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同友
干腌雞的故事
文/余同友
在外人印象中,皖南山民給人的印象是木訥少言,只知埋頭做事,而不懂表達,更不要說妙語連珠地幽默一番了。是呀,在山連著山的密林里,幾里路都見不到一個人,他們除了勞作還是勞作,此時,語言是多余的,他們只有沉默,但這決不是說他們沒有幽默感,而頗具有冷幽默意味的是一道菜名——干腌雞。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干腌雞不是雞,它是腌芥菜或腌白菜。在我們鄉(xiāng)間流傳著一則笑話,說是一個山里小伙子,家里很窮,一直娶不上媳婦,有一次他到山外去,有人問他天天吃的什么菜,他自豪地說,冬天,什么事也不做,頓頓吃干腌雞。就憑這句話,他順利地帶回了一個姑娘,等姑娘發(fā)現(xiàn)此雞非彼雞時,已經(jīng)離不開山里的家,離不開干腌雞了。這就是山里人的幽默。
干腌雞的做法大抵如下:秋霜下過,砍下芥菜或高桿白菜(最好是芥菜),攤曬一兩天,入大壇中放鹽水腌制,等菜腌透后,取出,切成條狀,入開水鍋中稍煮,撈出曬干。曬的過程很有講究,那時多在年底,正是家家腌臘肉起鹵,把臘肉曬得半干,便埋在腌芥菜中一起曬,如此這般,臘肉的香味與干腌菜的香味交融在一起,臘肉中的油被干腌菜吸取,直曬得油光發(fā)亮,香氣陣陣,干腌雞就算成了,可保存到來年的臘月。長長的一年時光里,干腌雞成了山里人佐餐的主菜,其燒法,可炒、可煮,精細點的可燒肉,味道鮮美,還真有點雞香呢。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弄不懂鄉(xiāng)里人為什么稱這種菜叫干腌雞,是因為它的顏色黑黑的像風干的雞?問鄉(xiāng)里人,他們的回答也曖昧得很,好像故意要讓它成為一個謎似的。有一次,我讀書讀到一句話:“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币苍S,我的先民們就是把干腌菜當作腌雞來吃的,在那些與自然與人生艱難抗爭的年月里,他們憑著干腌雞,硬是在大山里生息繁衍了下來,一代又一代,沒有止息……
突然的情況它都不動、不驚,看起來真像木雞一樣。這樣的斗雞,才算訓練到家了,別的斗雞一看見它,準會轉(zhuǎn)身就逃,斗也不敢斗?!毙跤谑侨タ措u的情況,果然呆若木雞,不為外面光亮聲音所動,可是它的精神凝聚在內(nèi),別的雞都不敢和它應戰(zhàn),看見它就走開了?!按羧裟倦u”本來是比喻精神內(nèi)斂,修養(yǎng)到家。有人從中領悟出人生的大道理,認為人的處世如不斷絕競爭之心,則易樹敵,彼此仇視,如消除競爭的心理,自然戰(zhàn)勝競爭的對手?!按羧裟倦u”的意義逐漸演變?yōu)楸扔魅舜裟静混`,失去知覺的樣子,或形容人因恐懼或驚訝而發(fā)愣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