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舒清
讀溥儀侍從李國雄口述的《伴駕生涯》,說到由于某種奴才觀念深入人心,李國雄在溥儀失勢后很長時間里,依然死心塌地地侍候著溥儀。其中有一節(jié)說到,溥儀有時候會隨興賞給下人一些貴重的東西。但這并不算是溥儀對下人的最大寵幸,最大的寵幸是溥儀邀請下人和自己同桌吃飯。李國雄說,他也是下人里很少得到這種隆遇的人之一。但被邀請的下人只是搛幾樣菜即謝恩離開,不敢真坐了吃的——“我便站桌邊把各樣菜都搛一回,因?yàn)檫@是皇上賞,叫吃不吃也不行啊?!?/p>
還有兩件事情,說明李國雄的奴性之深。那時候溥儀和李國雄等都已淪為戰(zhàn)犯,在蘇聯(lián)人的羈押中。一次管理方發(fā)給犯人每人一點(diǎn)兒煙葉,李國雄覺得味道很好,感到自己抽了這樣的煙葉是糟踐了,就托人轉(zhuǎn)給溥儀。犯人們在監(jiān)管時間也勞動,勞動有微薄的報酬;一次李國雄得到三百盧布的報酬,也孝敬給了溥儀。一次二人見面,溥儀還特別說到這件事,夸李國雄是最忠誠于他的人,李國雄聽了感到極大的滿足。
但失勢太久,而且成為一個明顯的事實(shí)時,侍奉者的心理總不免會發(fā)生變化。其中有一節(jié),說的就是下人們開始冒犯起溥儀來,頂嘴、充耳不聞這些原本皇權(quán)時期不可想象的事,漸漸都有了,而且越來越多。后來,侍候了溥儀三十三年的李國雄獲釋的一刻,竟連個起碼的辭別也沒給溥儀,而是徑自去了。
這即反映了:于奴才而言,對人性有決定作用的,不是別的,多是利益。利益沒有了,心腸也就變了。這個事實(shí),比鐵都硬。