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
木材是生態(tài)型傳統(tǒng)材料,是現代四大基礎材料中唯一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環(huán)的綠色材料,歐美林業(yè)發(fā)達國家基本實現越采越多、越采越好、自給自足、良性循環(huán)。
然而我國森林資源家底薄,前幾十年重采伐、輕培育,透支嚴重、欠賬很多。進入新世紀,國家實施以生態(tài)建設為主的林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森林質量有所提高,但距離滿足經濟發(fā)展和百姓生活改善對優(yōu)質木材的剛性需求還有很大差距。
當前,我國用材林資源品種結構單一,木材生產能力落后,與人民群眾對木材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的矛盾十分突出。2011年我國木材消費量為4.99億立方米,其中進口量達2.24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持續(xù)增高。隨著世界各國對森林資源保護的加強,我國原木進口的難度越來越大,木材安全問題已變?yōu)橹卮蟮馁Y源戰(zhàn)略問題和日益復雜的國際政治問題。因此,立足國內,建設一批國家木材戰(zhàn)略儲備生產基地,提高木材生產能力,增加立木儲備,在保護好天然林的同時,盡快增加國內木材供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目前,我國森林產業(yè)主要面臨三點問題:
一是森林可持續(xù)經營潛力巨大,生態(tài)短缺和木材短缺長期并存。由于缺乏經營手段和資金,我國人工林每畝年均生長量為0.37立方米,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森林蓄積量僅10.98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7。根據國際國內經驗,用政策引導科學經營,我國現有林地林木生產率完全可以提高50%。
二是國內大徑級材資源嚴重匱乏,國外進口面臨斷供風險。我國成熟用材林資源只占資源總量的5%,原木和鋸材年進口量折合6741萬立方米,占國際貿易量的1/3以上。國外一些組織和個人拋出“木材威脅論”“最大非法木材消費國”等觀點,對我詆毀丑化?!稙l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嚴格限制交易的樹種新增到220多個,有86個國家和地區(qū)限制或禁止珍稀和大徑級原木出口。因此,自主的木材儲備十分重要。
三是木材消耗快速增長,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木材進口國。盡管木材可以進口,但生態(tài)必須靠自己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與提高森林質量、增加木材生產息息相關。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木材儲備基地,培育珍稀和大徑級森林資源,是提升我國森林生態(tài)功能、增加生物多樣性的創(chuàng)新性舉措,是生態(tài)林業(yè)民生林業(yè)的最佳結合點。
近30年來,我國木材消耗量年均增長3.7%,而木材產量年均增長1.9%,缺口比例年均加大近2個百分點。我國木材消費總量已由2002年的1.83億立方米,增長到2011年的4.99億立方米,增長172.7%。國內木材需求越來越大。
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成為木材凈進口國,木材進口數量和貿易值連續(xù)攀升。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tǒng)計,2008年世界林產品進口總額(含木材及紙漿等)為2440億美元,中國列居第一位。據海關總署統(tǒng)計,2011年我國進口木材及其產品折合木材量2.24億立方米,其中,原木進口4233萬立方米。
出于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各主要木材出口國家,如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哥斯達黎加、加蓬等國家或地區(qū),紛紛提高原木出口關稅或限制、禁止原木出口。我國依靠國際市場平衡木材需求的難度越來越大,我國木材安全形勢日益嚴峻。木材安全問題已經從一般的經濟問題轉變?yōu)橘Y源戰(zhàn)略問題,并逐步呈現出國際化、政治化和復雜化態(tài)勢。到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森林“雙增”目標。據測算,我國木材需求增長率,隨人均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木材需求量會增長0.61個百分點,未來木材需求年均增長率維持在4.58%的水平上。專家預測,2020年全國木材消費總量將達5.57億立方米。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對優(yōu)質木材的總量和結構需求的增加,我國木材供需總量不足和結構性短缺的矛盾將長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