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指與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男性特有的一種癌癥,有研究稱右手無名指長短竟然跟前列腺癌有關。
韓國的研究人員調查了366名年過40歲的男性,他們都因前列腺問題就醫(yī)。醫(yī)生在測量其無名指長度后發(fā)現,如果右手無名指明顯長于食指,那么患前列腺癌的危險就比較大。如果無名指長度比食指略長或相當,則表明患前列腺癌危險較小。
研究之所以選擇參試者右手,是因為右手食指和無名指的長度對比差距通常比左手更大。研究者指出,較高水平的雄性激素會導致右手無名指較長,而雄性激素正是刺激前列腺腫瘤生長的激素。
同時,右手無名指較長的男性其前列腺特種抗原(PSA)水平更高。當前列腺癌發(fā)生的時候,患者的PSA水平就會升高。
在眾多的有關手指長度與男性健康的研究中,大多數的結論都是無名指長好處多,比如,心臟病危險小,學習成績好,生育能力強等。去年,英國南安普敦大學一項研究發(fā)現,無名指長的男青年跑步速度更快。這些研究的關鍵點是,與胎兒時期接觸的睪丸激素水平有關。
據悉,對4000例國內的前列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的基因進行研究后,驗證發(fā)現了中國人群特有的3個前列腺癌易感基因位點,具有這些位點的人患前列腺癌的風險要高于常人,如果3個位點同時存在,則患前列腺癌的風險要比正常人高2.26倍。
所謂基因位點,就是基因在人染色體上占有的特定位置。研究人員此次發(fā)現的易感基因位點具有“累加效應”,即擁有危險位點數越多,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就越高:數據顯示,僅其中一個位點就提高了42%的風險度,如果3個位點同時存在,則個體患前列腺癌的風險要比正常人高2.26倍。
易患癌的那部分人,即為癌癥的易感人群。比如,通常男性會被建議在50歲時開始進行前列腺癌的篩查,而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則被建議在40歲時就開始進行篩查,說明患癌風險確實因人而異。
此外有研究顯示,相關基因的突變會導致前列腺癌的患病風險增高,基因改變越多,患癌的可能性則越大。張教授介紹說,本次研究的問題就是,什么樣的基因使人易患前列腺癌?
人類基因組99.9%都是一樣的,在DNA序列構成上僅有極小(0.1%)的差異,正是這0.1%的差異決定著每個人的身高、體重、長相、膚色等生理特征,也決定著是否易患癌癥、對何種藥物敏感等性征。
這種差異用專業(yè)術語表達叫作“單核苷酸多態(tài)”(SNP),它影響著人們是否會患某種疾病及發(fā)病時間的早晚。從理論上講,只要在致癌環(huán)境中暴露的時間足夠長,每個人都有最終患上癌癥的可能,但易感人群對致癌的環(huán)境因素更敏感,使他們在短時間內患癌癥的可能性更高。
有研究表明,在父親或兄弟等直系男性親屬中,如有1人患有前列腺癌,那么該家族中其他男子患前列腺癌的概率就比普通人高1倍;如果有2人,則概率高出3倍。這表明前列腺癌的發(fā)生與基因有關。
常飲用高脂牛奶促進前列腺癌的發(fā)生。雖然高脂牛奶的口感更好、更香,但從健康角度來說,應推廣飲用低脂或脫脂牛奶。他說,經常食用高脂牛奶、肉類等含高脂肪食物的男性是前列腺癌的易發(fā)人群,從32個國家的研究結果發(fā)現,前列腺癌死亡率和脂肪攝入量有關,而平時飲食中富含蔬菜和水果的人群患病率較低。
雄激素水平高也是前列腺癌的可能誘因之一,非洲裔人前列腺癌發(fā)病率高的可能原因之一就是雄激素水平較高。同時也有調查表明,前列腺癌在離婚和喪偶的男性中較為多見,可見維持正常的體內激素水平對于預防這種癌癥非常重要。
年齡是前列腺癌最主要的危險因素。男性在45歲之后,發(fā)病率就會急劇升高,此后每增加10歲,發(fā)病率增高l倍。50—59歲男性的患前列腺癌的危險性為10%,而80—89歲時則為70%。
針對年齡在40歲以上的男性,專家提出了如下預防建議:
第一,定期檢查,不忽視任何可能發(fā)生的病變;
第二,加強體育鍛煉,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和體內良好的激素水平;
第三,堅持好的生活習慣,不吸煙、不酗酒;
第四,多食用綠葉蔬菜、水果和豆制品,可以起到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