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書廣 萬敏波
『托』出農民增收新方式
方書廣 萬敏波
北京福興順農機服務專業(yè)合作社是北京市唯一一家從事農業(yè)生產全程托管服務的服務組織。2016年,合作社有社員352名,全程托管服務面積4750畝,涉及平谷區(qū)6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15個村近4000農戶,全程提供小麥和玉米的耕、種、防、收、銷等服務。除全程托管服務外,合作社的單項服務延伸到北京市順義區(qū)、河北、內蒙古等地,服務面積17萬余畝。
合作社將自己擺在為農民“打工”的位置,對接受全程托管服務的農民,通過以下措施,充分保障農民利益。一是承諾每畝玉米1000斤、小麥750斤的保底收益。二是在保底收益的基礎上,增產部分歸農民所有。三是加入合作社的社員,根據合作社效益情況,每年進行分紅。四是政府的各項種糧補貼歸農民所有。五是為農民墊付化肥、農藥等農資費用和每畝360元全程托管服務費,農民在農業(yè)生產期間,不用花一分錢,待農產品統(tǒng)一銷售后,合作社從銷售收入中扣除墊付的農資和托管費用,剩余全歸農民所有。
合作社之所以敢承諾農民保底收益,是因為形成了規(guī)模效應。合作社通過與村“兩委”緊密合作,將一家一戶的零散土地集中連片,采用機械化作業(yè),統(tǒng)一經營,形成了規(guī)模效應,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肥料、農藥、水等農資利用率,增加了作物產量。
由于規(guī)模效應,農民接受全程托管服務后,農資和農機的成本降低了,產量和農產品價格比以前高了,“兩低兩高”促進了農民土地增收。據測算,農民每畝可增收560元左右。另外,農民可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就近從事二三產業(yè),從而實現(xiàn)土地增收和務工增收,形成“疊加增收”的效果。
(作者單位:北京市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