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缺吃少喝,食品相對匱乏的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鄉(xiāng)下的大鐵鍋總能派上用場。鐵鍋燴菜,吃起來香醇可口,聞起來香氣四溢。它的用料很廣泛,肉來自農(nóng)家喂出來的本地笨豬,豆腐是地道的鹵水黃豆產(chǎn),粉條是上品的本地土豆粉,蔬菜更是新鮮的。
既是燴菜,當(dāng)然要包羅萬象。各種肉類,肥的瘦的,各類蔬菜,有莖的沒莖的,帶葉的不帶葉的,都可以燴入大鐵鍋,色彩繽紛,開人胃口。最常見的大燴菜是豬肉燴腌漬而成的酸白菜。將那新鮮的豬肉割一塊,切成長約二寸、寬約半寸的肉片放到鍋里“嗞嗞”地炒,蔥段姜蒜等佐料一股腦兒往里放。白肉炒得紅紅的,紅肉炒成焦黃的,撲鼻的香味就出來了??刹荒艹蠢狭?,老了油出干了,就沒咬頭了;還不能炒嫩了,嫩了油出不去,膩口。炒得恰到好處,放酸白菜。這酸白菜要那酸的正好,切成細(xì)細(xì)的菜絲敷到肉上去,再加些許土豆粉條,燴吧。一陣兒,香氣飄溢了出去。那氣兒也香的特別,軟軟地繚繞著你,一陣兒濃似一陣兒。其實(shí),不論是肉類或蔬菜都保持著各自的本色味道,只是和別的菜燴在一塊,隱隱地增添了那么一點(diǎn)神韻……
燴菜燉好后,揭開鍋,用大鏟攪一攪,每人盛一碗,油潑辣子一放,那情景,那味道,3個字——美極了!
時代變遷,大鐵鍋已漸漸淡出了鄉(xiāng)村人的視野,但在城里,鐵鍋燴菜反而成了一道風(fēng)景。看來,溫情的東西,總是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