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龍,企業(yè)家、慈善家。廣東豐順縣留隍鎮(zhèn)人,曾畢業(yè)于鄭州輕工業(yè)學院,現任深圳喜德盛自行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廣東自行車協(xié)會理事長,廣東豐順商會副會長,廣東省自行車電動車行業(yè)協(xié)會理事長,廣東省自行車運動協(xié)會名譽主席,中國自行車行業(yè)協(xié)會副理事長。
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車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fā)、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大型自行車民營企業(yè),占地面積15萬m2多,員工2000余人。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è)”“中國海關AA類管理企業(yè)”“中國名牌”“深圳民營50強”“廣東省優(yōu)秀民營企業(yè)”等榮譽稱號。2003年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騎行風尚》=騎
譚偉龍=譚
騎:1987年從大學畢業(yè)時,你想到自己會有今天的成就嗎?你還記得自己剛剛創(chuàng)業(yè)時的目標么?
譚:這個誰也想不到,這個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包括當時的目標其實也是比較模糊的,能做到今天這么大也是腳踏實地做出來的。就像我們談到未來,十年二十年之后會怎樣,也是要真的做到那天才會知道。說到底還是對當下更加清楚?,F在企業(yè)到了這樣的一個規(guī)模,品牌到了這樣一個高度,對喜德盛自行車在未來一段時間的定位已經比較清晰了,“創(chuàng)世界名牌,爭中華志氣“變成了我們企業(yè)一個長遠的目標,但是會用多少年,做到什么樣子,也不敢說心里有底。畢竟這個行業(yè)不是我們一家在做,大家都在進步,但是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堅持這樣的方向,我相信總是會越做越好的。
騎:聽說你現在也喜歡騎車,僅僅是因為自己生產自行車嗎?羽毛球、跑步、爬山都曾經是你喜歡的運動,這些運動對你做企業(yè)有什么幫助?
譚:相信騎過車的人都知道,自行車運動有一項很獨特的魅力,比如走路跑步很枯燥,而騎自行車可以欣賞一路上的風景。尤其是長途騎行,作為旅游休閑的方式是非常好的,不快不慢。
我認為運動能讓人學會“堅持”,就像我們做企業(yè),不敢說一年能提高多少做到什么程度,但你只要堅持,每年都能有進步,那企業(yè)就一定能做好,我認為這就是腳踏實地,是最重要的。
騎:有人說你是“中國最大的民營自行車企業(yè)”的董事長,這個你怎么看?
譚:目前以自主品牌來說,喜德盛的產業(yè)鏈確實是最大的,尤其是產品研發(fā)這個層面,我們確實是走在前面的。比如材料研發(fā),就是我們喜德盛引以為傲的部分。
騎:人們一直說現在是自行車行業(yè)的春天,但最近兩年自行車產銷量一直處于波動狀態(tài),你認為什么原因讓自行車行業(yè)出現倒春寒?影響自行車行業(yè)走向快車道有哪些因素,破解這個困局有靈丹妙藥口馬?
譚:每個行業(yè)的發(fā)展都是有上有下,波浪式的?,F在自行車運動的發(fā)展,作為休閑運動的主力,跟政府的投入是有關系的。一方面現在自行車道路在改,因為前幾年發(fā)展汽車比較多,自行車道路受到擠壓,也可以說間接影響了自行車行業(yè)的發(fā)展。所以有些人會覺得騎車不夠安全,在路上要和汽車一起,休閑運動本來是鍛煉身體,但如果空氣不好還要吸尾氣,很多人就會放棄了。我想現在離自行車運動的普及,還是遠遠不夠的,還是一種剛剛開始的狀態(tài)。所以說政府的重視和投入會比其他因素更重要,影響會更大。
騎:目前新的國產自行車品牌不斷涌現,你作為曾經走過這條路的人來說,想傳授給他們什么創(chuàng)業(yè)經驗么?
譚:除了做產品研發(fā)之外,企業(yè)內部的“練功”是非常重要的。這么多年來,喜德盛不但是產品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在推廣自行車文化方面也做了非常多,這個腳步一直沒有停下來,每年都要辦大型的賽事和活動,我想這是做好一個品牌非常重要的。
作為像我們這樣的一個大廠,盡自己的努力去推廣自行車文化,包括推廣整個行業(yè)的前進,是我們給自己的要求,畢竟我們不做誰做呢。
騎:現在全國各地自行車比賽風起云涌,你如何看待這樣的賽事,想聽聽你的觀點。
譚:從大的方面來講,現在各種自行車比賽讓自行車運動文化的氛圍越來越好,從而吸引了更多自行車愛好者參與,也培養(yǎng)了一批新的自行車愛好者。
站在企業(yè)的角度來說,我們喜德盛建立這個全球首創(chuàng)固定式、全景式的山地車賽道3年多以來,有30多場大型賽事的辦賽經驗,我認為自行車賽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品牌曝光率和品牌知名度。另外通過自行車賽事,我們自行車產品研發(fā)制造都能因此受益,因為在車友比賽的過程中,能夠經受實地檢驗的產品才是好產品,只有好產品才能贏得市場。所以并不是有資本就能把產品做好,堅持正向研發(fā)才是取勝之道。
騎:你如何看待現在空氣、環(huán)境與自行車運動的關系?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自行車能起到什么作用?
譚:眾所周知,我國多個城市的PM2.5數值突破警戒線,受影響最嚴重的是京津冀地區(qū),霧霾籠罩,大氣污染嚴重。我認為,在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大量的重工業(yè)排放氣體和機動車輛的氣體排放是導致空氣質量變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國家提出了堅持綠色發(fā)展,著力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倡導自行車綠色出行,實現生態(tài)文明建設!
在改善空氣質量方面,我覺得已經有一些目前空氣質量良好的國家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比如1952年的英國,當年英國進行工業(yè)革命后,倫敦地區(qū)工廠煙囪密密麻麻,晝夜不停地燃燒煤炭,帶來了海量的粉塵和有毒氣體,使得一年中有1/4的日子大霧籠罩,從而被稱為“霧都”。所以在1956年,英國頒布了《清潔空氣法案》,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治理污染的重點為治理汽車尾氣,自行車交通也被政府作為支柱。英國、荷蘭計劃建設數十條自行車高速公路,英國的高官們都以身作則,控制公務用車,首相卡梅倫騎自行車上班,而副首相克萊格則在坐地鐵。
所以我認為倡導自行車出行的風氣,將成為推動空氣質量改善的必要基礎之一,只有從出行開始喚醒每一個人的低碳意識,整個空氣質量改善才能得到提高。因此我認為,我們也應該建設相應的自行車專用道路甚至是自行車高速公路,一方面可以緩解公共交通壓力,另一方面可以節(jié)能減排,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騎:當下,政府工作報告中屢次提到“工匠精神”,請問你認為工匠精神對于中國自行車行業(yè),以至于對中國制造有什么推動作用?
譚:工匠精神可以振興中國自主品牌,讓中國制造有量的提升、質的飛躍。
工匠不僅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它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中國在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道路上,中國制造業(yè)面臨消費升級的時代,對于中國自行車來說,也必須站在以適應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的出發(fā)點,才能為市場供給更好的產品。
回歸到產品和技術創(chuàng)新上面,就拿我們這一輛20周年紀念版山地車來講,我們最初的理念就是要打造一臺競賽級超輕碳纖維山地車,所以將這個理念貫穿到研發(fā)始終。
包括追求車架的減重,我們采用UD的碳紋的表面處理方式,經過無數次的改進,最終實現了17寸車架999克的極致。再到內走線設計、零配件的甄選,甚至是細微到內六角把立螺絲、坐管夾螺絲,我們都使用了超輕的鈦合金的材質,這款產品中間長達數月之久的實測,再到整車量產,幾百道工藝,我們一直持續(xù)改良、優(yōu)化,我認為這輛車可以說是我們喜德盛人的匠心之作。
在我國,工匠精神源遠流長,在傳統(tǒng)文化中不難尋其蹤跡。從莊子“技進乎道”到魏源“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他們所提到的“技”,指的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體現在產品“從99%提高到99.99%”的過程中,它是認真、執(zhí)著、精細、完美的代名詞。正是技術從業(yè)者們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讓生產過程成為類似工藝品的雕琢過程,鑄就了我國傳統(tǒng)制造業(yè)曾經的輝煌。
何為“工匠精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但不外乎“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專注極致”等內涵,而要達到這一境界,則需做到“耐得住寂寞,受得住誘惑,克服得困難”。
每一款自行車產品,不能只有概念或者華而不實的炒作噱頭,作為自主品牌,喜德盛將堅持圍繞著精湛的研發(fā)、精益的制造、精品的品質以及精誠的服務這四個維度。堅定踏實做好每一輛自行車精品,這樣才可以提升中國自行車的形象,中國制造才能真正成為中國創(chuàng)造。
騎:你不僅僅是企業(yè)家,還做了很多公益事業(yè),可否愿意與我們分享,并談談你的公益愿景?
譚:我們到現在為止累計捐了5000-6000萬元善款,在各種慈善事業(yè)上。我認為作為一個企業(yè)家的責任,是要為社會做貢獻的。我們生產了產品,建設了廠房,其實不是自己的,都是社會的財富。所以企業(yè)成功了以后,更重要的是樹立一種人生觀,一個人成功以后,你有這樣的能力就要做好事,把產品做好為國家做貢獻。
企業(yè)家也要做到一個社會財富再分配的工作,行善積德,也是一種正向行使你的財富分配權的行為。我也一直在拋磚引玉,希望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做好事、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