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次記者問喬納森·弗蘭岑,為什么在小說里設(shè)置那么多性愛描寫。喬納森坦白地說,“萬一沒有了密謀的中西部主角,或是可怕的地震,你就需要其他內(nèi)容來驅(qū)動情節(jié)”,而性,充滿欲望又刺激,是情節(jié)設(shè)計的良方。這個道理,大家都懂的。但現(xiàn)實中,寫好性,并不容易。《英國文學》最近又評出了“年度最差虛構(gòu)文學性描寫”(注意斷句),意大利作家、詩人艾瑞·德·盧卡憑借《幸福前一天》,贏得了這項榮譽。獲獎的具體內(nèi)容就不寫了,反正也沒多吸引人。正如雜志點評的,讀者拿起書本來想看這些情節(jié),“都被各種荒唐的抽象修辭給打斷了”。據(jù)媒體報道,這個獎項已經(jīng)舉辦了24屆,從1990年就開始,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美國作家厄普代克都曾入圍——尤其是厄普代克,四次入圍,以致到2008年,評委們實在不好意思,特意給他頒發(fā)了“終身成就獎”,以肯定他在這個領(lǐng)域的卓越貢獻。
俄羅斯沃羅涅什煩人田鼠爬到雪人身上,咬噬胡蘿卜做成的鼻子。連吃帶玩,它們也很開心
● 2016年底,中國電影界也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張藝謀、王家衛(wèi)兩位大導演的作品也都收獲了很多差評。然后,一股輿論風起,竟把矛頭指向了豆瓣電影和貓眼影評,說因為他們的機制帶來了很多不客觀的差評,破壞了中國電影的生態(tài)云云??上Т迳洗簶洳粫@種招式,否則可以把自己拿不到諾貝爾獎的原因,歸咎于《英國文學》了?!度嗣袢請蟆吩u論部大概是看不下去了,終于在公號里發(fā)了篇評論,核心要點是勸“中國電影要有容得下‘打一星的肚量”。這其實還挺難的。真能有這種肚量,很多中國電影也不會這么差。肚量這種東西,并不是說有就能有,它源于真正的自信。只有真的相信自己作品的人,才不會依靠別人的評價烘托成敗。懦弱無能者,只能接受那些丑陋的、愚蠢的和虛有其表的東西,以此來獲得安全感。
● 在過去幾十年的人生中,有多少人曾嘲笑過我吃餃子的習慣,又有多少人給我的飲食品位打差評?我生氣了嗎?沒有。那天我翻十幾年前的日記才發(fā)現(xiàn),年輕時我追女生,給她買的飯都是餃子。結(jié)局自然是不好的,但我相信這并不是我的問題,有些能力,并非所有姑娘都能欣賞。只要我繼續(xù)吃下去,同一鍋餃子,也一定能品味出四種味道來。只要能持久做一件事,總會得到回報。就像英國一位叫Arthur Boyt的老爺子,他從13歲開始,就喜歡去尋找路上被撞死的動物,把它們的尸體帶回家吃掉。64年里,他吃過的動物五花八門,鼬鼠、刺猬、馴鹿、蝙蝠、狐貍、水獺等等,他并沒有從此成為著名美食家,但從中收獲了不少樂趣。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像他一樣,烹飪并吃過這么多肉類呢?有多少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蝙蝠的味道??!
● 吃肉總是一件開心的事,那些過不了差評坎兒的人,倒是可以通過這個辦法解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香港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發(fā)布了一份成果,他們發(fā)現(xiàn)社會自卑感會使人渴望更多的食物,尤其是高脂肪食物。這也意味著,這些人大快朵頤時,一定程度上能安慰受傷的心靈。雖然實驗里,志愿者多是因經(jīng)濟收入不高、社會地位低下而產(chǎn)生自卑心理,但那種在差評下hold不住的自卑,洶涌而無處發(fā)泄的惱怒,應該也可以通過這種途徑舒緩。多吃肉,就不會那么敏感了。雖說這不是什么好辦法,但從食物里獲得安全感比告惡人狀、揮道德棒好多了。
● 2016年才剛剛過去,有時候我們還會想起它,在我看來,這一年,也就打個一星,最多兩星,也算得上差評了。尤其是在一年即將結(jié)束的那段時間,各種沉重的事情更是拉低了整體評分。所以,大家為了能新年快樂,抓緊時間吃頓好的吧——比如,一份肉餡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