洲刺史,以善政聞,頻見勞勉。煬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戀,累日不能出境,詣闕上書致請者,前后數(shù)百人。帝謂曰:“昔國步未康,卿為名將,今天下無事,又為良二千石,可謂兼美矣?!贝髽I(yè)六年,車駕幸江都,謂護兒曰:“衣錦晝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蹦速n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謁先人墓,宴鄉(xiāng)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飲盡日,朝野榮之。十二年,駕幸江都,護兒諫曰:“陛下興軍旅,百姓易咨怨。車駕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駐駕洛陽,與時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專為身謀?!钡勐勚?,厲色而起,數(shù)日不得見。后怒解,方被引入,謂曰:“公意乃爾,朕復何望!”護兒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構逆,深忌之。是日旦將朝,見執(zhí)。護兒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執(zhí)矣?!白o兒嘆曰:“吾各位大臣,荷國重任,不能肅清兇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乃遇害。護兒重然諾,敦交契,廉于利財,不事產業(yè)。至于行軍用兵,特多謀算,每覽兵法,曰:“此亦豈異人意也!”善撫士卒,部分嚴明,故咸得其死力。
(節(jié)選自《北史·來護兒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shù)見軍旅護兒/??挥辛⒐γ?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B.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shù)見軍旅/護兒??挥辛⒐γ?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C.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shù)見軍旅護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D.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shù)見軍旅/護兒??挥辛⒐γ?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親起的,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后才起的。
B.謚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據(jù)其生平事跡評定的稱號,如武帝、哀帝,煬帝。
C.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實行長子繼承制,君位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
D.闕是宮門兩側的高臺,又可借指宮廷:“詣闕”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來護兒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吳氏教誨,立下為國殺敵、求取功名的志向;長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氣英發(fā)。
B.來護兒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擁戴。在瀛洲刺史任上,他聲名遠聞,屢受嘉獎;煬帝時,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職,上書請愿者達數(shù)百人。
C.來護兒直言勸諫,后被奸人殺害。他諫請煬帝停駕洛陽,不再遠游江都,引發(fā)煬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殺害他時,煬帝也沒有設法保護。
D.來護兒廉于財利,用兵極有謀略。他信守承諾,注重友情,輕視錢財,不置產業(yè);善待士卒,處事嚴明,謀略多合兵法,部屬爭相盡力。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陛下興軍旅,百姓易咨怨。車駕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肅清兇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
這樣一篇約600字的人物傳記,后面四道考題,學生完成情況如下:第4題斷句50%的學生完全正確,第5題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40%的學生完全正確,第6題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60%的學生完全正確,第7題翻譯,抽樣的78個學生中有10個沒答,68個答了的學生只有48個勉強符合要求,其他的都是亂答,翻譯時有的是說個大概。如“陛下興起軍事,百姓容易怨恨。又要外出游玩,擔心不行”。有的是翻譯時以今釋古,完全錯誤。如“陛下發(fā)動軍隊,百姓容易感嘆。今天駕車旅游,感覺不好”。有的是想當然,完全拋開了題目,按自己的主觀臆斷去詮釋,如“不能掃除那些人,讓王室發(fā)展,我只能怪怨黃泉,要說什么?”
以上結果反映出學生對于文言文閱讀存在的兩大突出問題:一是輕閱讀,重做題。殊不知,文言文閱讀也是閱讀,必須把握大意,真正把所給的文言文讀懂了,讀透了,題目自然全部回答正確,這就是整體閱讀之效。這其實也很簡單,讀了下面的內容,自然就會明白前面的內容,正如陶淵明所推崇的“不求甚解”;二是不能建立正確的閱讀觀——整體閱讀。對此必須做到:(一)看整體。答題時學生往往過分關注一字一詞一句,因急于做題,急于破解那個詞,那句話,以致以今釋古,或完全憑自己主觀臆斷,殊不知,文言文閱讀不僅要關注一字一詞一句,還要關注文章的整體,看文章整體寫了什么內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質,這些是先要把握的,做題前,首先要弄清楚文章整體的內容及行文特點,這是整體閱讀的核心內容之一,也是做題的關鍵所在。(二)整體看。不要以為閱讀完文本材料,就算整體把握了,文體本身固然重要,但標題、尾注、試題這些內容也絕不可忽視,它們是整體把握文意、解決疑難的重要輔助內容??傊褪且礃祟},看正文,看出處,看注釋,看試題。全都看完了,才能整體把握文意。
二、高考文言文閱讀的應對策略
針對學生在高考文言文閱讀答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需要學生在做文言文閱讀題,堅持里應外合原則。
(一)里應原則
所謂里應,就是做文言文閱讀題時,必須掌握必要的解題技巧。具體說來,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倒吃甘蔗,整體感知。
(1)先讀第6題,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大致了解文章內容。
(2)再讀原文,帶著“什么人”“幾個人”“什么事”“結果怎樣”“為什么這樣”等問題,對文段用心默讀,圈畫兩遍進行理解,閱讀過程中見到加點字時要到題目中進行理解。
(3)注意文言實詞的理解。分析字形,辨明字義,從字音相同(近)推測通假字,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注意古今異義詞。
(4)注意文段后的注釋,很多時候有提示作用。
2.節(jié)節(jié)劃讀,加深理解。
劃讀史傳文,就是用豎線把結構中的段落層次劃分出來,這樣有利于理清脈絡,即使沒讀懂,也至少知道事件、時間、人物間的關系。
3.讀題目,定答案。
關于古文斷句題。斷句一靠理解文意,二靠標志詞,用標志判斷法斷句既快又準,考生大都在用此法。但如果沒有標志式詞語的句子如何進行點斷呢?最可靠的辦法還是準確理解句意,歸結到考場三步式:
關注語句層次。通讀語段或要斷句子的上下文,看寫了什么內容,想表達什么意思,有幾個層次,這樣才能準確斷句。先易后難。先憑語感將能斷開的斷開,再逐步縮小范圍,最后再集中分析難斷的句子。斷句后檢查驗證斷句的正確性。一要檢查語意是否通暢,二要檢查內容是否合理。
例4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shù)見軍旅護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B.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shù)見軍旅/護兒??挥辛⒐γ?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C.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shù)見軍旅護兒/??挥辛⒐γ?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D.會周師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shù)見軍旅/護兒??挥辛⒐γ?及開皇初/宇文忻等鎮(zhèn)廣陵/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
[試題解讀]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此題,要注意四個選項中,“所住白土村”中的所字結構“所住”為名詞性詞組,根據(jù)句意不能斷開,據(jù)此可排除A、B兩項;“護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中的“護兒”為人名,根據(jù)句意應放在句首,據(jù)此可排除C項。由此可知正確答案為D。
關于文化常識題。必要的文化常識要記住。學生如果對文言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識不了解,勢必直接影響文章內容的理解,當然也不能作出準確的翻譯。如年齡稱謂、科舉制度、人的稱謂、古代地理、風俗禮儀、古代官職、時間詞語等,對于文化常識題的解答,務必注意兩方面:一是識記,二是聯(lián)系上下文內容。
例5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親起的,字是二十歲舉行冠禮后才起的。
B.謚號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據(jù)其生平事跡評定的稱號,如武帝、哀帝,煬帝。
C. 嗣位指繼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實行長子繼承制,君位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
D.闕是宮門兩側的高臺,又可借指宮廷:“詣闕”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試題解讀]本題考查識記、理解文化常識的能力。C.“我國封建王朝通常實行長子繼承制,君位由最年長的兒子繼承”解說有誤,應為“我國封建王朝通常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君位由最年長的嫡子繼承”。由此可知不正確答案為C。
關于內容歸納題——理解文意,按圖索驥。
抓住人、時、地、事四要素,弄清楚哪些人做了哪些事,對誰做的,什么時間、什么情況下做的,人物之間是什么關系等等,不要把一個人當成兩個人,也不要把兩個人當成一個人,通常選項中的錯誤都出在這四要素的混淆上,我們一定要仔細分析。
答題時,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對應。判斷時要明確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時間是否準確等。對中心主旨理解,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總體把握。
例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來護兒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吳氏教誨,立下為國殺敵、求取功名的志向;長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氣英發(fā)。
B.來護兒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擁戴。在瀛洲刺史任上,他聲名遠聞,屢受嘉獎;煬帝時,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職,上書請愿者達數(shù)百人。
C.來護兒直言勸諫,后被奸人殺害。他諫請煬帝停駕洛陽,不再遠游江都,引發(fā)煬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殺害他時,煬帝也沒有設法保護。
D.來護兒廉于財利,用兵極有謀略。他信守承諾,注重友情,輕視錢財,不置產業(yè); 善待士卒,處事嚴明,謀略多合兵法,部屬爭相盡力。
[試題解讀]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引發(fā)煬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殺害他時,煬帝也沒有設法保護”理解有誤,從原文“(陛下)今被執(zhí)矣”可知,煬帝已先于來護兒被抓,是無力保護他。由此可知不正確答案為C。
關于句子翻譯題。要結合譯句重讀上下文句子。先將句子中的每個字都落實為現(xiàn)代漢語的解釋,此時要特別注意詞類活用、倒裝、偏義復詞。圈出句子中關鍵字詞,這些字詞的解釋是得分點。判斷句子的句式特點,要求符合現(xiàn)代人說話習慣。一定牢記: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字字落實,忠實原文。個別字實在無法講通,考慮通假、活用或意譯。
例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陛下興軍旅,百姓易咨怨,車駕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肅清兇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
[試題解讀]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句(1)中“軍旅”“咨怨”“游幸”為關鍵詞?!败娐谩保瑧?zhàn)事;“咨怨”,嘆息怨恨;“游幸”,外出巡游。句(2)中“兇逆”“王室”“泉壤”為關鍵詞?!皟茨妗?,兇惡悖逆之人;“王室”,朝廷;“泉壤”,黃泉之下。
參考答案:(1)陛下興起戰(zhàn)事,易于引起百姓嘆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擔心不合適。
(2)不能清除兇惡悖逆之人,終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黃泉之下,還能再說什么呢!
綜上,做文言文閱讀題,原則是:里應外合
里應(解題技巧):
1.倒吃甘蔗——粗略了解內容
2.節(jié)節(jié)劃讀——理清文章脈絡
3.讀題目,定答案
(二)外合原則
所謂外合,就是要做好高考文言文閱讀題,必須注重平時的全面積累。具體說來,特別要注重以下方面的積累。
1.文言實詞:常見實詞、詞類活用、通假字
2.古今異義:區(qū)別異同、了解分類
3.文言斷句:抓住標志、先易后難
4.文化常識:識記要領、聯(lián)系文意
5.文言翻譯: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楊秀琴,貴州銅仁學院教育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