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
非指示性教學法在高職院校古詩文教學中的運用
劉春
“非指示性”教學法的基本內(nèi)涵是教師不指示學習目標,不指示問題答案,引導學生根據(jù)文本特點(內(nèi)容特點和形式特點)和自身特點(認知特點、情感特點和心理動作特點),自主(或獨立或共同)選擇學習內(nèi)容、確定學習目標,自主(或獨立或共同)探究問題答案?!胺侵甘拘浴苯虒W法以其開放性和自主性的特點非常適合五年制高職古詩文教學。其教學流程可以根據(jù)具體的課文進行選擇運用,從而提高古詩文課堂教學效益,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文閱讀欣賞能力和提升詩文素養(yǎng)。
“非指示性”教學 高職院校 古詩文教學 教學環(huán)節(jié)
江蘇省教育廳在2009年12月頒布的《江蘇省五年制高等職業(yè)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自讀、自悟”,“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學生、文本、教師的多邊互動、融合,切忌用教師的分析取代學生的閱讀和體驗”,“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特的感受、體驗和見解,用自己的方式解決疑問”。筆者以為,這一教學思想尤其在古詩文等文學作品教學中可以很好地貫徹執(zhí)行,而適應這一思想的教學方法,可以采用“非指示性”教學法。本文結合五年制高職院校中古詩文教學實踐,談談“非指示性”教學法在高職院校古詩文教學中的運用和探索。
浙江省江山中學特級語文教師鄭逸農(nóng)從2000年開始,在全國中學語文界原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非指示性”語文教學模式?!胺侵甘拘浴爆F(xiàn)在已由語文教學模式上升為語文教學理念,但在實際操作層面上它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教學方法?!胺侵甘拘浴币浴岸弧薄八淖浴睘闃酥荆翰恢甘緦W習目標,不指示問題答案;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chuàng)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胺侵甘拘浴苯虒W法的基本內(nèi)涵是:教師不指示學習目標,不指示問題答案,引導學生根據(jù)文本特點(內(nèi)容特點和形式特點)和自身特點(認知特點、情感特點和心理動作特點),自主(或獨立或共同)選擇學習內(nèi)容、確定學習目標,自主(或獨立或共同)探究問題答案。強調(diào)學習目標的自主性和差異性,強調(diào)問題答案的自主性和理解多元性。既不以教師為中心,又不以學生為中心,從教師中心、學生中心轉向師生對話,在平等對話中讓學生自主生成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自主生成語文素養(yǎng),自主走向精神成長。
“非指示性”的教學流程是:教師激趣導入;學生初讀文本說出原初體驗;學生再讀文本,自主(或獨立或共同)確定學習主題(內(nèi)容、目標);學生圍繞學習主題,研讀欣賞;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并提出問題,現(xiàn)場討論;教師補充提問,并介紹自己、專家和研究者的研讀;學生聚焦優(yōu)美的語句美讀品味;每人反省自己的學習得失并提出調(diào)整對策;教師提供課外作品,讓學生比較閱讀,拓展深化;下課前每人說一句結束語,總結本課學習的感受與收獲;教師推薦課外閱讀篇目。簡單概括就是:激趣;初讀;交流;再讀;定向;研讀;交流;提問;交流;美讀;反??;拓展;總結;薦讀。在這一完整型的教學流程中,初讀→再讀→研讀→美讀等環(huán)節(jié)意在促進學生的學習由淺入深;而同伴與教師以及專家學者的觀點介紹等環(huán)節(jié)則力圖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外在影響,內(nèi)外交互作用來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后來它又被提煉成為簡約型常式教學流程:激趣;初讀;交流;自選式學習;共選式學習;美讀;總結;薦讀。
“非指示性”教學法以其開放性和自主性的特點非常適合五年制高職古詩文教學。我們結合具體的課文,運用“非指示性”教學法中的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介紹。
激趣。比如學習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可以這樣激趣引導:相傳蘇軾官翰林學士時,曾問幕下士:“我詞何如柳七(柳永)?”幕下士答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歲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幕士的回答不無調(diào)侃,但卻形象地說出了蘇軾和柳永詞風的不同。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感受了柳詞的婉約詞風,本節(jié)課我們來品味蘇軾的另一種不同的詞風吧。以“激趣”開頭,能激發(fā)學生求知的興趣,把學生調(diào)整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維最活躍的狀態(tài)下。
提問?!疤釂枴蹦軐㈤喿x引向深入,但需因現(xiàn)場情況而定,只有在學生的“交流”不深刻不透徹時才用。比如學習蘇洵的《六國論》,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作者論證嚴密、結構嚴謹?shù)奶攸c和借古諷今的寫法認識不夠時,就提出了以下問題供他們討論:①作者提出中心論點的方式有什么特點?圍繞中心論點,作者還提出了哪兩個分論點?作者是如何論證分論點的?本文論證嚴密,歷來為人所傳誦,你認為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提問之后,教師并不作明確指示,不提供現(xiàn)成的“標準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在討論中達成共識。②第5小節(jié)總結歷史教訓,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主張,申明了自己的政見。本節(jié)連用了兩個嘆詞有什么作用?最后一句語帶雙關,請說明其含義。第6小節(jié)將六國的情況和北宋的情況作對比,作者語重心長地警告北宋王朝,切勿重蹈六國滅亡的覆轍,點明了本文的主旨。請簡要分析本段在全文論述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這樣對《六國論》的閱讀教學就不僅僅是停留在語句的翻譯上(不少課堂教學就是這樣),而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研讀。顧名思義,研讀就是鉆研閱讀,是一種深入性的閱讀,以獲得較深入較全面的知識為目的。區(qū)別于瀏覽性閱讀,趣味性閱讀等。比如教李白的《蜀道難》時,就可以要求學生進行研讀詩歌的主題。本篇的寫作意圖有送別友人、抒寫心志、諷喻時政、倦于仕途等說法。鑒于此,可要求學生結合作品,談談自己的看法,但要結合文本自圓其說,并不提供統(tǒng)一答案。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參考資料,如趙昌平對《蜀道難》的解讀和施蟄存《析李白〈蜀道難〉》等,讓學生自讀、自悟,得出自己的看法。又如教李商隱的《錦瑟》,可以說這首詩是李商隱詩歌中最為難解的一篇,其主旨歷來眾說紛紜,有悼亡說、戀情說、自傷身世說等等。同樣可以要求學生結合作品,說說自己對作品主題的理解。教師可以提供周汝昌對《錦瑟》的解讀文章和錢鐘書的《李商隱〈錦瑟〉解讀》作為參考。在學生研讀之后,教師再說說自己的理解,僅做參考,不強求一致。
美讀。美讀是一種高級的審美形式。美讀目的在于領會主旨,體味情感,再創(chuàng)文本,從而獲得審美體驗,提高語文素養(yǎng)。它能夠幫助學生融入情境,釋放情感,張揚個性。比如學習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就可采用美讀的方式進行閱讀欣賞,讀出詩歌的情感,讀出詩人的豁達,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激昂處還他們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再與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進行比較閱讀,體會豪放詞與婉約詞的不同風格。又如學習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正可配樂朗誦或吟誦。這首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一唱三嘆,前呼后應,既回環(huán)反復,又層出不窮,音樂節(jié)奏感強烈而優(yōu)美。同時,語音與韻味的變化,又是切合著詩情的起伏,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宛轉諧美。學生在美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之美、情感之深。
拓展。這是將閱讀引向課外,由教師提供課文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或與課文同樣題材或體例的其他作者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比較兩者在思想內(nèi)容或藝術形式上的異同點。比如教學蘇軾的《赤壁賦》后,教師及時提供其在同年冬季寫的《后赤壁賦》進行思想和藝術上的比較閱讀;或者聯(lián)系他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進行相互參驗、相互印證,學生一定會有更深的體會。教學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后,要求學生將此文與蘇軾的《石鐘山記》作比較閱讀,簡述兩者在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特色等方面的異同。教學蘇洵的《六國論》后,教師提供其子蘇轍的同題《六國論》,要求學生閱讀比較兩文的觀點有何不同,再設計問題:在分析六國滅亡原因方面,蘇洵和蘇轍都有自己的見解但都不夠全面,而兩人的作品卻都能流傳至今,你能說說是什么道理嗎?而在教學白居易的《琵琶行》后,可以從思想內(nèi)容方面設計一個拓展題,提供白居易的《觀刈麥》,然后這樣設計:這首詩是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任陜西周至縣尉時寫的。和《琵琶行》一樣,詩中也寫到了下層百姓特別是揀麥穗的貧婦人的形象,寫到了自己所見所聽之后的感想。請就這方面與《琵琶行》作比較閱讀,說說它們的異與同,談談你的理解。
“非指示性”教學法的教學流程可以根據(jù)具體的課文進行選擇運用,本文只就其中的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摭談,以期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參與研究和運用。古詩文教學的實踐證明: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古詩文教學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更多的時候是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方法為目的服務,手段為內(nèi)容服務。
[1]鄭逸農(nóng).“非指示性”語文教育初探[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5.
[2]楊九俊.江蘇省職業(yè)學校文化課教材配套教學用書語文教師用書(第八冊)[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5.3:21—28,35—41.
(作者單位:鎮(zhèn)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