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玲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神經(jīng)內(nèi)科 河南 南陽 473000)
早期與晚期康復干預對腦梗死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比較
趙曉玲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神經(jīng)內(nèi)科 河南 南陽 473000)
目的 對比分析早期與晚期康復干預對腦梗死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12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入院順序進行分組,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實驗組,各56例。對照組行晚期康復干預,實驗組行早期康復干預,觀察比較兩組肢體功能的恢復情況、治療前后的功能缺陷評分及運動能力評分(FMA)。結果 干預后,兩組患者功能缺陷評分均降低,F(xiàn)MA評分均升高,實驗組患者功能缺陷評分低于對照組,F(xiàn)M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總有效率(96.43%)高于對照組(7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期康復干預促進患者神經(jīng)和肢體功能恢復的效果優(yōu)于晚期康復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體活動能力和運動能力,提高整體生活質(zhì)量。
早期康復干預;晚期康復干預;腦梗死;肢體功能
腦梗死是致殘率和致死率較高的一種疾病,會對患者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嚴重損傷,難以單純依靠藥物治愈。臨床研究表明,通過提供康復干預服務,能夠加快腦梗死患者的康復水平和恢復速度。近年來,早期康復干預和晚期康復干預已被廣泛應用于腦梗死的臨床護理過程中[1]。本研究通過對腦梗死患者分組行早期康復干預和晚期康復干預,對比分析兩種干預方法對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12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入院順序進行分組,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實驗組,各56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實驗組中男36例,女20例,年齡為40~70歲,平均年齡為(53.6±4.8)歲;對照組中男34例,女22例,年齡為44~72歲,平均年齡為(54.2±4.3)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晚期康復干預,晚期干預于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15~30 d開始。實驗組行早期康復干預,早期干預于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48 h~14 d開始。康復干預主要內(nèi)容:①床上關節(jié)活動,分為健側、仰臥位及患側;②定期更換體位;③肩胛帶、指間、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及髖關節(jié)等被動活動;④被動運動;⑤日常活動,如上廁所、吃飯及換衣服等;⑥步行活動;⑦坐位平衡練習。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肢體功能的恢復情況、治療前后的功能缺陷評分及運動能力評分(FMA)。療效評定標準:①痊愈,即患者能夠獨立生活,肢體肌力為5級;②有效,即患者基本能夠獨立生活,肢體肌力提高至3級以上;③無效,即患者完全不能獨立生活,肢體肌力并未發(fā)生任何改變。總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例數(shù)×100%。采用運動能力量表(FMA)對患者的運動能力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則運動能力越強。
2.1 功能缺陷評分和FMA評分 兩組患者干預前功能缺陷評分和FMA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功能缺陷評分均降低,F(xiàn)MA評分均升高,實驗組患者功能缺陷評分低于對照組,F(xiàn)M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功能缺陷評分和FMA評分比較,分)
2.2 治療效果 實驗組痊愈25例,有效2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43%;對照組痊愈19例,有效23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為75.00%。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腦梗死是一種較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液循環(huán)障礙所導致的局部腦組織壞死。目前,腦梗死的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約占腦血管疾病的25%,具有發(fā)病急促和反復的特點,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時也會為患者的家庭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2]。對腦梗死患者采取緊急救治手段能夠挽救患者的生命,后續(xù)康復過程對患者身體康復同樣重要。近年來康復干預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在腦梗死患者的康復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功能缺陷評分低于對照組,F(xiàn)MA評分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與韓振霞等[4]研究結論一致,表明早期康復干預促進腦梗死患者神經(jīng)及肢體功能恢復的效果較晚期康復干預好,可提高患者的日?;顒幽芰Γ纳粕钯|(zhì)量。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干預促進患者神經(jīng)和肢體功能恢復的效果優(yōu)于晚期康復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體活動能力和運動能力,提高整體生活質(zhì)量。
[1] 簡慶榮,王秀玲,林玲.探討早期與晚期康復對腦梗死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5,18(9):64-65.
[2] 楚秋霞,段繼香,張義華.早期康復訓練對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2,15(19):12-13.
[3] 方納,周瑋,胡正剛.早期康復訓練對腦梗死伴發(fā)運動性失語患者語言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2,50(33):58-59.
[4] 韓振霞,時慶,王敏,等.超早期康復訓練與特殊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yī)生,2013,41(7):43-45.
R 743.3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2.092
2016-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