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元勇
農村初中武術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許元勇
中華武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一項寶貴文化遺產,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繼承并將其發(fā)揚光大,從而造福社會,特別針對我們城鎮(zhèn)中學,普遍存在著人數(shù)多、場地小、器材設施緊缺等狀況,更適合開展武術教學,尤其是在體育硬件設施較差的學校開展好武術運動,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乃至推動學校體育工作發(fā)展的重要措施。
農村初中 武術教學 優(yōu)化
武術運動注重內外兼修,具有壯內強外的效果,一招一式都具有攻防含義,若長期堅持系統(tǒng)訓練,還可以直接為國防、公安建設服務.特別是武術教學中可以多力而的對學生進行德育影響,“習武先習德”,武術練習歷來重視武德教育,尚武崇德的精神可以培養(yǎng)青少午尊師重教、講禮守信、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武術的練習,特別是追求技藝提高過程中,需要吃苦耐勞,堅持小懈的精神,這小僅能培養(yǎng)堅忍小拔、自強小息的意志品質,也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手段,有益于人的全而發(fā)展。
(1)多樣化的探究式學習。在武術教學中,要實踐多樣化的探究式學習,應把接受式探究和發(fā)現(xiàn)式探究想結合。在武術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細微觀察,這樣才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動作,明白動作要領的含義。如:彈腿沖拳和蹬腿推掌,首先教師要把這兩個動作的動作要點詳細地講解給學生,并作出簡要的概括;其次是教師在做不范之前,要向學生提出觀察動作并找出兩個動作之間的不同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兩個動作的區(qū)別所在。
(2)建立武術的思維模式,自主創(chuàng)編。武術教學中對動作的編排需要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比如動作規(guī)格、動作之間的連接,難度的選擇和編排,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武術動作的學習與編排的過程中。在整個編排和探究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之間進行充分的交流與合作,不斷的進行嘗試。運用交流與合作的實踐和經驗,開展具有一定規(guī)則的討論,使學生學會準確的與他人交流的方式方法,傾聽別人的想法,闡釋自己的觀點,勇于接受批評和不同的意見以審視自己的觀點,獲得更為正確的認識。武術要通過長期實踐和練習才可以形成思維模式。
3.1 提高對武術教學的認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人,學校應提高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重視,努力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因此,作為學校的領導,應當率先轉變落后的教學觀念,提高對武術教學的重視,加強對武術工作者的培訓,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與方式,除此之外,教師在提高對武術教學的認識同時,應當引導家長認識武術教學的重要作用,讓家長明白武術教學的意義。
3.2 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一直以來,受到武術教師數(shù)量與規(guī)模的限制,阻礙著武術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學校應重視加強對武術教師的培訓,積極鼓勵教師走出校門繼續(xù)進修學習。此外,學校間應加強合作,定期開展武術交流會,讓武術教師共同切磋武藝,探討教學方法,既可以調動武術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又可以提升教學的水平,為武術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提供重要保障。
3.3 武術段位制。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應當重視創(chuàng)新與改革傳統(tǒng)的武術教學方式,因此,教師應當在充分的了解學生的水平的前提下,歸納分段中國武術的系統(tǒng),有針對性的進行相應段位的教學,為武術教學的質量提供重要保障,與此同時,采取武術的段位制,有利于評估學生的武術水平,調動學生武術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4 創(chuàng)新考核方式。傳統(tǒng)的武術課程考核,教師事先安排武術套路,根據學生做得的好壞予以評分,然而,學生可以通過采取突擊練習套路的方式,以此順利的通過考試,在經過一段時間后,學生早將所學的動作拋之腦后,無法保障武術教學的質量,因此,應當重視改革考核方式,具體而言,包括以下方面內容,分別是,第一學年主要考核學生對于基本手型步型以及動作的考核考核,第二學年則主要考核學生對于武術套路掌握的熟練程度,所占的比重也比較大,第三學年則考核學生的自學套路與改編套路,僅僅將其作為考查課,除了督促學生認真的學習所規(guī)定的套路,又讓學生認真學習編排武術套路的方式,奠定學生走向社會的基礎。
3.5 提高對動作示范的重視。體育教學過程中使用多種教學方式,最為常見的教學方式是動作示范。通過教師親身示范具體的動作,以直觀的形式增強學生對武術動作的認識,促使其掌握動作中的結構要領。通過開展武術教學,促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然而學生學習運動技能過程中離不開一定的感性經驗的支持。由此可以看出,對于武術教學來說,教師的親身示范具有重要作用。
總之,在中學階段開展武術教學,進行“武化”教育,對于身心發(fā)展中的學生是非常重要。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自豪感、民族氣節(jié)和文化自信,提振民族精神。通過對中學武術教學的深入探討,為進一步“完善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教育”的偉業(yè)大廈添磚加瓦。
[1]余永生.農村初中武術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 160-160.
[2]朱紅生.對農村初中武術教學的幾點建議[J].青少年體育,2013(6).
(作者單位:四川省安岳縣臥佛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