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哀悼
——夸西莫多《冬夜》賞析
【詩人簡介】
夸西莫多(1901—1968),意大利著名詩人。他由于家庭拮據(jù),大學(xué)還沒畢業(yè)即參加工作,當(dāng)過繪圖員、營業(yè)員和技師。1928年開始寫詩,成為意大利“隱逸派”詩歌的杰出代表。1959年,夸西莫多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
【經(jīng)典詩歌】
冬夜
(意大利)夸西莫多
又是一個冬夜,
幽暗的鄉(xiāng)村鐘樓
消融了隱隱的夜聲。
烏云低沉
遮沒了河水、鮮花和草叢。
啊,朋友
你的心破碎了:
茫茫的原野
再沒有我們的立足之地。
你在這里默默地灑淚
哀悼你的大地,
你把繡花的手絹
緊緊地咬嚙:
別驚醒他啊,朋友,
冰冷的洞穴里
赤著腳丫的少年
在你的身旁長眠。
沒有誰
向我們回憶母親;
沒有誰
向我們訴說故鄉(xiāng)的夢境。
【賞析】
這是一首有關(guān)哀痛的詩,卻寫得十分節(jié)制。
第一段描寫“幽暗的”冬夜,寫的是哀景?!昂铀Ⅴr花和草叢”是明媚的事物,而“鐘樓”“夜聲”“烏云”是幽暗而低沉的事物,幽暗而低沉的事物對明媚事物的“遮沒”,為后面少年的早逝做了情感上的鋪墊。
更多外國經(jīng)典詩歌賞析,請登錄酷咖網(wǎng)(kuka.hnjy.com.cn)!
手機掃一掃,進(jìn)入酷咖網(wǎng)
(呂同六 譯)
第二段寫破碎的心,寫茫茫原野沒有“我們”的立足之地,寫的是哀情。“茫茫的原野”與“立足之地”,一大一小,形成極強的張力。
在如此哀景哀情、大悲大慟之下,第三段筆鋒一轉(zhuǎn),寫的卻是節(jié)制——“默默地流淚”,“緊緊地咬嚙”,都是為了不驚醒身旁冰冷洞穴里赤著腳丫長眠的少年。
從前面“再沒有我們的立足之地”“哀悼你的大地”等句來看,少年應(yīng)當(dāng)是在某種為生存而抗?fàn)幍臎_突中死去的。
第四段突然從具體事件中宕開,寫到孩子的母親和故鄉(xiāng)——沒有誰向“我們”回憶孩子死去時母親悲痛的情狀,沒有誰向“我們”訴說故鄉(xiāng)渴望自由與獨立的夢境,主題一下子便升華、闊大起來。
(原 野)
責(zé)任編輯:吳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