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林
胸腹水細胞塊切片結合免疫組化用于病理診斷的價值
楊曉林
目的 探討胸腹水細胞塊切片與免疫組化法結合應用在病理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將96例胸腹水標本以常規(guī)細胞涂片和細胞塊切片分別結合免疫組化法進行檢測,HE染色后觀察細胞形態(tài),并分別對多種蛋白表達情況進行檢測。對比兩種診斷方法陽性檢出率及上述種類蛋白表達陽性率。結果 常規(guī)細胞涂片結合免疫組化法檢查陽性檢出率顯著低于細胞塊切片結合免疫組化法檢查(P<0.05),且前者不確定構成比遠高于后者(P<0.05);兩種病理診斷方法在良性病變、惡性間皮瘤檢查中CK7、MOC-31、CD51、TTF-1、BerEP4、CEA陽性表達率均普遍較低,而WT-1、Calretinin、CK5/6、Desmin陽性表達率均較高,但在轉移性癌檢查中各種蛋白陽性表達率規(guī)律與前者剛好相反。結論 胸腹水細胞塊切片結合免疫組化法在漿膜腔積液病理診斷中能夠明確原發(fā)病類型。
胸腹水標本;細胞塊切片;免疫組化;病理診斷;漿膜腔積液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1.043
漿膜腔積液的細胞病理學檢查結果對鑒別病變的良惡性質、明確病變類型、評估疾病嚴重程度和臨床分期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1],對胸腹水標本采用細胞塊切片結合免疫組化法行病理學診斷,能夠有效鑒別區(qū)分原發(fā)性間皮性腫瘤和轉移性癌癥。為探討此種診斷方法在胸腹水病理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特將其診斷陽性率及對特異性蛋白表達檢出情況與常規(guī)細胞涂片結合免疫組化法檢查結果進行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醫(yī)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接診的96例漿膜腔積液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穿刺法獲取胸腹水標本。納入標準:①經(jīng)影像學檢查證實存在腹腔積液;②可疑原發(fā)性間皮性腫瘤或胸腹腔轉移性癌癥者;③均擬定行常規(guī)細胞涂片和細胞塊切片結合免疫組化法檢測。排除標準:①已明確漿膜腔積液病因者;②同時參與其他研究者;③依從性較差者;④預期生存時間≤3個月者。96例受檢對象中,男58例,女38例,年齡20~75歲,平均(49±12)歲,均符合醫(yī)院研究倫理條件,且簽署了同意書。
1.2 檢查方法 所有受檢對象均采用穿刺法獲取胸腹水100 ml作為標本,送至病理科后,由3名具有豐富工作經(jīng)驗的病理醫(yī)師對送檢標本同時采用常規(guī)細胞涂片結合免疫組化法及細胞塊切片結合免疫組化法行病理診斷。
1.2.1 常規(guī)細胞涂片結合免疫組化法檢查 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3版)[2]相關步驟和方法完成病理學診斷。①將新鮮胸腹腔積液標本分裝于3~5個試管中,以每分鐘3000 r轉速離心10~15 min,離心半徑為50 cm,取細胞沉渣制作細胞涂片,然后行瑞氏染色,并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tài)和性狀,觀察是否出現(xiàn)細胞壞死等情況;②免疫組化法檢測,即對細胞角蛋白7(CK7)、上皮細胞表面糖蛋白(MOC-31)、整合素蛋白αv(CD5)1、甲狀腺轉錄因子-1(TTF-1)、腫瘤糖蛋白(BerEP4)、癌胚抗原(CEA)、Wilm’s腫瘤基因-1(WT-1)、鈣結合蛋白(Calretinin)、細胞角蛋白5/6(CK5/6)、足細胞結蛋白(Desmin)敏感蛋白表達情況進行檢測,每例標本均設置空白對照和陽性對照,采用免疫組化(S-P)法進行染色,試劑盒與顯色劑均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依次加入一抗、磷酸鹽(PBS)緩沖液、二抗、PBS緩沖液后孵育,封閉抗原后行蘇木精-伊紅(HE)染色,然后加入DAB顯色劑,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含陽性顆粒細胞構成情況。
1.2.2 細胞塊切片結合免疫組化法檢查 ①標本處理:參照上述方法離心分離后,取2.5 ml戊二醛加入細胞沉渣中進行固定,并以相同轉速再次離心5 min,采用濾紙將濾渣包好并吸干后常規(guī)脫水、石蠟包埋處理,連續(xù)切片,層厚為3~5 μm,行HE染色;②免疫組化法檢測與結果判讀均參照常規(guī)細胞涂片結合免疫組化法檢查方法。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種檢查方法陽性、陰性、不確定檢出情況及構成比,并對陽性檢出率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判讀:每張切片隨機選取5個不重復視野觀察細胞陽性染色情況,將陽性細胞構成比≥10%者記為蛋白表達陽性,其中CK7、CEA以細胞漿或細胞漿和細胞膜同時表現(xiàn)出棕黃色為陽性表達;Calretinin以細胞核、細胞膜及細胞漿同時表現(xiàn)出棕黃色為陽性表達;WT-1以細胞核出現(xiàn)棕黃色顆粒為陽性表達,其余蛋白均以細胞漿出現(xiàn)棕黃色顆粒為陽性表達。同時,觀察兩種檢查方法在陽性、陰性及不確定標本中分別關于CK7、MOC-31、CD51、TTF-1、BerEP4、CEA、WT-1、Calretinin、CK5/6、Desmin敏感蛋白的陽性表達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行數(shù)據(jù)處理,陽性檢出率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病理學診斷結果 常規(guī)細胞涂片結合免疫組化法檢查陽性檢出率顯著低于細胞塊切片結合免疫組化法,且前者不確定構成比遠高于后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法的病理學診斷結果[例(%)]
2.2 敏感蛋白表達情況 由表2可知,常規(guī)細胞涂片結合免疫組化法在良性病變、惡性間皮瘤、不確定病變檢查中CK7、MOC-31、CD51、TTF-1、BerEP4、CEA陽性表達率均普遍較低,而WT-1、Calretinin、CK5/6、Desmin陽性表達率均較高;而在轉移性癌檢查中各種敏感蛋白陽性表達率規(guī)律與前者剛好相反。細胞塊切片結合免疫組化法在良性病變、惡性間皮瘤檢查中CK7、MOC-31、CD51、TTF-1、BerEP4、CEA陽性表達率均普遍較低,而WT-1、Calretinin、CK5/6、Desmin陽性表達率均較高;而在轉移性癌檢查中各種敏感蛋白陽性表達率規(guī)律也與前者剛好相反。
表2 兩種檢查方法蛋白陽性表達情況[例(%)]
從傳統(tǒng)意義方面來說,細胞學涂片檢查是漿膜腔積液檢查的基礎手段,但是該方法靈敏度較低。既往研究報道[3],采用胸腹水常規(guī)細胞涂片結合免疫組化法進行病理診斷,其靈敏度僅為50%~78%,使得臨床推廣應用受到明顯限制。分析原因為,在常規(guī)細胞涂片結合免疫組化法檢測過程中,轉移性癌癥的細胞學形態(tài)與漿膜腔原發(fā)性間皮性腫瘤相近,且免疫組化法中可能出現(xiàn)掉片現(xiàn)象,再加上染色定位不準確,很難單純通過細胞涂片檢查結合免疫組化法來明確疾病類型[4-5]。
細胞塊切片結合免疫組化法在漿膜腔積液標本診斷中應用,主要通過二次離心分離處理獲得細胞沉渣,然后將其進行脫水、石蠟包埋、切片后完成免疫組化法檢測,能夠提高病理診斷的精確度[6-8]。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9],通過觀察漿膜腔積液細胞CK7、MOC-31、CD51、TTF-1、BerEP4、CEA、WT-1、Calretinin、CK5/6、Desmin蛋白表達情況,可以推測病變性質和類型,在常規(guī)細胞涂片結合免疫組化法檢查和細胞塊切片結合免疫組化法病理診斷中均可應用。在良惡性間皮性腫瘤中,CK7、MOC-31、CD51、TTF-1、BerEP4、CEA蛋白的陽性表達率均較低,而WT-1、Calretinin、CK5/6、Desmin蛋白的陽性表達率均較高,但是在轉移性癌中上述蛋白表達規(guī)律剛好相反,提示可將其作為細胞塊切片結合免疫組化法胸腹水病理診斷的重要參照,以評估原發(fā)疾病的類型[10]。由此可知,常規(guī)細胞涂片與細胞塊切片分別結合免疫組化法對于上述相關蛋白表達檢測規(guī)律基本一致,但是后者表達效果更為明顯,在漿膜腔積液診斷中應用更具優(yōu)勢。
綜上,細胞塊切片結合免疫組化法在胸腹水病理診斷中檢出結果細致、準確,且依據(jù)敏感蛋白標志物表達情況對原發(fā)疾病類型進行合理推測,對指導臨床治療作用顯著。
[1] 李紅華,劉平,李丹.胸腹水細胞塊切片結合免疫組化在病理診斷中的應用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35):83-84.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醫(yī)政司.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精)[M].3版.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3] 李中祥.細胞塊切片免疫組化染色在胸腔積液病理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5,24(4):88-89.
[4] 宋新蘭,付娟娟.惡性胸腹水液基細胞學及免疫組化檢查的臨床病理分析[J].新疆醫(yī)學,2015,45(9):1247-1250.
[5] Carleton C,Hoang L,Sah S,et al.A Detailed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a Large Series of Cervical and Vaginal Gastric-type Adenocarcinomas.[J].Am J Surg Pathol,2016,40(5):636-44.
[6] 余衛(wèi)東,蔡育波,劉瓊茹,等.細胞塊切片免疫組化染色在胸腔積液病理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52(12):127-129.
[7] 唐應成,梁利斌,楊瑞仙,等.胸腔積液細胞塊免疫組化染色的病理診斷價值[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2,34(15):1568-1571.
[8] 黃金長,張功亮,郭廣秀,等.細胞塊石蠟包埋及免疫細胞化學染色技術在胸腹水細胞病理學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3,31(5):489-490.
[9] 譚衛(wèi)峰,劉慶猛,石丹.胸腹水中提高腫瘤細胞檢出率方法的探討[J].浙江實用醫(yī)學,2015,20(2):120-122,134.
[10] 魏霖,程焰紅,李顏,等.胸腹水沉渣包埋結合免疫組化染色在細胞病理診斷中的應用[J].診斷病理學雜志,2015,22(12):825.
朝陽市中心醫(yī)院,遼寧朝陽 1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