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婷
美國詩人惠特曼曾說:“有一個孩子逐日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傾向那東西;于是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币粋€教師應始終懷著真正為學生的生命奠基的崇高感,用愛滋養(yǎng)學生。同時,愛是需要節(jié)奏的,愛的節(jié)奏與心跳的節(jié)奏一樣,唯有心與心的同頻共振,才能奏響和諧的樂章。
突發(fā)情景:預感會和男孩J有不一樣的交集
開學前幾天,我召開了一次一年級新生家長會,教室里不僅有學生的爸爸媽媽,還有一個小男孩J。小男孩長得挺清秀的,臉上很平靜,不說話。剛開始是被媽媽緊緊抓在手上,當我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時,這位媽媽可能覺得有認同感吧,于是就放開孩子,雙手握手機拍照。這一刻,孩子找到機會了,瞬間跑上講臺,對著所有的家長,模仿猩猩雙手拍打胸脯的動作,發(fā)出吱吱吱的聲音,然后把自己的衣服往頭上扯,跳來跳去。一開始我也懵了,沒想到會有這樣一個場景。孩子的媽媽尷尬地呼喚著孩子回到自己身邊,但孩子還是在講臺上跳來跳去,依舊發(fā)出吱吱吱的聲音,突然一個中年男人直接上來就抱著孩子走出了教室。男子是孩子的爸爸,父母一起前來參加家長會。
為了緩解尷尬的氣氛,我笑著說:“這就是孩子呀,單純善良,不知者無畏,他們就像一張純潔的白紙,在尊重他們的同時需要我們去引領:引領他們建立起一定的規(guī)矩、健全自身的人格、步入相對正式的學習軌道,這個過程需要家長的陪伴,需要家長付出很多的心血,亦需老師付出極大的愛心、耐心?!奔议L報以雷鳴般的掌聲。這一刻我有預感:我和這個小男孩會有不一樣的交集,他需要我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愛。
男孩J:從躲開擁抱到回應擁抱
開學第一天,我早早來到教室,在教室迎接擁抱每一個走進這個空間的孩子,當看到孩子們背著書包臉上洋溢著的燦爛無邪的笑容時,我在心底告訴自己:當孩子走進教室,開始他一天生命體驗的時候,他們得到的是愛和快樂。我問候擁抱著一個個孩子,孩子們也回應著我,此刻我感覺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兒。當男孩J出現(xiàn)在我眼前的時候,我依舊伸出雙手想去擁抱他,結果他閃開了,臉上依舊如最初看他時的平靜。他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了教室最里面的一個角落,這一刻,我莫名急切地想走近他的世界,但我忍住內心的沖動,因為走近一個人的心需要時間需要情懷。男孩J再次吸引了我, 這一刻我預感更為強烈:我和這個小男孩一定會有不一樣的交集,他需要我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愛。接下來的一周里,我們真的有交集了。
早晨出操排隊的時候,孩子們都站在走廊上了,男孩J還在教室里擺弄他的筆;上語文課的時候,孩子們跟著老師讀書,男孩J望著老師不出聲;數(shù)學課老師轉過頭去寫板書,男孩J在教室里從四組爬到二組;英語課的時候,老師讓孩子們在中英文單詞間連線,男孩J在連線處畫超人;課間餐的時候,孩子們安靜地吃課間餐,男孩J搖晃著杯子,豆?jié){灑一地;中午排隊吃飯的時候,孩子們都出來了,男孩J和我們大家玩躲貓貓,于是我找他,大家等我們;午睡的時候,宿管老師說男孩J一中午不睡,在床上動來動去,吵著其他寶貝了,于是我把他帶回了身邊;美術課的時候,男孩J把圖畫本撕扯成了雪花片,撒了一地;體育課的時候,他一個人靜悄悄脫離大隊,回到教室。當男孩J出現(xiàn)了這樣一系列的行為時,我慶幸自己沒有大發(fā)脾氣,沒有嚴厲批評他,而是走到他的身邊,蹲下身子,說一聲,寶貝,抱抱。剛開始的時候,男孩J排斥我的擁抱;慢慢地,他任由我抱抱,不排斥不回應;慢慢地,他會回應我的擁抱還偶爾對我笑笑,這“笑笑”讓我的心暖了。我知道,孩子已對我有了最初的信任和安全感。
男孩J:從不說話到上課回答問題
經過幾天的接觸,我對孩子也有了一些了解,但感覺他的這些行為還是反常。我向同年級有經驗的老師請教,他們和我一起觀察男孩J,普遍認為孩子可能有輕微的自閉癥,需要和家長溝通。我于是和家長溝通,了解孩子的原生家庭和他之前的生活狀態(tài)。結果和我最初的猜測差不多,孩子從小放在鄉(xiāng)下,由爺爺奶奶帶,在幼兒園幾乎不說話,父母陪伴得少,需要老師多費心,讓孩子敞開心扉,融入正常的交流。坦誠地講,我很喜歡這個小男孩,總覺得透過他那雙迷茫又清澈的眼眸,一定有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當他出現(xiàn)了一些不恰當行為的時候,我仍舊會蹲下身子,先說一聲,“寶貝,抱抱”,然后告訴他該怎么做,他依舊不說話。整整四天,我沒聽到孩子說一句話。第五天,在學單韻母ü的時候,我說生活中我們哪些事物有發(fā)ü的音。男孩J破天荒地開口了,還說出了兩個詞語:鯨魚,宇宙。我非常驚訝,大聲地表揚了他,孩子們似乎也是第一次聽到了男孩J的聲音,掌聲不斷。
晚上回到家,男孩J的爸爸給我發(fā)了微信:“王老師,孩子說上課回答問題了,您表揚了他,他回來非常開心地和我們說,謝謝您對孩子的愛和幫助。”看到短信,我很開心,也知道男孩J其實非常需要愛和認可。于是,我回了語音:“寶貝,你的聲音很好聽,王老師可喜歡了,明天王老師還想聽寶貝的聲音?!钡诙煸缟希易呓?,道一句:“寶貝,抱抱。”他回了一句:“老師,抱抱?!边@一刻我的心情如花兒般絢爛。上語文課的時候,男孩J有時會跟著我讀書,但仍舊會走神,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告訴自己,不急,教育需要慢節(jié)奏。每次離開教室,我總會走近他,抱抱他,告訴他該怎么做,鼓勵他跟我讀剛學的拼音。晚上,我收到了男孩J爸爸發(fā)的一個視頻,原來是男孩J嚷著要爸爸錄制視頻,說要給我看。我看到男孩子站在沙發(fā)上,很認真地背誦《對韻歌》,那聲音在我聽來有如天籟??粗泻一點一點的進步,我非常欣喜。
寶貝,抱抱。老師,抱抱。抱出來的是師生的成長,抱出來的是師生間的感動,抱出來的是師生深深的情誼。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yè),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然而,愛是有節(jié)奏的,不是心血來潮一時半會的熱情而是溫情脈脈持之以恒的付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可逆的歷程,這就需要教師用愛心貼近學生的心靈,契合學生成長的身心節(jié)律,堅定信心、付出慧心、滿懷耐心地等待學生拔節(jié)綻放的那一刻。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番禺小學
評析
我一直鼓勵中小學教師寫教育敘事,因為教育敘事這種貼近日常教育真相的研究范式無需經過專業(yè)的學術訓練,只需要寫作者有一雙洞察現(xiàn)象后面本質的“慧眼”,經由對教育現(xiàn)象的“深描”和對現(xiàn)象后面隱藏的教育信念、教育規(guī)律的挖掘,即可達到對教育的深刻理解。這篇小學一年級老師的文章,就是一篇優(yōu)秀的教育敘事。它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新生入學初期的生動故事。既有故事發(fā)生的背景(一年級新生家長會),也有戲劇性的情節(jié)與沖突(一個男孩在家長會上的異常表現(xiàn)),還有沖突化解的過程(通過教師富有愛心的言語和行動,逐漸讓小男孩敞開了心扉)。全文文筆流暢,娓娓道來,令人感動。它闡述了作者的教育信念“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尤其對于那些被認為與眾不同的“問題學生”更是如此。文章引用惠特曼的詩句,很好地點出了作者這樣做的動機:孩子第一次走進學校,第一次在學校接觸到的人和事,會對他的未來產生深刻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們過多地關注教育的方法與技術,卻忽視了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愛!這篇教育敘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有愛的教育。
(中山大學 王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