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杰
大學生誠信教育在新媒體語境下的創(chuàng)新研究
吳世杰
目前,大學生群體誠信缺失問題嚴重,這些問題大大影響大學生群體的社會形象及職業(yè)生涯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此同時,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的交往方式、學習思維方式和性格塑造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這既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辟了新領域、提供了新手段,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在此情況下開創(chuàng)新媒體環(huán)境相適應的大學生誠信教育模式和途徑創(chuàng)新研究勢在必行。
大學生 誠信教育 新媒體 創(chuàng)新
誠信是指誠實不欺,講求誠信。它是建國之基,立人之本,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現(xiàn)代大我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基本道德支撐。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價值觀形成和確立時期的準社會人。習總書記曾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談到: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因此大學生們必須扣好人生的價值觀的“第一顆扣子”。對于大學生群體誠信問題,以人才培養(yǎng)為主體的高校必須肩負起立德樹人的歷史使命。
在信息化時代,新媒體正以其開放性、交互性、個性化、專業(yè)化、及時化的特性,悄然地改變人們的行為和思維習慣。當代大學生由于本身具有思維活躍、接收新事物快的心理特點,成為新媒體最早和最直接接觸的主要群體之一,他們已成為與網俱進的青年一代。相較而言傳統(tǒng)的誠信教育的手段落后,內容單一,效果不佳問題凸顯出來。傳統(tǒng)教育遭遇新媒體時代,機遇與挑戰(zhàn)隨之而來。
1.虛實結合拓展教育空間。將傳統(tǒng)誠信教育從現(xiàn)實社會向虛擬空間延伸、網絡巨大的信息量、快捷的傳播速度,大大提高了誠信教育的效率。
2.把握新媒體語境特征即:快捷性、多元性、個性化、互動性、娛樂性、共享性、受眾族群化的特點,豐富教育手段,大大提高了誠信教育的效果。
3.重視教育對象成長環(huán)境、把握受眾心理特點,與時俱進推進誠信教育,將誠信教育落地生根。在網絡信息洗禮中成長的一代大學生對新媒體運用:搜索引擎、門戶網站、手機新媒體、博客、個人空間、微博、微信等使得他們接收到的教育內容更豐富、教育方式和平臺更具多選性。
1.挑戰(zhàn)了教育者主體地位和傳統(tǒng)教育模式。新媒體背景下,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信息內容等發(fā)生了深刻地變化。這不可避免地沖擊以老師、教材、課堂等為主導的傳統(tǒng)的教育權威、環(huán)境及教育教學模式。
2.思想教育環(huán)境復雜性,網絡的虛擬性、網上信息的良莠不齊、各種思潮的沖擊甚至滲透等沖擊著處于價值觀、人生觀尚在成型中年輕一代,容易滋生一些不誠信的現(xiàn)象及其他問題等。
3.沖擊了工作對象。新媒體的不當使用會影響學業(yè)和身心健康、會使人沉溺于網絡產生人際交往障礙、會影響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等。
1.利用新媒體所提供的技術手段不斷強化教育加強學生誠信認知水平和誠信實踐能力,這有利于提高學生誠信品質、完善學生優(yōu)秀品格以及學生健康成長,實現(xiàn)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立德樹人。
2.有利于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誠信教育理念,搶占網絡教育陣地,建立完善的網絡誠信教育體系。
3.有利于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革。將顯性教育和隱形教育并重,將傳統(tǒng)教育的精髓與新媒體時代的特點及優(yōu)勢功能融合,將課堂教育與實踐結合、突出教學效果,豐富誠信教育內容與形式,探尋豐富高效教育手段。
新媒體手段的應用給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帶來了巨大影響,我們必需要把握好這一機遇,改進思維和工作方式,實現(xiàn)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對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結合自身的學生工作經驗,大學生誠信教育模式和途徑的創(chuàng)新具體有以下這些方式:
1.誠信教育觀念的融合。要求我們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新媒體育人、常態(tài)化、合力化理念。要求我們加強對新媒體的學習和認識,了解新媒體的傳播規(guī)律和特點,積極運用新媒體開展誠信教育工作。要求在利用新媒體的行為規(guī)范方面,走在大學生的前面,起到帶頭示范作用。
2.構建誠信教育新媒體平臺,組織豐富多彩的線上的校園活動搶占虛擬世界的思想陣地。
利用現(xiàn)有技術及網絡平臺構建求真知、做“真人”的誠信網站板塊、網絡誠信論壇、人生導航社區(qū)等;建設主題博客、微博,發(fā)揮其誠信教育作用;在現(xiàn)有網絡電視臺等自媒體平臺制作拍攝編輯誠信小故事、微視頻、打造中華誠信之美等誠信專題欄目發(fā)揮其誠信教育作用;利用手機新媒體平臺傳播誠信教育內容,特別是利用智能手機軟件、app如:qq、微信等進行內容包裝如:100字故事、誠信游戲、引導誠信實時話題談論、傳播名家觀點等打造誠信圈群文化推送擴大誠信教育影響面,讓學生耳濡目染,強化學生的誠信意識。
3.豐富誠信教育內容。將誠信倫理與道德內容體系教育、核心價值觀教育、誠信道德示范教育、大學生誠信案例教育、傳統(tǒng)誠信文化熏陶等融入到大學生誠信教育中,將傳統(tǒng)與時代主題、理論與實踐、顯性與隱性融合,發(fā)揮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
4.應該加大校園網絡管理力度,提高網上引導水平,搞好網上輿論引導隊伍建設。作為新媒體的代表,互聯(lián)網是當代大學生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而這中間大部分學生則是通過校園網來獲取學校信息。作為擔負立德樹人使命的高校應加強校院兩級新媒體環(huán)境建設和管理,建立專業(yè)老師、輔導員、學生三合一的新媒體語境下誠信教育隊伍。
總之,在新技術新媒體蓬勃發(fā)展的互聯(lián)網+時代之下,高校的誠信教育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作為教育者只有緊緊把握時代的脈搏,充分認識并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堅持合理運用現(xiàn)代傳媒手段和結合傳統(tǒng)精髓建設大學生的現(xiàn)實和虛擬雙重精神家園,拓展大學生誠信教育途徑,打造誠信教育oto模式,才能把控好機遇與挑戰(zhàn),從而構建新媒體時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新格局。
1.陳學誠.新時期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 [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8(10):
2.黃果心,李若華.信息時代大學生的誠信教育[J].傳承(思想教育),2008,(4):
3.李鳳蓮.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環(huán)境因素論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3)
4.張艷玲,樊世明,汪振明. 關于構建大學生誠信教育機制的探討[J].新西部(教育探索),2008,(20)
5.徐振樣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J]思想政治教育,2007.(6)
6.蒲彥羽.新媒體技術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大家,2011.(20)
文章為省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5GB223。
(作者單位:武昌首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