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瑛 荀運浩 呂鐵峰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是臨床上常見的傳染性疾病之一,治療困難。尤其是當患者出現(xiàn)重度黃疸時,常提示病情加重,需積極進行退黃護肝治療,控制病情進展。作者在臨床工作實踐中發(fā)現(xiàn)丹參川芎嗪聯(lián)合苦黃注射液治療慢性黃疸型乙型肝炎(簡稱慢性黃疸型乙肝)較單用苦黃注射液組能取得更好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慢性黃疸型乙肝患者,按時間連續(xù)納入136例進行分析,診斷標準參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所有患者按照住院先后次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8例,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齡15~63歲,平均年齡(36.5±13.5)歲。病程2~30年,平均9.15年。對照組68例,其中男49例,女19例;年齡16~62歲,平均年齡(35.8±12.5)歲。病程2.5~31年,平均9.4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靜脈滴注30ml 苦黃注射液(江蘇常熟雷允上制藥有限公司)與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液,1次/d。觀察組:苦黃注射液治療同對照組,在此基礎(chǔ)上患者予以丹參川芎嗪(貴州拜特制藥有限公司,5ml/支)10ml靜脈滴注(溶媒: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次/d。兩組的基礎(chǔ)治療均給予甘草酸單胺針100ml及古胱甘肽針1.5g常規(guī)護肝治療。開始治療后每周采靜脈血檢查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轉(zhuǎn)氨酶(ALT)、天冬氨酸轉(zhuǎn)氨酶(AST)等作為觀察指標,4周后作療效分析。
1.3 療效評定標準 參考文獻[2]制定。顯效:治療結(jié)束后,患者的主要肝功能指標大于正常值下限,<2倍正常值上限;有效:療程結(jié)束后,患者的主要肝功能指標水平均下降,其中TBil降低>50%;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或%表示,組間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總體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內(nèi)經(jīng)》云“黃疸之為病,濕熱相搏”,指出黃疸病的中醫(yī)致病機理為濕熱疫毒入侵,濕性粘滯,與熱毒相合,久病及血,致瘀血阻結(jié)。關(guān)幼波提出[3],黃疸病是“濕熱相搏于血脈?!敝赋鳇S疸病的病位,提出“治黃必治血,血行黃易卻”的學術(shù)觀點。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是HBV存在于機體內(nèi)>6個月。慢性乙肝、慢性黃疸型乙肝患者的血清TB的水平與肝損害程度呈正相關(guān)。乙肝肝炎活動是由于病毒復制并觸發(fā)免疫病理損傷所致。此外,肝組織微循環(huán)障礙會激發(fā)大量氧自由基損傷肝細胞膜和細胞器。
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為復方制劑,其組成成分為鹽酸川芎嗪(化學名稱為:2,3,5,6-四甲基吡嗪鹽酸鹽)和丹參索[化學名稱為:β-(3,4-二羥基苯基)乳酸]。川芎嗪是由川芎的根莖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抗血小板凝聚、擴張小動脈、改善微循環(huán)、抗氧化、拮抗鈣離子及抗纖維化等作用;其能顯著改善患者肝臟微循環(huán),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損傷和肝細胞凋亡。且研究還發(fā)現(xiàn)[4-5],川芎嗪還能維持肝臟內(nèi)的鈣離子水平,保護肝臟再灌注損傷。丹參具有活血祛瘀、通經(jīng)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的功效。丹參素良好的自由基清除劑,能為肝臟細胞提供足量的氧,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6-8]。
苦黃注射液是在經(jīng)典藥方“茵陳蒿湯”的基礎(chǔ)上改進研發(fā)的,其中苦參清熱潤燥,利肝膽。大黃清熱解毒,促進膽汁流量增高。柴胡、茵陳、大青葉清熱理氣,抗菌消炎。全方有清熱解毒、潤燥退黃之效[9-10]。兩種藥方共用,既能顯著促進患者受損肝臟的修復,又能從慢性乙肝的中醫(yī)致病機理入手,活血化瘀,清熱解毒。
本資料結(jié)果顯示,苦黃注射液在治療黃疸型肝炎療效顯著,有消退黃疸、降酶的作用。本資料中兩組治療后,黃疸均下降明顯(P<0.05)。觀察組治療后黃疸改變情況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即丹參川芎嗪與苦黃聯(lián)合使用比單用苦黃注射液退黃效果更加明顯。治療后兩組ALT、AST均明顯好轉(zhuǎn),觀察組應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ALT及AST指標改善比對照組更為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因此,對于慢性黃疸型乙肝的治療,改善肝細胞功能和肝臟微循環(huán)障礙極其重要。在臨床工作應用中,丹參川芎嗪聯(lián)合苦黃注射液可取得協(xié)同治療的作用,促進肝細胞修復,加快退黃降酶。
[1] 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止方案.中華傳染病雜志,2001,19(1):56-62.
[2] 馬莉.水飛薊素聯(lián)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10):1860-1861.
[3] 李志荃,孫經(jīng)利,魏新全.羥乙基淀粉與復方丹參注射液聯(lián)合治療病毒性肝炎高膽紅素血癥48例.新醫(yī)學,2004,35(12):748-748.
[4] 劉燕玲,柳詩意,郭朋,等.關(guān)幼波治療急性肝炎辨證方法的臨床應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五屆內(nèi)科肝膽病學術(shù)會議暨國際中醫(yī)藥管理局??茖2f(xié)作組(肝病組﹑傳染病組)會議論文集,2012:313-315.
[5] 張雪嬌,倪春艷,張峰,等. 川芎嗪衍生物影響肝星狀細胞增值的作用機制研究.中國藥理學通報,2012,28(6):843-846.
[6] 楊繼英,鄭軍.丹參素的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中華臨床醫(yī)學雜志,2007,8(4):46-47.
[7] 周明玉,程明亮.丹芍化纖膠囊加食蘋果對大鼠肝纖維化tsp-1及TGF-B1的影響.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1,26(9):1900-1992.
[8] 李三清,倪傳斌.丹參川芎嗪聯(lián)合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療效.中國熱帶醫(yī)學,2013,13(7):869-871.
[9] 楊洪.苦黃注射液對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血清微量元素水平影響.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35(12):165-167.
[10] 邰伯軍,顧宇峰.苦黃聯(lián)合思美泰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膽紅素血癥療效觀察.交通醫(yī)學,2014,28(5):468-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