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欣
言傳不如身教
幾天前,女兒將她寫的課堂作文《記我的第一次“拍賣會”》給我看,內容挺新穎,但是里面的一些情節(jié)交代不清楚,細節(jié)描寫不夠生動。比如班級為什么會舉辦這樣一場拍賣會?積分又是如何使用的?另外,應該重點描寫的拍賣會的情節(jié)顯得過于平淡。我和女兒一起討論如何讓這一篇課堂作文更加生動和吸引人,不知不覺中,大概的情節(jié)出現在了我的腦海中,也勾起了我兒時許多美好的回憶。孩子媽媽看在眼里,微笑道:“不如你也寫一篇吧,同一個命題,父女倆寫出不同的東西,倒也是挺有趣的一件事情?!蔽意袢恍膭?,于是按照心里構思的情節(jié),完成了這一篇父女同題作文。但作文不像作文,倒像是一篇小故事了。在和女兒的溝通中,我發(fā)現了女兒的奇思妙想,她常常會想出不一樣的題材,創(chuàng)作出不同類型的故事,給了我很多啟發(fā)。而在與我的溝通中,女兒的文筆也越發(fā)成熟了,構思也更加嚴謹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說要換位思考,即站在對方的角度來體驗和思考問題。也許很多同學有過這樣的體會,因為作文不會寫或寫得不好,而受到家長的批評,碰到這種情況,我們有時會在心里說:“你說得這么容易,那你來試試看!”曾好同學的爸爸真是一位說到做到的好爸爸,他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用言語來指責,不如用行動來示范。就曾好和曾爸爸各自寫的文章來看,各有優(yōu)點和特色。曾好描寫的拍賣會突出了第一次參與競拍時的緊張和刺激,并著重敘述了“我”與黃少鵬競拍“圖書館借書卡”這項獎品的全過程。而曾爸爸筆下的拍賣會,描述得更為完整和豐富,可以說是一篇內容充實的校園小說,記敘文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以及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過、結果,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這樣,故事情節(jié)也更容易展開,文章的可讀性更高。相信對比閱讀這兩篇文章后,對我們寫作文時如何構思,如何進一步打開思路,是有幫助和借鑒意義的。
(編輯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