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明
腳踏實地的漫步,經(jīng)常要過路口,遇上飛馳而來的車,十有八九不會避讓我們這些“弱勢群體”。這事也不能怪別人,在單位門口賣了兩年煎餅、灌餅的河南信陽老鄉(xiāng),都買了輛簇新的起亞轎車,準備開著車回家過年。見著我時正在興頭上,說手生要在開發(fā)區(qū)里練練,非要捎我回家。好意心領了,為小百姓的幸福一刻留張照后,還是走自己的路吧!拍照片的這個路口叫建安街,非常吉利的地方,往西頭近的有北京開關廠,多走幾步有“同仁堂”,往北是“北人”和“博世”,響當當?shù)闹圃鞓I(yè)實體。10年前的亦莊人車都少,員工中北京人住城里有班車接送,收工時“大金龍”十幾二十幾輛,出企業(yè)大門往北開去,看的就是人家的雄厚實力。當然,如果是往南去的,車況就比較老舊,沒有班車坐的就擠公交騎車走路,差不多都是奔馬駒橋這一片,年輕外來農(nóng)民工的聚集地。亦莊每年工廠要招人,就有人組織一批又一批外地城鄉(xiāng)的孩子來,看亦莊這些年的發(fā)展,還真離不開他們一茬又一茬的貢獻。
說歷史文化,馬駒橋是北京南郊的一個大地界,西北距北京舊城40里,這里有一條大河,今名涼水河,實為魏晉北朝時期和元明時期的永定河故道。河上原有渡口,歷史上“凡外郡畿內(nèi)之人自南而來者,東西二途胥出此渡。車之大而駕者,小而挽者,物類之馱者,人之有肩負者、騎者、步者,紛紛絡繹,四時不休?!庇纱丝梢?,經(jīng)過這里進出北京的路上是十分繁忙的。為了方便行旅,當?shù)赜绣X有勢的人便在河上架起木橋,但是簡易的木橋往往被夏秋的大水沖垮,所以每年冬春都要架一次木橋,費時費力。為了一勞永逸,明天順七年(1463年)動用國庫銀兩在這里修建了一座長25丈、寬3丈,下有九孔、上有雕欄的大型石橋,英宗皇帝賜名“宏仁橋”,顯示這是一項宏大的仁政工程。同時在橋東頭建了一座碧霞元君廟,每年的陰歷四月初八日是碧霞元君誕辰,屆時京城士女競相前往進香。進香的人皆頭頂一尊碧霞元君像,背負著楮錠即紙錢,有的走一步即拜一次,一路上步步叩拜,走3天才能到廟上;有的走5步一拜,或10步20步一拜,走一天即到了。沿途旗幡飄揚,鑼鼓喧天,十分熱鬧,足見這座廟宇香火之盛。明清時期北京城四郊有5座碧霞元君廟,俗稱“五頂”——東直門外東頂、德勝門外北頂、藍靛廠西頂、大紅門外南頂、草橋中頂。也有說南頂就是宏仁橋頭的碧霞元君廟,為什么碧霞元君廟在北京稱“頂”呢?這大概與進香的人頭上都頂著一尊碧霞元君像有關系,或者是碧霞元君在北京被尊為“泰山頂上天仙圣母”的緣故。清乾隆年間,對宏仁橋和碧霞元君廟又重新修葺,竣工后改稱馬駒橋。正是因為馬駒橋是進出北京的大道之一,又有香火極盛的碧霞元君廟,所以在這里形成一個大村落,這就是馬駒橋鎮(zhèn),屬于通州區(qū),是規(guī)劃中亦莊新城的一部分。
“碧霞元君”往簡單說就是當今的中華民族生育女神,特別是在北方。20年前第一次登泰山,趕上了她老人家的誕辰,不說迷信不迷信,從崇拜的一面算是感受到了。那一天,看見最多的是山東河北一帶農(nóng)村婦女,黑衣黑褲花頭巾,捧著香燭供品,老老少少慢慢地在山路上爬行?,F(xiàn)在想起來,那是一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年代,是讓人有了信仰自由的年代,也是一個充滿了夢想和希望的年代。
“馬駒橋”這三字,作為地名的源頭不好考證,想象應該是和養(yǎng)馬有關。按道理雞年到了應該說雞,可我特想說說馬。馬的進化過程挺有意思,現(xiàn)代馬的最原始祖先叫“始祖馬”,是5000萬年前生活在樹林里的小動物,大小和狐貍差不多,前足四趾,后足三趾,但第一、第五趾還留有殘余,脊背彎曲,齒冠很低。始祖馬用多趾的足行走或跳躍,吃樹上的嫩葉,體小善于進入茂密的森林,逃避被傷害。4000萬年前,始祖馬變成“中馬”,體型有羊那樣大小,前足三趾(第五趾已消失),后足三趾,中趾比始祖馬的強壯,“中馬”仍適應在森林活動。約1000萬年前,又演化出“上新馬”,除體型略小于現(xiàn)代馬外,其他基本相似了,如齒冠高而復雜,四肢皆變成單趾,側趾退化。約300萬年前,“上新馬”又分化出現(xiàn)代的“真馬”,形成現(xiàn)代的野馬、斑馬、驢等真馬類家族。
在漢民族的歷史發(fā)源地,5000年前馬匹已經(jīng)成為六畜之一,家馬是人類對野馬馴化的結果。馬在中國的十二生肖里屬于祥相,是溫良矯健的動物,和人是極相親的,可惜現(xiàn)在城市里無處不見的是狗,罕見到馬。古代馬就是國家實力的象征,所謂“百乘之國”“千乘之國”,都是指以馬作為動力的戰(zhàn)車之多。周秦以后,統(tǒng)領軍事的人就稱司馬,漢武帝廢太尉設大司馬,是當時最高的軍事統(tǒng)帥。馬通人性,就人類戰(zhàn)爭而言,馬是動物中涉足最深也最慘烈的,當主人戰(zhàn)死沙場,如果它活著會守護久久不舍離去;如果主人受傷了迷路了,它會馱著主人尋找歸途。唐代國力強盛,帝王貴族及官宦富戶都喜歡養(yǎng)馬,同時畫馬名家輩出,并形成一獨立的畫種,史稱“鞍馬人物”。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宋摹唐《百馬圖》,展現(xiàn)了浴馬、放馬、馴馬、喂馬以及為馬梳妝打扮的全過程。唐代的曹霸及弟子韓是畫馬的翹楚,人稱“曹韓”。傳說唐玄宗有御馬玉花驄,連叫了幾個畫家寫真都不如意,而曹霸須臾間揮毫便神形兼?zhèn)?,讓龍心大悅,得了不少賞賜。韓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是唐代最杰出的畫馬大師,初入宮廷時,唐玄宗讓韓向當時的名家陳閎學習,他卻說:“臣自有師,今陛下內(nèi)廄之馬皆臣之師也?!彼粌H善于從形、骨、毛色等去刻畫馬的體態(tài),而且著意在運動中表現(xiàn)馬的雄姿,被譽為“古今獨步”。韓的傳世之畫僅有兩幅,其中《照夜白》畫的就是唐玄宗的坐騎,遺憾的是這馬只有前半段是真跡。宋代白描大師李公麟、金代趙霖、元代趙孟、明代張穆、清代的西洋畫師郎世寧,都是畫馬的高手。到了民國有了一個徐悲鴻,他的名字和所畫的形態(tài)各異的奔馬,可謂家喻戶曉。徐悲鴻先生成功地將西方寫實繪畫技法融入中國傳統(tǒng)的筆墨中,他畫的馬體現(xiàn)了當時深受凌辱的中華民族,已經(jīng)爆發(fā)出的堅強不屈、奮勇向前的精神,在國難當頭中鼓舞起了民心士氣。人們愛他畫的馬,更愛這種精神。
說和“馬”字有關聯(lián)的精神,有件大事一定不能忘記。1990年5月17日,剛剛上任九天的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同志首次提出,轉變工作作風的“馬上就辦”精神,并就一樁拖了半年多沒有落實的事務,明確批示:“從今天開始一周內(nèi)辦結,要求各部門舉一反三,把從前石沉大海的批辦件清理一下,應鍥而不舍地要查辦結果?!睆拇耍榜R上就辦”成為福州全市干部的流行語,為群眾辦實事、講效率、抓落實的行動指南?!榜R上就辦”重在“馬上”,貴在“辦實”,事前有布置,事中有督辦,事后有檢查有評估,才能事事有落實,件件有回音,樁樁都辦實。在后來主政福建期間,習近平同志又多次倡導,從那時起“馬上就辦”以其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狠抓落實的責任感,勤政為民的使命感,不僅在八閩大地悄然成風,更以其深刻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指導意義,穿越時空,歷久彌新。
中國馬的品種繁多,有蒙古馬、三河馬、伊犁馬、河曲馬、西南馬,引進純種的有阿拉伯、中亞的高頭大馬。作為人類工具使用的馬,有忠誠能吃苦不惜力的特質,和牛一樣在農(nóng)耕社會是最重要的生產(chǎn)力。不過在行走上馬和牛比,一個是超快,一個是特慢。馬在零下45攝氏度還可以奔馳,堅實的骨骼系統(tǒng),發(fā)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超大的肺活量,細長的四肢肌腱,使馬跑起來持久靈敏快速,敢為人先。所以把“跑”字和“馬”擱在一起,又有了2016年時尚生動的一個詞“跑馬”。
當然,家馬無論多么出色,跑起來比老祖宗野馬還是差一些,野馬是奔跑速度最快的大型食草動物,現(xiàn)在僅在非洲、阿拉伯和亞洲中西部部分地區(qū)有野生自然的品種。我國的野馬原分布在新疆北部準噶爾盆地北塔山及甘肅、內(nèi)蒙古交界的馬鬃山一帶,現(xiàn)在當?shù)匾吧N群可能已經(jīng)滅絕,人們最后一次發(fā)現(xiàn)它的痕跡是1957年。野馬多棲息于山地草原、荒漠及有些水草的戈壁灘,一般由強壯的雄馬為首領,幾匹幾十匹成群地游移活動,晨昏沿固定的路線到水源地,喜食芨芨草、蘆葦?shù)?,在冬天也能刨開積雪覓食。6月份是發(fā)情期,交配成功后,次年4-5月份產(chǎn)仔,每胎一個,馬駒出生后幾小時就能隨馬群撒歡了。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從歐洲引回了一些野馬,在新疆奇臺、甘肅武威半散放喂養(yǎng),盡量保存它的基因,為野馬的繁衍和重返大自然帶來了希望。
(編輯·宋國強)
feimi200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