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甘青地區(qū)先秦火葬墓研究

        2017-02-08 08:27:01杜博瑞
        草原文物 2017年2期
        關鍵詞:文化

        杜博瑞

        (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甘青地區(qū)先秦時期喪葬習俗多樣,火葬是其中的一種。中國古代對火葬就有記載,如《墨子·節(jié)葬下》①、《列子·楊朱》②、《荀子·大略》③、《呂氏春秋·義賞》④等。

        甘青地區(qū)的寺洼山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火葬墓實例,是將人骨火化后放入骨灰罐埋葬。⑤

        目前,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論述西北的火葬是羌族的習俗,⑥火葬墓納入二次擾亂葬,⑦認為火葬是巫師、長老等階層的專屬葬俗⑧等幾方面。

        甘青地區(qū)火葬墓資料發(fā)現(xiàn)較多,延續(xù)時間較長。對甘青地區(qū)火葬墓的對比研究,有助于理解先秦時期甘青地區(qū)族群的宗教思想,以及對人死亡的認知和血緣族群間的互動行為。

        一、火葬墓的主要發(fā)現(xiàn)

        甘青地區(qū)目前考古學文化譜系大致清楚,因此,下面在介紹火葬墓的材料時,將按照考古學文化譜系分別介紹。

        馬家窯文化火葬墓主要集中在半山類型,蘭州花寨子遺址⑨,循化蘇呼撒遺址⑩,拉卡砂料場遺址?,同德宗日遺址?等。具體情況如下:

        1977年花寨子遺址發(fā)掘49座墓葬,發(fā)現(xiàn)火葬墓1座。

        1982-1983年循化蘇呼撒遺址發(fā)掘116座墓葬,半山類型65座,發(fā)現(xiàn)火葬墓4座。

        1991年尖扎縣拉卡砂料場遺址發(fā)掘25座墓葬,發(fā)現(xiàn)火葬墓6座。

        1994年青海同德宗日遺址開始發(fā)掘,迄今共發(fā)掘341座墓葬。發(fā)現(xiàn)火葬墓不足10座,多數(shù)為半山類型。?

        齊家文化火葬墓目前僅在臨潭磨溝墓地發(fā)現(xiàn)?。具體情況如下:

        2009年臨潭磨溝遺址發(fā)掘287座墓葬,齊家文化266座,發(fā)現(xiàn)火葬墓1座。

        寺洼文化火葬墓在臨洮寺洼山?,臨潭磨溝寺洼文化墓地?皆有發(fā)現(xiàn)。具體情況如下:

        1945年臨洮寺洼山遺址發(fā)掘6座墓葬,發(fā)現(xiàn)火葬墓1座。

        2008-2011年臨潭磨溝遺址發(fā)掘1688座墓葬,寺洼文化墓葬20余座,發(fā)現(xiàn)火葬墓10余座。

        卡約文化火葬墓在半主洼遺址?,大華中莊遺址?,蘇志蘋果園遺址?皆有發(fā)現(xiàn)。具體情況如下:

        1981年蘇志蘋果園遺址發(fā)掘墓葬26座,發(fā)現(xiàn)火葬墓2座。

        1983年青海湟源縣大華中莊遺址發(fā)掘117座墓葬,發(fā)現(xiàn)火葬墓2座。

        1988年化隆縣半主洼遺址發(fā)掘89座墓葬,卡約文化85座,發(fā)現(xiàn)火葬墓2座。

        沙井文化火葬墓在蛤蟆墩遺址?,西崗遺址?皆有發(fā)現(xiàn)。具體情況如下:

        1979年永昌蛤蟆墩遺址發(fā)掘20座墓葬,發(fā)現(xiàn)火葬墓3座。

        1981年永昌西崗遺址發(fā)掘452座墓葬,發(fā)現(xiàn)火葬墓2座。

        二、火葬方式分析

        上述發(fā)現(xiàn)的火葬墓類型多樣。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花寨子墓地M3為報告中僅提的墓底有木炭的墓葬,位于墓地西北部邊緣。墓葬存在木炭,人骨及其它棺木卻未提及有火燒痕跡。因此該墓應該是先在墓內放置物品焚燒,然后待火快熄滅時放入木棺及人骨,應存在特定的焚燒物。

        循化蘇呼撒墓地僅在半山類型中發(fā)現(xiàn)4座有火處理的墓葬。M100、M101、M110位于墓地東北部邊緣,M77位于墓地西北部邊緣。四座墓葬面積較大,M101為墓地面積最大墓葬。M100棺板及人骨皆被焚燒,四壁存在較厚的火燒痕跡,最厚處可達4厘米。尸骨僅存碎骨。M77、M101、M110三座墓葬的火葬形式與M100有明顯的不同,即僅棺板上部存在被火燒過的痕跡,人骨未被焚燒,可見棺板上存在特定的焚燒物品。

        拉卡砂料場墓地7座被火焚燒的墓葬,6座為土坑墓,1座為洞室墓。6座土坑墓墓中有2座木棺墓,木棺被火燒成木炭,無人架。4座土坑墓被火焚燒,有無骨架未知。洞室墓為M25,火葬的方式為在洞內下挖長方形豎穴土坑,在里面填滿被燒過的木炭,未發(fā)現(xiàn)人骨架。該墓形制與喪葬方式與其它墓皆不同,且未發(fā)現(xiàn)人骨。

        同德宗日墓地火葬墓不足10座,大多為半山期類型。?據(jù)研究,宗日火葬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入葬時就進行焚燒,墓室四壁皆有火燒痕跡,棺骨雖被焚燒,但大體未經(jīng)擾動。?如M168,僅小半部被二次擾亂時挖坑破壞。二是墓葬埋入一段時間后挖開,將尸骨打亂并焚燒,如M229、M230、M231等。?此外,據(jù)報告介紹,在宗日墓地周邊存在諸多祭祀坑,祭祀形式有墓上祭祀和祭祀坑兩種形式。第一種墓葬上的地面有燒火痕跡和焚燒遺留物,如石塊、陶片、獸骨等;第二種主要散布在墓地邊緣,圓形坑的壁和底有燒烤痕跡,填以炭灰、陶片、獸骨和石塊等。?此外在民和陽山馬家窯文化墓地,也散布一些圓形火燒坑,坑內存有獸骨、陶片和大小不一的石塊。?在稍晚的永靖大何莊齊家文化墓地,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與此類似的石圓圈,且周邊存在墓葬。石圓圈周邊還有卜骨和動物骨骼等。?

        臨潭磨溝齊家文化墓地僅發(fā)現(xiàn)1座火葬墓,火葬墓內僅有一個小孩被焚燒,其余尸骨為一成年女性和兩位未成年人。該墓應是母子合葬的家庭墓。墓內無火燒痕跡,可以推定該小孩是焚燒后再撿骨放入墓葬的。該小孩與整個墓地的未成年兒童喪葬方式存在差別,可以認為該小孩非正常死亡的可能性較大。

        寺洼山和臨潭磨溝的寺洼文化墓葬,都為骨灰罐式,其中寺洼山零號墓位于墓地東南部邊緣?;鹪峋唧w方式為尸骨進行焚燒后撿骨入火葬罐,之后放入用石板壘砌的墓室,在火葬罐上壓上石板。用石板壘砌墓室在寺洼文化少見,且集中在火葬墓。

        半主洼卡約文化墓地僅有2座火葬墓,且形式有很大差別。M2為棺面上有燒灰痕跡,尸骨未經(jīng)焚燒。此種形式應該是在棺面上焚燒過程中填埋墓穴,導致未燃燒充分,僅部分被焚。M10的尸骨被泥土完整包裹,然后進行了焚燒。墓內棺木良好,四壁未見火燒痕跡,表明該墓是將尸骨入葬前就進行焚燒,焚燒完成后放入墓內。

        大華中莊卡約文化墓地2座火葬墓形式雷同,皆為二次葬?;鹪崮构坠俏唇?jīng)焚燒,墓口存在燒灰與礫石塊等遺物。此外,M39為女性,M6為成年男性。根據(jù)對這兩座墓葬的描述,可知墓室未經(jīng)任何火燒,墓口的燒灰與礫石塊是二次擾亂后在墓口焚燒物品。此外,該墓地存在兩處祭祀坑,一處位于M39旁,坑內堆有礫石塊,中間夾有獸骨。另一處緊靠M77,坑內遍布燒過的木炭、燒土塊和被燒過的獸骨。?

        蘇志蘋果園墓地資料未發(fā)表,僅從其他資料上得知火葬墓僅有兩座,火葬方式為棺骨同焚,但焚燒不徹底。?該方式與蘇呼撒墓地M100等火葬墓形式相近,可并入一類。

        沙井文化蛤蟆墩墓地共發(fā)掘了20座墓葬,墓葬形式分為豎穴式和偏洞室兩種。該墓地發(fā)現(xiàn)的三座火葬墓皆為偏洞室墓,三座墓的火葬方式與之前火葬不同,即將尸體白骨化后對其特定部位進行熏烤,然后填土安葬。三座墓葬人骨的熏烤程度也有很大差別,M15下頜骨、兩臂和兩腿骨,均用火熏烤成黑黝色,并且在尸骨旁邊放置一長條木棍;M19全身被熏烤成黑色,且附隨葬木棍;M6僅焚燒下頜骨。此外,三座墓墓主都是面部向上,是整個墓群的特例。大多數(shù)偏洞室墓人骨面部偏西,有一座墓面部偏東。整體方向基本指向了三座火葬墓。從另一個角度看,三座火葬墓更像是墓群的中心。在隨葬品上,三座火葬墓的隨葬品種類和數(shù)量,都較其它墓葬為多。

        西崗墓地兩座火葬墓皆為孩童,且火葬方式相同,皆為將人骨熏烤成黑色,熏烤的部位為肢骨或頭骨。此外,兩座火葬墓位于墓地西南部邊緣,火葬墓周邊也均為未成年兒童。墓內隨葬品匱乏,墓室構建與其它墓葬基本一致。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諸多墓地的火葬墓之間彼此會有一些共性,如蘇呼撒墓地M110、M77、M101與半主洼M2等皆為焚燒棺板;蘇呼撒M100與拉卡砂料場豎穴土坑火葬墓、同德宗日墓地和蘇志蘋果園的火葬墓皆為棺骨同焚;花寨子M3與拉卡砂料場洞室與木棺墓、大華中莊墓地的火葬墓都是棺骨未經(jīng)焚燒,以其它焚燒物代替;臨洮寺洼山與臨潭磨溝寺洼文化墓地為焚燒后撿骨入葬。蛤蟆墩墓地和西崗墓地為人骨熏烤,與此前火葬形式存在差異。根據(jù)不同的用火方式,甘青地區(qū)可分為焚燒和熏烤兩種火葬形式。在兩種火葬方式下,還存在著諸多不同差別的火葬方式(表一)。

        兩種火葬形式有不同的分布范圍,但相同的火葬形式卻集中分布在某一固定區(qū)域。因此可以將火葬分為以下2大區(qū)域(圖一)。

        圖一 甘青地區(qū)火葬墓分區(qū)

        A區(qū),人骨焚燒,方式包括僅焚燒棺板、僅焚燒尸骨、棺骨同焚、以石塊等代替人骨焚燒以及焚燒后撿骨入葬五種。具體范圍包括臨洮以西,青海湖以東,同德縣以北,青海大通以南的廣大地區(qū)。具體包括花寨子M3,循化蘇呼撒M77、M100、M101,同德宗日墓地,尖扎拉卡砂料場墓地,臨潭磨溝齊家文化墓地M886,化隆半主洼M10、M2,湟源大華中莊M6、M39,蘇志蘋果園墓地,寺洼山零號墓和臨潭磨溝寺洼文化火葬墓。

        B區(qū),人骨熏烤,包括金昌、民勤一帶。具體包括蛤蟆墩M15、M16、M19。西崗M3、M19。

        此外,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

        第一,火葬墓位置較為特殊?;ㄕ踊鹪崮刮挥谀沟匚鞅边吘?;蘇呼撒火葬墓3座位于墓地東北部邊緣,1座位于墓地西北邊緣;寺洼山火葬罐位于墓地東南部邊緣;半主洼火葬墓位于墓地東部邊緣;西崗火葬墓位于墓地西南部邊緣;蛤蟆墩火葬墓2座位于墓地西北部邊緣,1座位于東南部邊緣??梢姡鹪崮怪饕挥谀沟氐奈鞑窟吘壓蜄|部邊緣,以偏北居多,偏南次之。?

        第二,火葬墓數(shù)量極少。通過前文的發(fā)現(xiàn)概況,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墓地火葬墓僅有1-4座。

        第三,火葬墓多數(shù)為二次葬,僅見少量一次葬。一次葬火葬墓主要集中在蘇呼撒墓地、同德宗日墓地和拉卡砂料場墓地等。

        三、火葬習俗分析

        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甘青地區(qū)的火葬存在A區(qū)與B區(qū)兩個大的分區(qū)。但整體上存在墓地位置特殊、數(shù)量少、二次葬等幾點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以下將根據(jù)這幾點現(xiàn)象對習俗進行分析。

        針對火葬墓位于墓地邊緣和數(shù)量少這一現(xiàn)象,我們注意到另一類特殊的遺跡。在民和陽山遺址?、同德宗日遺址?、大華中莊遺址?、永靖大何莊遺址?、永靖秦魏家遺址?發(fā)現(xiàn)火燒坑與石圓圈。此類遺跡在一個墓地通常僅存1個,個別存多個。遺跡整體上皆位于西北部或其它邊緣位置??梢娀鹪崮古c此類遺跡有相同之處。通過對火葬墓與火燒坑等遺跡關系的梳理,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存在一定的關系(圖二)。

        圖二 甘青地區(qū)火葬墓與火燒坑或石圓圈分布圖

        通過圖上的分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兩類遺跡基本分布在A區(qū)的范圍內?;鹪崮古c此類遺跡在半山類型與卡約文化時期相互共存,其它時期彼此獨立。即有火葬墓存在的地點,沒有火燒坑的發(fā)現(xiàn),二者是一個彼此補充的關系。火燒坑內一般出土有石塊、碎陶片、木炭等遺物,多經(jīng)過火燒,石圓圈石頭有被涂抹為朱紅色?;鹪崮怪幸捕喑鐾劣心咎俊⑺樘掌褪瘔K等遺物?;稹⒛咎?、石塊與碎陶片等共同的特點,表明二者可能有相同的內涵??v觀民族學資料,羌族神話《燃比娃盜火》中講述了人間本身沒有火,燃比娃將火盜入人間,兩塊白石相互碰撞,便產(chǎn)生了火花。?李建勝等先生認為羌族“白石在,火就在”的觀念和白石生火的事實,使羌族的白石崇拜打上了火崇拜的烙印。白石生火,白石中居住著火神,這也就是火神的象征。?柯爾克孜族人崇拜火,認為火是太陽在地上的象征。?此外,甘青地區(qū)史前時期的彩陶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太陽紋和火紋的存在(圖三)。李水城先生認為彩陶圖案的背后或許隱含著某些我們今天還不十分了解的、更深層次的原始宗教情結。?趙李娜認為原始居民對于太陽形象的大量模擬表達了對此天體的崇拜之情。?陸思賢認為陶器上的火紋表明原始居民有火焰崇拜的思想。?這些表明,火葬墓與火燒坑內用火與石塊等特征應具有太陽崇拜的原始內涵?;鹪崮古c火燒坑常位于墓地東部與西部邊緣,該位置與太陽東升西落的情況恰恰相符??梢?,火葬墓應具有一定的太陽崇拜因素。

        圖三 甘青地區(qū)史前太陽紋與火紋

        二次葬目前有多種說法。水濤先生認為這很有可能是因為災荒,導致的盜墓取寶或食人風俗的客觀存在。?但隨葬品未被取走,且二次葬不是所有墓葬都有,因此可能與此習俗無關。宋兆麟先生認為可能是與打冤家時互毀對方墓葬有關。?但是經(jīng)過焚燒的墓葬很少,因此與打冤家關聯(lián)也并不大。李智信先生認為,卡約文化的二次擾亂葬是為了讓死者的靈魂從世俗的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但火葬墓數(shù)量較少,相比數(shù)量較大的二次葬墓,內涵理應更加特殊。陳洪海先生認為二次擾亂葬是甘青地區(qū)在新石器至青銅時代存在的一種普遍葬俗,火葬是二次擾亂葬的一部分。?但是縱觀火葬墓資料,可以發(fā)現(xiàn)存在一次葬的火葬,因此不能簡單地將火葬納入二次擾亂葬的一部分。我們通過對火葬墓的梳理,發(fā)現(xiàn)墓地存在一次葬火葬和二次葬火葬共存的現(xiàn)象,且形式存在較大的差別。為何會存在差別?據(jù)研究,遠古時代人們相信靈魂和鬼魂存在差別,因而會對其產(chǎn)生一系列的儀式。?縱覽民族學資料,廣西壯族遇到因疾而死的人,會將其尸骨挖出進行二次葬。?海南島黎族遇到因疾而死的人,也會將尸骨挖出進行二次葬。?這些民族進行二次葬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死者危害活人。?雖然這些資料為現(xiàn)代民族學資料,但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思路?;鹪徇M行一次葬與二次葬的原因,可能與墓主有關。我們推測應是針對不同的墓主身份和死亡原因,進行不同的喪葬行為。

        四、火葬墓墓主問題

        關于火葬墓的墓主問題,部分火葬墓提供了年齡與性別信息。臨潭磨溝火葬墓為兒童,西崗柴灣崗為兒童;蛤蟆墩為整個墓地年齡較大者,其中M19為墓地年齡最大者。可見,火葬墓人群主要分為兒童與成人兩類。在此我們分別討論。

        第一,火葬墓對象為兒童。臨潭磨溝墓地的兒童火葬,據(jù)報告描述的現(xiàn)象,墓內無火燒痕跡可以推知是將小孩在墓外火葬后,將焚骨放置于墓葬。西崗墓地兩座兒童火葬墓,為單人葬,處于墓地的邊緣,周圍也均為兒童墓。關于甘青地區(qū)未成年人喪葬,陳洪海認為史前時期未成年人死亡率很高,此外年齡稍大的未成年人與成人一起被埋入公墓,而嬰幼兒則單獨埋葬。?臨潭磨溝墓地火葬對象為未成年人,且墓中還有嬰幼兒??梢酝浦皇且驗橄胱寢胗變号c母親葬在一起而進行的迫不得已的焚燒。西崗墓地兒童火葬墓周邊均為兒童,但為何該兩座墓進行了焚燒?原始族群具有魂歸故里,依族而處的信仰。人們生前聚居在一起,死后也會一起長眠于地下。那么,對其進行焚燒,我們認為應是一種防止其作惡的詛咒行為,使其無法影響氏族或家庭成員,保護氏族成員的平安?,F(xiàn)代一些少數(shù)民族中依然還保留有其風俗,四川羌族寨子有專為未成年人而設的火葬,經(jīng)受火葬后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處理,以防止化作精靈害人。第二,火葬對象為成人。蛤蟆墩墓地火葬,前文針對蛤蟆墩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三座火葬墓墓主葬式特殊,隨葬品較多。此外,其它墓葬面向多指向三座火葬墓??梢姡沟哪怪髟谀谷褐械匚粦^高。此外,我們統(tǒng)計了三座火葬墓的性別年齡(表二)??v觀整個墓地,M19為整個墓地年齡最大者,M6雖為墓地年齡較小者,但隨葬品在整個墓地里相對較多,可見地位應較高。李錦山先生認為經(jīng)受火葬的人群可能為年高望眾者。蛤蟆墩墓地兩座火葬皆為墓地年齡較大者,年齡較小者隨葬也較為豐富??梢姵扇私?jīng)受火葬可能主要是年高望眾者。

        表二 蛤蟆墩墓地火葬墓墓主年齡和性別統(tǒng)計表

        此外,存在一例特殊火葬墓。A區(qū)的卡約文化半主洼M10墓葬,年齡性別不知。M10人骨被泥土包裹燒紅,是在墓外燒紅后放入墓室。李智信先生認為,卡約文化的二次擾亂葬是為了讓死者的靈魂從世俗的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而此墓人骨被泥土所密封,無法使靈魂從肉體脫離,可見是詛咒的可能性較大。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A區(qū)與B區(qū)在火葬人群上存在一定的差別。A區(qū)主要人群為兒童,B區(qū)兼有年高望眾者。此外,A區(qū)半主洼M10與諸多兒童墓的存在,表明A區(qū)對個人的焚燒主要包含一定的詛咒意義,而B區(qū)兼有其它內涵。但事實是否如此,還有待今后更多的發(fā)現(xiàn)來進行驗證。但就目前的發(fā)現(xiàn)而言,兩區(qū)針對火葬存在不同意義,似乎暗示兩區(qū)火葬的發(fā)展來源存在一定的區(qū)別。

        五、火葬習俗所見族群交流

        國際上通常將火葬與雅利安人聯(lián)系在一起。關于雅利安人的火葬遺址,目前在中亞的安德羅諾沃文化區(qū)多有發(fā)現(xiàn),此后影響至印度北部和新疆等地區(qū)?;鹪岬闹饕问綖閷⑷斯欠贌蠓湃牍腔夜?。雅利安人火葬在塔吉克斯坦Tulkhar遺址,吉爾吉斯斯坦Kyzylbulak遺址,巴基克斯坦 Sohr遺址,Damb buthi遺址皆有發(fā)現(xiàn)。年代上大致處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新疆地區(qū)早期的火葬墓在下板地墓群,香寶寶墓地有所發(fā)現(xiàn),火葬主要形式為棺內人骨焚燒。根據(jù)發(fā)掘簡報碳十四測定,年代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

        甘青地區(qū)目前最早的火葬墓發(fā)現(xiàn)于馬家窯文化時期的半山類型,年代大約為公元前2000年前后,火葬形式以人骨焚燒為主,馬家窯文化之后才逐漸產(chǎn)生了多種火葬方式。中亞地區(qū)的火葬罐形式到甘青地區(qū)寺洼文化時期才出現(xiàn),年代跨度較大,彼此間是否有聯(lián)系還存在諸多缺環(huán)。新疆地區(qū)出現(xiàn)的人骨熏烤年代略晚于甘青地區(qū),表明甘青地區(qū)可能存在對新疆地區(qū)的影響。但之間具體的關系,目前還無法確定。

        關于B區(qū)人骨熏烤方式火葬,以沙井文化為主。據(jù)研究,沙井文化是中國青銅文化晚期北方系的一支。關于蛤蟆墩火葬墓與西崗柴灣崗墓地火葬墓的年代,李水城先生將其歸入沙井文化晚期,水濤先生將其歸入沙井文化二期三段,洪猛先生將其歸入沙井文化晚期??傮w上看,B區(qū)火葬墓基本處于沙井文化晚期,年代上大致約春秋中期前后。關于相同形式的火葬墓,在內蒙古周家地墓地,黑龍江泰來縣磚廠墓地皆有發(fā)現(xiàn)。兩個墓地年代大致處于春秋早中期。沙井文化火葬墓與二者火葬墓大體同時或略晚。這表明,沙井文化火葬墓可能受到了內蒙古及以東地區(qū)的影響。

        綜上,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甘青地區(qū)的早期火葬墓自生的可能性較大,至青銅時代至早期鐵器時代,甘青地區(qū)火葬才開始受到內蒙古及以東地區(qū)和中亞等地的影響。但之間仍然存在諸多缺環(huán),尤其是甘青地區(qū)至中亞一線,還需更多的考古發(fā)現(xiàn)來驗證。

        注 釋

        ① 吳毓江,孫啟治:《墨子校注》,中華書局,1993年,第268頁。

        ② 楊伯峻:《列子集釋》,中華書局,1979年,第223頁。

        ③ 沈嘯寰等點校:《荀子集解》,中華書局,1998年,第501頁。

        ④ 呂不韋著,高誘注:《呂氏春秋·義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07頁。

        ⑤ 夏鼐:《臨洮寺洼山發(fā)掘記》,《考古學報》1949年第4期。

        ⑥ 晁福林:《原始時期的人生禮俗初探》,《民族研究》1996年第3期。

        ⑦ 陳洪海:《甘青地區(qū)史前期的火葬墓舉例》,《考古與文物》2002年增刊。

        ⑧ 李錦山:《論宗日火葬墓及其相關問題》,《考古》2002年第11期。

        ⑨ 甘肅省博物館等:《蘭州花寨子“半山類型”墓葬》,《考古學報》1994年第4期。

        ⑩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循化蘇呼撒墓地》,《考古學報》1981年第2期。

        ? 李梅菊、孫小妹:《尖扎縣直崗拉卡砂料場半山墓發(fā)掘簡報》,《青海文物》總第七期,1992年。

        ? 青海省文物管理處等:《青海同德縣宗日遺址發(fā)掘簡報》,《考古》1998年第5期。

        ? 陳洪海:《甘青地區(qū)史前期的火葬墓舉例》,《考古與文物》2002年增刊。

        ? 錢耀鵬等:《甘肅臨潭磨溝墓地齊家文化墓葬2009年發(fā)掘簡報》,《文物》2014年第6期。

        ? 夏鼐:《臨洮寺洼山發(fā)掘記》,《考古學報》1949年第4期。

        ? 毛瑞林:《臨潭磨溝遺址齊家文化墓地》,《大眾考古》2013年第5期。

        ?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青?;】h半主洼卡約文化墓葬發(fā)掘簡報》,《考古》1996年第8期。

        ? 青海省湟源縣博物館:《青海湟源縣大華中莊卡約文化墓地發(fā)掘簡報》,《考古與文物》1985年第5期。

        ? 青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青海省志·文物志》,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87頁。

        ?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永昌三角城與蛤蟆墩沙井文化遺存》,《考古學報》1990年第2期。

        ?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永昌西崗柴灣崗沙井文化墓葬發(fā)掘報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年。

        ? 陳洪海:《甘青地區(qū)史前期的火葬墓舉例》,《考古與文物》2002年增刊。

        ? 李國林:《宗日墓地的葬式》,《宗日遺址文物精粹論述選集》,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第20頁。

        ? 陳洪海:《甘青地區(qū)史前期的火葬墓舉例》,《考古與文物》2002年增刊。

        ? 青海省文物管理處等:《青海同德縣宗日遺址發(fā)掘簡報》,《考古》1998年第5期。

        ? 青海省文物工作隊:《青海民和陽山墓地發(fā)掘簡報》,《考古》1985年第4期。

        ?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甘肅工作隊:《甘肅永靖大何莊遺址發(fā)掘報告》,《考古學報》1974年第2期。

        ? 青海省湟源縣博物館:《青海湟源縣大華中莊卡約文化墓地發(fā)掘簡報》,《考古與文物》1985年第5期。

        ? 青海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青海省志·文物志》,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 雖然有幾處墓地未給出火葬墓具體方位,但基于大多數(shù)火葬墓位置,我們推測火葬墓仍遵循該特點。

        ? 青海省文物工作隊:《青海民和陽山墓地發(fā)掘簡報》,《考古》1985年第4期。

        ? 青海省文物管理處等:《青海同德縣宗日遺址發(fā)掘簡報》,《考古》1998年第5期。

        ? 青海省湟源縣博物館:《青海湟源縣大華中莊卡約文化墓地發(fā)掘簡報》,《考古與文物》1985年第5期。

        ?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甘肅工作隊:《甘肅永靖大何莊遺址發(fā)掘報告》,《考古學報》1974年第2期。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甘肅工作隊:《甘肅永靖秦魏家齊家文化墓地》,《考古學報》1975年第2期。

        ? 陳蜀玉:《羌族文化》,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年。

        ? 李建勝、武鋼:《早期羌史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

        ? 別列克·索勒托諾耶夫.赤色:《吉爾吉斯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

        ? 李水城:《半山與馬廠彩陶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 趙李娜:《甘青地區(qū)史前陶器“太陽—鳥”形象之文化人類學意義》,《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第4期。

        ? 陸思賢:《新石器時代的鳥形裝飾與太陽崇拜》,《史前研究》1986年第2期。

        ? 水濤:《甘青地區(qū)早期文明興衰的人地關系》,《西北青銅時代考古論集》,科學出版社,2001年。

        ? 陳洪海:《甘青地區(qū)史前文化中的二次擾亂葬辨析》,《考古》2006年第1期。

        ? 李智信:《試論馬家窯至卡約文化經(jīng)濟轉變的原因及影響》,《青海考古五十年文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 陳洪海:《甘青地區(qū)史前文化中的二次擾亂葬辨析》,《考古》2006年第1期。

        ? 朱天順:《原始宗教》,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45頁。

        ??? 宋兆麟、黎家芳、杜耀西:《中國原始社會史》,文物出版社,1983年,第480頁。

        ? 陳洪海:《甘青地區(qū)史前時期未成年人埋葬問題分析》,《考古與文物》2013年第2期。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xiàn)代文化
        構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国产免费拔擦拔擦8x高清在线人| 亚洲av第二区国产精品| 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精品| 精品国产天堂综合一区在线| 成人av蜜桃在线观看| 成人自慰女黄网站免费大全|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韩国视频| 真人做爰试看120秒|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不卡| 91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激情 | 亚洲成a人片在线网站| 亚州毛色毛片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躁18三区二区一区|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亚洲国产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欧美性福利| 人妻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中字幕日产av片在线| 亚洲av无码国产剧情| 国产免费专区| 亚洲大胆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 97影院在线午夜| 亚洲青青草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视频网友自拍| 日韩av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亚洲亚洲精品777| 亚洲国产精品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高清| 日本黄网站三级三级三级| 国产熟妇搡bbbb搡bbbb搡| 亚洲高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va麻豆| 乱人伦中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